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14847900000046

第46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浅议(1)

杨德广

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种释义,一是把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强大,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二是依靠高等教育把我们国家建设强大。中国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既指质量又包括数量,而数量是基本的。国家应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各类高校要正确定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关键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两种释义,一是把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强大,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二是依靠高等教育把我们国家建设强大。2007年12月,国务委员******在“加快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显然是指第一种释义。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国家建设强大,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已经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提出新时期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靠人才,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发展教育。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的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和******就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的具体措施,是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综观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无不与重视高等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借鉴外国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谈几点个人管窥之见。

1.高等教育强国既指质量又包括数量,而数量是基本的。截至2008年,我国有各类高校2663多所,各类在校大学生2907万人,绝对数世界第一,可谓高等教育大国,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23.3%。离中等收入国家毛入学率平均水平43%,差距很大,离美国的82%、日本的80%、韩国的80%差距更大。中国研究生人数也很少,在校生128.3万人,每千人口中仅0.9人,而美国为3.38人,英国8.43人,韩国5.18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美国是12.7%,英国是21.8%,法国是18.8%,中国仅6%。中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毛入学率应从现在的23.3%发展到50%,在校大学生要发展到4000万人,研究生要从现在的每千人中的0.9人发展到千人中的5~6人,则应达到650万人。没有数量,谈何质量。充足和适度的高等教育数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人才的基础。

******早在1979年就提出“现在我们的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他还提出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大提高”。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而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中国高等教育不能再发展了,要收缩了,今后主要是抓质量问题了。我国高等教育要达到上述规模,至少应新建高校1000所,在校生要增加1000万人,研究生要增加300多万人。

2.国家应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要能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要能承担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在全世界同类大学、同类学科、专业中名列前茅。从国外情况看,80%的一流高级人才,都是毕业于少数的一流大学(一二十所),可见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

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造性的大师级人才。江****同志在1998年5月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典礼上,代表党中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后来被称为“985工程”大学。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至今列入“985工程”大学行列的不是“若干所”而是45所。我国要建设45所世界一流大是不可能、不现实的。我国财力、人力有限,应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最多十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倾全国之力支持、扶持这些大学,包括经费投入,以及把一些一流的科研中心、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在这些学校,尽快让他们成长、发展。每年投入不是几个亿而是几十亿、上百亿,让这些学校到全世界招聘最优秀的人才,购置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承接最前沿、最高端的科技攻关项目,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要大力提高这些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让他们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流大学的经费来源,一方面靠国家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竞争、通过为经济社会服务获取资金。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在综合排名上应名列全世界高校排名榜的前100位,学科专业要名列同行前50位。力争在2015年前我国能有1~2所大学,2020年前能有若干所大学挤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是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坚实一步。

3.各类高校要正确定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我国目前有四类高等院校,一是研究型大学,即“985工程”大学;二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即“211工程”大学及部分老本科、有博士点的大学;三是教学型大学,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的新建普通高校;四是高职高专院校。四类高校应正确定位,目标明确。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承担高精尖科技攻关和国家级、世界级研究项目,研究生应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主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厚、知识宽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行教学与科研并重,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并重,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及咨询项目,研究生数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教学型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省域、行业的知识面较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培养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为主,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并承担一定的科技项目、咨询服务项目,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也承担一部分为西部地区服务的任务。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教学上采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校社(社区)结合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这类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主要承担大众化教育、终身教育,为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任务。四类高校要各司其职、正确定位、安于本位、各就各位,共同构建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还应体现在高等学校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我国现代化建设亟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只有办好各类高校,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各类高校中都可以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