书城心理学食色心理学:怎样不被复杂的情感逼疯
14785400000008

第8章 爱的选择,痛苦总是难免的?

佛学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因此,择偶痛苦,源于我们的选择和苛求,有选择就有痛苦,有欲望就会苛求。

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成本效益的杠杆,在择偶决策过程中,人们会尽可能提高成本效益比,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但如果成本效益比太高时,反而会心虚和质疑。

这正是,大美之处必有大丑,甜蜜痛快之处必有伤悲哀痛,快乐所在,恰是痛苦根源,爱得越深,痛得越狠,人们在伤痛和疗伤中,优化着择偶决策。

痛苦根源和心理陷阱:流氓兔和飞蛾扑火

流氓兔问天使:“有两个美眉向我表白,我应该选择谁呢?”天使说:“都不要选!”流氓兔忙问为什么,天使说:“你不知道如何选择,证明你都不是真正喜欢!”流氓兔说:“可是两个我都想要……”这种痛苦的心理很普遍,“既想嫁给有钱佬,又想嫁给帅哥哥”“既想做情人,又想立牌坊”……

在决策心理学中,这叫双趋冲突,就是两个好处都想要,但不能兼得而产生的痛苦。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又想兼得,一定会带来这种痛苦。贾宝玉,最爱林妹妹,但希望其他美眉也陪他一辈子,所以痛苦也是迟早的;段正淳,葬送性命,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多趋冲突;韦小宝,这么牛,被世人仰视,就是因为他七个老婆能和睦相处,既吃了熊掌,又啃了鱼翅。

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情场高手范柳原,遇见了“美得不近情理”的白小姐后,既想拥有她,但又不愿娶个家庭败落的离异女子,便想纳为情妇。心高气傲的她,自然不肯答应,范柳原痛苦……这叫趋避冲突,既想要某个目标(趋),又不想付出代价(避)。但是,不付出该代价,就不能实现该目标,这种痛苦也很常见,想要她的美貌,又不想要她的奢侈习惯,想要他的财富,又不想要他的风流……

白小姐也很痛苦,既不想过没有名分的日子,又不想放弃这个多金的潇洒单身汉,这叫双避冲突,两个坏处都不想要。但是只有这两个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这种事情也很多,不想嫁给有钱的丑陋佬,也不想嫁给贫穷小帅哥,但是只有这两个追求者。年龄大了,又不愿放下架子主动追求臭男人……

没有选择是悲哀的,有选择是痛苦的;选择越多,痛苦越多;选择越难,痛苦越大;选择的后果越严重,痛苦越疼入心扉……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避冲突,是一切选择带来痛苦的心理根源,折磨得我们夜不能寐。其实,这一切痛苦都源于——贪婪!

上帝,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人类的考验,还制造了无数心魔,扰乱人类视听,让痛苦变得更加迷离,难以堪破。为了解救众生,管理学对各种心理陷阱,也作出了总结:

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一个人,往往会放大其优点,对缺点故作不见,甚至反视为优点,这叫晕轮效应,是一种盲目的心理倾向;

一看是美女,深感快慰,认定是出水芙蓉,忽视其藏污纳垢,这叫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带来的认识陷阱;

一看到他送的玫瑰花,顿觉幸福,忘记了那个没良心的昨天是怎么打你的,这叫近因效应,是新出现的刺激物带来的认识陷阱;

一感觉妖媚,就认定有绿帽子的风险,忘记了丑女人也可能给老公戴绿帽子,漂亮女人也可能忠贞一世,这叫定型效应,是成见或偏好带来的认识陷阱。

此外,从众效应、反衬效应、新闻效应、当局者迷、旁观者迷、庸人效应和极化效应……犹如上帝设计的迷宫,让我们在三种心理冲突中,痛苦地彷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内心,费尽心机找寻真爱,却一次又一次作出错误决策。遗憾、后悔和不满足充斥一生,始终找不到迷宫出口……

当然,决策学也提供了解决办法,就是把所有影响决策的因素分成两类——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个人主观好恶和理想追求,属于感性的价值因素;影响决策的客观事实,属于理性的事实因素。小飞蛾爱火,这是价值因素,扑火会燃烧自己,这是事实因素。飞蛾扑火,宁死也要去爱,这是为价值因素,舍弃了事实因素!小飞蛾,虽燃烧了自己,却是心甘情愿,因此并不痛苦。

如果你没有这个勇气,就不要去扑火,那虽然凄美,却会很疼。择偶决策,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价值因素是必要性,事实因素是可行性,缺一不可。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没有一种海风是有利的……

如果每个港口都想去,那么哪儿都无法到达,只能沉没漆黑大海中……

决策的最优原则和满意原则:唐小姐和小蜜蜂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晓芙这段话,说得方鸿渐通电似的发麻,好比头脑蒙上一层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

似乎,唐小姐不仅是完美主义者,还是理想主义者,彻底地不妥协,宁愿独守一生孤苦,也不愿强奸梦想。在管理学中,这种人的决策原则,是最优决策,即要找到最优解。但是,有限理性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用掌握的有限信息,作出来的预测也只能是有限的,作出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是最优的。如果秦香莲能预测陈世美是个抛妻弃子的混蛋,当初就不会嫁给他。

所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最优决策,管理学早就认定,决策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那么,如果唐晓芙一定要坚持最优决策,结果会怎么样呢?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是独身一世。

如果,宁可在现实的墙壁上碰到死,也不愿有所让步;宁愿一生追寻不懈,也不愿得过且过,那么要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因为没有人会“留着空白”等她。即使有,也绝不是等她。况且,感情是需要历练的,空白的人,是一颗青涩的果实,根本无法下咽。

第二种,是自我欺骗。

上了年纪的女蜜蜂,把心一横嫁了老外——蜘蛛。婚礼上,姐妹们淘气地问为什么,新娘叹口气说:“丑是丑点,好歹是个搞网络的。”蜘蛛的兄弟们,也为新郎不值:“怎么搞的,你是不是想女人想疯了?”蜘蛛叹口气说:“好歹是个空姐。”

幸福的愚者,往往善于自我欺骗,将不满意的现实,假想成理想梦境,把无奈的选择,想象成最佳配偶。这种幸福,谁说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呢?可惜,一旦梦境惊醒,犹如高空坠落,伤亡惨重。

第三种,是改变自己。

在墙壁上碰得鲜血淋漓后,大多会改变自己。苏文纨,就是一个善于改变自己的人,她当然不会真的被曹元朗的那些愚蠢可笑的诗打动,当她无法钓到方鸿渐时,便降低了标准。虽然曹元朗可能仅仅是个婚姻替代品,苏小姐也总算有了个归宿。

其实,唐小姐也试图和现实妥协,“抱歉过信表姐,气愤时说话太决绝,又担忧鸿渐失神落魄,别给汽车电车撞死了。看了几次表,过一个钟头,打电话到周家问……”可惜,他们的命不好,方鸿渐把唐晓芙当作苏文纨,臭骂一顿,两人的爱情还是寿终正寝了。

积极的勇者,总是勇于改变自己,虽未能进入理想梦境,却也能得到最现实的满足,这种幸福,源于积极的态度。可惜,婚姻的伴侣,成为理想与现实妥协的替代品。替代品也不是傻子,也会心理失衡。不信你看,老婆们,整天发牢骚,老公们,整天在外面瞎晃也不回家……

似乎,这三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因此,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最优决策变成满意决策!管理学告诉我们,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化多为少法,就是学会放弃,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抓住最想要的,放弃其他次要问题”,知足才能常乐;第二是分层序列法,即把所有目标按重要度排序,先满足重要的,再满足次要的,如果一定要失去些什么,那么就失去不太在乎的;第三是从选择转向付出,再精于选择,也无法使你幸福,只有学会付出和奉献,才能坐上幸福的列车。

贪婪使人渴求完美。女人想要三位一体的男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能一起生活的人;男人想要三位一体的女人:厅堂的贵妇,厨房的主妇,卧房的荡妇……最优原则,结局一定是不幸福的;满意原则,也只能带来幸福的可能性。决策仅仅是一种选择,再正确的选择,也无法获得幸福。只有懂得付出,才能令幸福永远相随。

爱情和婚姻:多目标决策和《卡萨布兰卡》

女孩说:“我要找一个爱我的人结婚!”

这句话,属于多目标决策,一个结婚决策,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爱情,二是婚姻。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爱情不一定归属婚姻,婚姻不一定能实现爱情。

多目标决策,通过一个决策,实现多种目标,是人类贪婪的表现,也是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然而,多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冲突……女孩找老公,要帅,要有钱,还要会煮饭,又要专情和体贴。然而,有钱的不愿做饭,帅的不体贴,专情的不帅……

爱情和婚姻,就是这样,原本有不同的属性,充满矛盾和冲突。但是贪婪的人性,都不想放弃,既要爱情,又要婚姻,为了实现这个多目标决策,历尽艰辛。

柏拉图问老师什么是爱情,老师叫他到麦田里,摘一棵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只能摘一次,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回来,老师问为什么,他说:虽然见过最好的,但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摘,最后才发觉错过了。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问什么是婚姻,老师叫他到树林里,砍一棵最大最茂盛的树,只能砍一次,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这次,他带了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老师问为什么,他说:吸取上次教训,走到大半,便把这棵不太差的树砍了,免得又空手而归。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在本质上,并非合一体。爱情,追求的是感性的最优,强调的是不计成本地付出。情是感觉,爱是付出,有感觉并愿意付出,才是爱情。婚姻,追求的是理性的稳妥,强调的是低成本高收益。共同战斗,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相互扶助,遵守各种法定责任,就是婚姻了。

看来,爱情蕴含非理性的盲动,婚姻充满非感性的现实考量。爱情的内涵中并没有婚姻,婚姻的内涵中也没有爱情。婚姻,并非爱情的必然归属,爱情,并非婚姻的最高尚的选择。

1941年,世界在纳粹铁蹄下晃动,卡萨布兰卡,成为欧洲人逃往美国的唯一通道,咖啡馆里,每天都聚集着有钱的难民。这时,老板里克看到了几年前在巴黎不辞而别的情人伊尔莎。然而,她已是捷克左翼运动领导人拉兹洛的妻子……伊尔莎是爱里克的,为了历史的责任,她放弃了爱情……为了和平,里克帮助他们逃往美国,当飞机掠过头顶,他目送她随他人远去……

一段乱世情缘,好莱坞40年代最经典的电影,冷峻沧桑的鲍嘉,娇柔美丽的褒曼,在民族大义面前,爱情与婚姻,虽然分离,但是,爱情没有失色,婚姻也没有失效。所以,爱情和婚姻,可以分离。真正的爱情,不需要法律保护和现实满足。现实的婚姻,没有爱情,也能照常运转。

然而,人们绝不满足,一直试图寻觅解决办法,使爱情和婚姻完美结合。这时,管理学站了出来,在多目标决策中,必须确定一个主导目标,其余作为非主导目标。主导目标,可设计较高要求;非主导目标,要降低欲望诉求。无欲则刚,理欲则清,万勿期望太高,至少保证实现一个目标。

如果你注重婚姻,那么就以现实为导向,进行理性思辨,对爱情,则抱着“能有最好,没有就努力有,实在没有也不失望”的态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样,如果你注重爱情,那么就不要太过现实,做好贫贱吃苦的心理准备。

爱情和婚姻,像两条相对独立的线,可以像铁轨一样永不交接,也可以相互交织,完美合一。毕竟,她们都强调奉献和责任,爱情的种子,能够在婚姻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婚姻的水肥,也能把爱情的种子,浇灌成参天大树,两者合一,可谓水乳交融。

爱情和婚姻,能够相互转化,基于现实的婚姻,能缔造出惊天动地的伟大爱情;一时冲动的爱情,也能铸造出最坚固的婚姻。

爱情和婚姻,能够相互摧毁。美丽的爱情,如果过度膨胀,用爱来胁迫,占有强求,过分关注,会摧毁现实的婚姻;丑陋的婚姻,如果过度算计,不懂谦让,生活的琐碎,也会终结脆弱的爱情。

江湖语录

1.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弃,这是贪婪。“飞蛾扑火”的小蛾,虽然燃烧了自己,却没有那么多痛苦。因为她不贪婪,但是她是愚蠢的。因为,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必须兼顾。

2.决策的本质是选择,因此每项人生决策都伴随着痛苦。选择时的犹豫、彷徨和徘徊,选择错误时的后悔、遗憾和痛苦,选择正确时的贪婪、奢望和不满足,无不使人夜不能寐。痛苦的根源,在于贪婪;迷茫的根源,在于愚蠢。注重价值因素,能克服贪婪;注重事实因素,能克服愚蠢,于是,痛苦和迷茫,都迎刃而解。

3.宁折不弯,是为价值因素,放弃事实利益,与飞蛾扑火异曲同工……现代社会仍不乏这样的故事,无数恋人,离乡背井,私奔远走,拼死抗争……事实上,如果爱情的现实代价太高,更多的人会选择宁弯不折,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世上才有那么多小三、情妇、负心汉……

4.王宝钏,宰相之女,甘心为薛平贵苦守寒窑十八年……牛郎和织女,董永和七仙女,明知天命不可违,仍不惜一切要在一起……《泰坦尼克号》里,露丝明知流浪画家杰克一贫如洗,仍不顾一切去爱……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明知爱斯梅拉达不会爱她,仍愿用生命去保护她……文学的目的是感人,现实中,只重价值前提,是太感性不理性。只重事实前提,是太理性没人味。兼顾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缺一不可,才是最划算的。

5.物质会腐朽,美貌会逝去,脱离爱的性会枯燥,金钱会在欲望的膨胀下减少,只有精神,才是永续的,才能每天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人类精神境界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和权力,而是自由和宁静……放弃或忽略价值因素,或许能让你获得一时之快,却会让你尝到一生之痛。

6.两情相悦,孤独感逝去,充实感产生,不畏惧感(什么都不怕了)的降临,快乐感伴随,幸福感存在,轻松愉悦,自由随意,也许才是最简单而又最难实现的择偶标准。舒服,也许才是直接而又真切的心理向往。

7.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最好,是物质状态,最适合,是精神状态。弱化物质,强化精神,捏准物质和精神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两者兼备,才是满意决策的根本之道。

8.要想抓住幸福,我们首先必须清楚,最优仅仅是理论上的幻想!现实中的决策,往往是在寻求满意,而非最优!刻意追求最优,不仅无果而终,还会带来“过度优化”——因为你不可能为了等待那只完美的鞋而一辈子光着脚!雷昂纳多不错,但你却不会非他不嫁!只要找到相对满意的那只“鞋”,就属于成功决策!

9.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婚前的爱人难觅,婚后的牢骚抱怨,都在告诉我们,幸福,可望不可即,可遇不可求。若刻意追求,恨不得扒了衣服拿显微镜来看,挑到老也不会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