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与学校和家长的充分沟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学校和家长的意见和想法非常重要,如果不给予重视很容易导致活动成效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该活动得到了育才小学全体师生和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与注重沟通是分不开的。
要重视对志愿者自身的培养和教育。邀请相关专家传授经验和技巧,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为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如为志愿者免费办理公交卡等,以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定时开展活动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活动品质。
专家点评
让青年学会担当,致力奉献,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农民工子弟教育帮扶行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其主题创意新颖,人员参与面广,设计内容丰富,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值得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若能进一步强化效果评估和成果展示,将对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以及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度起到更好的推进作用。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彭凤仪
新媒体覆盖
校团委——“团干开讲”吸引大学生关注国情、团情、校情
一 活动创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开始成为人们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沟通交流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浙江大学在2010年全力打造动漫系列节目——“团干开讲”,以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为主体,以在校大学生较为关心的世情、国情、民情、校情、党情、团情为开讲内容,以新媒体的对话方式为开讲客体,在无形中架起了团干部与团员青年之间共同成长的桥梁。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用Flas h动漫形式,把专职团干部选取国情、民情、团情、校情中的一些小问题,从他们自身认识角度展开讲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亲切的语言,解决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存在的某些困惑,帮助大学生树立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看法。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在2010年3月新学期伊始正式推出,每期五分钟左右,主讲人依据申请,以提交的讲座脚本优劣为标准,在全校专职团干部和学生干部中遴选,促进全校团干部自觉学习和思考,提升个人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校园内的“明星团干”。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的Flas h动画制作由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完成。这不仅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平台,同时也借助同伴影响的力量,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团的组织、关注团的活动、参与团的工作。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首发于浙江大学团委最新改版的门户网站“求是青年”,任何访问网站的用户均可以直接在首页点击观看。同时,也在网站相应的栏目中提供了高清版本的下载功能,供全校师生下载、收藏。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目前“团干开讲”系列节目已推出两期。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十分喜欢并乐于接受这种形式,认为这是高校团工作可以且应该创新之处,不少大学生在观看后均给予了好评。初步预计,“团干开讲”系列节目直接面向全校4万余名团员青年,点击观看或下载量将超过1万人次。后续阶段,浙江大学团委还将以“团干开讲”系列节目为基础,以最吸引大学生的小游戏为载体,开发浙大校史、团史冲关游戏,力争更大力度地通过新媒体的塑造,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是高校共青团传播思想和理念的一种全新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需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核心要素。
活动的内容往往只决定有效性问题,而活动的形式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普适性问题。只要采用大学生认可、乐于接受的形式,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关注和思考;只要能对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和提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答疑解惑。
专家点评
“团干开讲”系列节目坚持思想引领与尊重主体相结合,运用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沟通、联络方式,借助时尚、艺术的手段,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亲切自然的过程中增强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民情,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祝愿“团干开讲”开讲有益,为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作出积极贡献。
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部长 王尧祥
医学院团委——辅导员博客:从“心”出发 以“博”相通
一 活动创意
符合学生需求,打破时空界限。辅导员博客是由辅导员自己主导的个人空间,是展现个人魅力的窗口,具有即时性、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平民性、自由性等特点,超越时空场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沟通平台。
优化学习环境,促进资源共享。辅导员博客作为资源的提供者,通过博客将过滤后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之间再相互传递,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效率大幅提高,加速了学生的知识更新和结构优化。
倡导自主学习,方便资料整理。博客的公开性和时效性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了便利,辅导员可以将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专业知识、资料等放在博客上,以便学生下载学习。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博客作为一个开放的知识管理平台,能清晰地展示辅导员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有利于辅导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不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创造,进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医学院07之家”是依托于学校“学工在线”网站为全校140余名辅导员建立的实名博客。辅导员可将日常工作感悟、学校管理规定等内容通过博客发布,其中包括重要信息通知、学习交流、班级风采、心理咨询等版块。辅导员也可在博客中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则采取在线互动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化解困惑。医学院2007级各班在博客中都有各自独立的版块,大家可在博客这一平台上交流班级信息、发布班级重要通知等。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医学院07之家”博客经过一年多的完善,已逐步走向正轨,并发挥出了全面为医学院学生服务的作用。博客开设了“医学院重要信息通知栏”、“党员在身边”、“医学名人传”及“SPARK”工程的五个版块——“Superiority理论学习”(S组)、“Principle理想信念”(P组)、“Ass is tance结对共建”(A组)、“Realization社会实践”(R组)、“Keeping长效机制”(K组),同时还开设了“学习交流”、“时事新闻”、“视野的欣悦”、“师生一家亲”、“心理版块”、“学习资料板块”及各班班级版块等交流版块。
“医学院07之家”博客自创建以来,已经发表了324篇文章,收到了188条评论,主页共被访问了22403次,并且本年级有85%以上的同学已通过这个博客平台进行交流,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四 活动实施心得
辅导员博客的建设,以其新颖灵活的形式、及时丰富的内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博客”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辅导员的一些具体工作思路、细节可以通过博客向更多同学作出阐述,并寻求支持;学生对学校有关工作的理解也因有了博客变得更为清晰;辅导员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也能通过博客及时得到调整和修正。
专家点评
辅导员开博客,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举。“医学院07之家”博客自创建以来,被访问了2240余次,本年级85%以上同学通过该博客进行交流,实属不易。辅导员不是名人,要开好博客、增强博客的吸引力,一要有对学生持之以恒的爱心,二要有对人对事的真知灼见。关键还是要多学习、多读书,使自己思想有深度,议事显功力。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沈文华
校园传统媒体传播
传媒学院团委——特稿中心:培养专业意识 服务成长成才
一 活动创意
结合团员特点和学科特色,围绕“培养具有传媒意识和新闻宣传能力的团员青年,打造服务学校宣传工作大格局的学生团队”的目标,以“浙江大学传媒特稿中心”为实践平台,整合强大的师资和专业的实践基地,建立和完善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服务性”的培养机制。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学院团委围绕“创新性、实践性、服务性”三个方面,以传媒特稿中心为依托实施具有传媒特质的培养计划。中心每年面向全校招收爱好新闻宣传并具备基本写作能力的优秀同学组成专业团队,开展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
实行“双重引导”。坚持“创新思想引领”和“业务能力引领”相结合。
一方面,组建专职团干部、党团员骨干和学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管理体系,对特稿中心学员进行思想引领和日常管理,要求学员不仅具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而且能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学院平台,邀请国内外新闻领域的优秀教授、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界著名人士来为学员进行特稿写作、新闻报道和传媒理念方面的培训。
注重学行结合。在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员在新闻报道和文化宣传中的作用,注重社会实践对学员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传媒特稿中心自办刊物《地丁》是学员开展社会实践的宣传阵地。同时,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招生办、保卫处等部门,《浙江大学报》、《学工报》、《求是青年》、《浙江日报》等校内外媒体,都是学员们的实践基地。
关注社会热点。结合各个时期的社会实践要求,组织优秀学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2007年暑期,由特稿中心学员组成的社会实践小组在浙江某农村开展新农村调研。该组的调研报告被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黄祖辉教授发现,并指导他们以调研报告为基础给******总理写信。2008年4月,许雪斌等四名同学收到了******的亲笔回信,这对传媒特稿中心的全体学员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学员通过在传媒特稿中心的锻炼,提高了自身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深度挖掘事实真相的能力。中心派往校内外各部门锻炼的学员都能出色地完成宣传、整合材料、文稿撰写等各项任务,并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中心每年还遴选优秀学员前往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优秀媒体进行实习,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综合实力。三年来,已有90多位学员获得“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20多位学员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每年组织的社会实践队伍都获得了“校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充分结合学院特点、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实施具有传媒特质的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善于思考与实践、能引导校园正确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优秀团员青年,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作出自己的努力。
专家点评
该项目很好地结合了专业特色与教学实践,比较切合基层团工作的服务主旨,在关注青年特别技能提升层面上创造了较好的途径,显示了基层团委整合资源、使用资源、优化资源的工作优势。不足之处也在于专业特色鲜明所带来的覆盖面影响上。传播文化在校园内的能量还有待发掘,特稿中心的服务领域可以进一步扩大,传媒青年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还有很大空间有待增进。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 颜鹂
仪式教育
校团委——在新生军训中开展团建工作
一 活动创意
2009年8月22日至9月10日,在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校团委首次将新生团建工作引入军训全过程,将团支部建在连上。目的在于提前在新生中进行团组织覆盖,利用军训的特殊时期增强大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军训前期,校团委针对学校基层团组织的功能和团的基层工作方式等问题面向全校同学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与传统行政班相比,团组织概念或多或少存在被弱化现象。团组织虽然建在班上,但一般只承担“推优”的工作。不少学生和基层团干部还表示,团的基层工作缺乏创新活动的支撑,口号性、突击性较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军训师中设立了34个军训团支部。军训期间的一切活动均以团组织的名义展开,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新生对基层团组织的归属感。军训结束以后,虽然原有的团支部被解散,但仍在原有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新生分团委,将原有军训连团支部按浙江大学大类培养模式分拆成若干团支部,不仅很好地延续了军训期间基层团工作的热情和活动,还解决了原先各团支部之间缺少交流的现实问题。
新生军训期间团建工作开展的主要活动有:(1)以活动建团。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比赛,“歌声连、祖国颂”军训连队合唱比赛等,开设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讲座和报告。(2)以文化育人。新生军训团建期间,校团委在5300余位新生中大力开展“五情”教育,通过多场报告会和培训会,用生动的事例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求是创新”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