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14857300000044

第44章 宗教与爱有什么关系?(1)

宗教的根基在于爱

一、宗教与人类生活

宗教是对全世界人类影响极大的一种文化生活。

根据《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统计,到1997年,全世界宗教信仰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是81%。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机构的调查显示,全世界的人口数在2009年3月31日时,已近67.7亿。以80%计算,全世界宗教信仰者的人数有54亿之多。

根据中国宗教白皮书——《1997年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中国有各种宗教的信仰者一亿多人。

但事实上,中国的宗教信仰者的人数很难统计。原因是:

(一)中国人在历史传统上是信奉儒家为主,儒家是否是宗教(儒教)?学术界一直有不同见解。较合理的说法可能是:它是有宗教性质的哲学。儒家提倡对祖先的崇拜,对天的敬仰,都有一定的宗教性质。这种传统,即使在当代,仍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二)中国人有许多民间信仰,例如对关公的敬拜,对妈祖的崇拜,对财神的祭拜,等等。这种信仰都与宗教信仰非常类似,却不一定被列人正规的宗教信徒之中。

近几年来,在中国,宗教信仰者又有加速增加的趋势。因此,即使在中国,这个以无神论占优势的国家,宗教信仰仍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一个决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17—19世纪,以哥白尼、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革命以来,对宗教信仰形成很大的冲击。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宗教信仰并没有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减少。一些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依然是信仰宗教的。

爱因斯坦就认为:宗教和科学之间有“牢固的依存性”,他的名言是:‘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他还说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

美国是当代世界上科技最进步的国家,而美国每一个当选总统,都要用手按着圣经,面向上帝,进行就职宣誓。

可以认为,人类从原始时期开始,直到当代,宗教信仰始终紧密地伴随着人类;人类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宗教。

二、主要宗教的起源

为了理解宗教和人类爱的关系,有必要考察几种主要宗教的起源情况。

(一)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它是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统称。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为21.4亿信徒,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分裂出来的。犹太教认为他们心目中的救世主还没有降临;坚信自己是神的“特选子民”,神只拯救犹太民族。因此犹太教有一定的封闭性。

公元之初,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为罗马所征服。在罗马人的残酷压迫下,犹太人曾多次发动起义,但是都失败了;失败后遭到的是更残酷的镇压。

犹太人期待出现一个救世主,来拯救人们的苦难。他们在现实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只能从宗教中寻求出路。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宣讲天国的福音,他的教导和所做的事,在民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该地的总督将耶稣逮捕。耶稣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

耶稣死后,他的门徒保罗等人积极宣讲耶稣的教导,传布耶稣死后复活的神迹,宣扬耶稣就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基督;只要信耶稣基督,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拯救。这样的信念,比犹太教的信条更开放,因此吸引了大量信徒。

基督教的信徒愈来愈多,也逐渐得到中、上层人士的信仰,形成一股巨大势力。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法令,给基督教会以合法地位。公元380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

(二)******教。

******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其教徒人数将近6亿。“******”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

******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主要是游牧经济。

游牧部落之间连绵不绝的仇杀和战争,加速了部落宗教的解体。

同时,阿拉伯古典诗歌的普及,使阿拉伯人有了共同的语言,为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提供了基础。

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遭受巨大灾难,人民将希望寄托于宗教。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穆罕默德创建了******教。

穆罕默德(570—632),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及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状况有了较深的了解。

25岁时,他受雇于一位麦加富孀,不久与她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价值。

公元610年,他在山洞内接到了安拉(上帝)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作为人间的使者,传播******教。

他公开号召麦加居民放弃偶像崇拜,归顺唯一的安拉。他主张限制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吸引了一大批当地人的归顺。

阿拉伯民族原来的信仰比较混乱,信仰多种神灵。******教使阿拉伯人最终摆脱多神教的信仰,接受一神论。

古老的闪米特族,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以及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属于闪族。

从******教的信仰来说,它与犹太教、基督教都是属于闪米特族宗教;都以亚伯拉罕为他们的祖先;都宣称上帝是唯一造物主。

(三)佛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于公元前6世纪由北天竺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的长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

悉达多(公元前565—前485),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产生的当时,雅利安人自中亚细亚进人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创立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掌握祭祀的僧侣为最高的社会阶层,奴隶是最低阶层。非雅利安人受着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人民得不到温饱和安定。痛苦和无望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情绪。

悉达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不愿继承王位,而外出寻道。他闭居山林静坐。经过几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终于悟出了解脱苦难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后来他到中天竺各地进行传教活动,组成僧侣集团,逐渐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时候,佛教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四)道教。

中国道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的东汉末年,道教创立的标志是张道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和张角等在中原创立“太平道”。

汉代到公元2世纪开始走向衰败。驻守各地的将领们相互争战,天下大乱,水旱灾害不断,土地荒芜,饥民遍野。全国许多地方水灾和蝗灾,几十万户农民倾家荡产。这种状况使得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农民起义长年不断。

农民起义需要有信仰的号召。这一时期,民间流传着一部《太平经》,它宣扬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即将到来。最早出现的《太平经》,由齐国人甘忠可编撰。该书预言:汉王朝即将灭亡,一个太平的社会,将要兴起。甘忠可因此被官府逮捕人狱。到了东汉末年,一部叫做《太平清领书》的《太平经》在民间出现。《太平清领书》继承了老子《道德经》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它宣扬“天人合一”,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同天体的变化相通。它宣扬人可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并提出了一套修炼方法。《太平经》基本上构成后来道教的信仰体系。

三、各宗教的共同信仰——终极存在

西方宗教学家将各宗教的特征归纳为四个C,即教义(Creed)、规范(Code)、仪式(Cult)、社团结构(community)。不同宗教在这四个方面,差别是很大的。彼此的对立也非常严重。

从教义来说,闪米特的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教,都信仰唯一的神——上帝;而佛教的信仰是“空”,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空和道都是非人格的抽象的概念,而佛教、道教在仪式上又要求祭拜各种菩萨或神灵。这是基督教竭力反对的偶像崇拜。

基督教与******教,虽然都属于闪米特宗教,也都信仰同一个上帝,但是他们信仰的经书不同。基督教信仰《圣经》,******教信仰《古兰经》。他们信仰的救世主不同,基督教是耶稣基督,******教是穆罕默德。又加上历史上长时期的********,这两种宗教的极端势力的争斗,在今天已经构成了影响世界政治的重要矛盾。

但是,如果我们从各种宗教的信仰本质来考察,那么,它们又是非常相似的。

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终极存在。

什么是终极存在?就是各宗教的最高的信仰对象。

终极存在可以区分为人格与非人格两大类。

人格的终极存在有:基督教、犹太教、******教的上帝,印度教的雅赫维等。

非人格的终极存在有:佛教的“空”、“涅槃”,道教的“道”等。

虽然有人格与非人格之分,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其一致性在于:1.它们都是宇宙或世界的最高主宰;2.它们都是人类命运的最高主宰;3.它们都是人类不能亲眼目睹的,而又是客观存在的;4.它们都是人类不能完全认识,也不能完全表达的。

终极存在的概念,事实上不仅是宗教的,也是哲学的。哲学上的本体论,所讨论的也就是终极存在问题。现代科学正在寻求能解释宇宙间各种力的统一理论,也有终极存在的含义。

由于各种宗教都有同一的终极存在的信仰,这就为当代世界上正在开展的宗教间的广泛对话,提供了可能。

四、各宗教的共同根基——爱

各宗教之间,除了有共同的对于终极存在的信仰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那就是人类之爱。

我们在前文介绍了各主要宗教的起源。不同宗教有着非常类似的起源情况,那就是:

(一)主要宗教在它起源的地区,人民都遭受巨大的灾难,或是外族的侵略(如犹太人的土地遭受罗马帝国的占领,印度人的地区遭受雅利安人的人侵);或是****王朝的衰败、战乱的频繁,造成人民陷人水深火热之中。

(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渴望有救世主的出现,使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也就是人民渴望得到救世主的关爱,就好像婴儿或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一样。

(三)这时候有先知先觉者的出现(如耶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或有神示性、预言性的经典的出现(如《圣经》、《古兰经》、《太平经》等),就产生了宗教。这些先知们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热爱人类,热爱自己的信徒。先知者的使命,就是拯救人类和他们的信徒。

(四)各宗教对于信徒的最主要要求是:热爱他们所信仰的终极存在,如上帝、涅槃、天道等;同时也要热爱终极存在的代表者,如耶稣基督、穆罕默德、佛、菩萨、玉皇大帝等。

(五)各宗教都要求信徒自爱。宗教的各种戒律,都是对信徒自爱的要求濘实上,信徒们信仰宗教,都是从自爱出发的。要求得到拯救(基督教),要求得道成仙(道教),要求最终达到涅槃(佛教),都来自于自爱。

(六)各宗教都要求信徒从自爱出发,达到互爱。也就是要关爱他人,关爱邻居,关爱大众。

西方宗教学家森谷塔说:“上帝在本质上是爱。”

这句话说出各宗教的共同本质。爱是各宗教的共同根基。

基督教中的爱

以下几章将分别介绍各主要宗教的教义中的爱的内涵。虽然各宗教都以爱为根基,但是,不同宗教有不同的爱的重点。

各宗教的爱的内涵,主要依据该宗教的主要经书。

从基督教的《圣经》来考察,基督教的爱的重点是:

1·神爱(即上帝的爱);

2.爱上帝;

3.爱邻居(也即爱他人)。

现分述如下:

引用《圣经》的部分,采用简称:

约=约翰福音;约一‘=约翰一’书;排=排立比福音;彼后=彼付后书;加=加拉太书;林前=哥林多前书;弗=以弗所书;箴=箴言;启=启示录;太=马太福音;罗=罗马书;来=希伯来书。

—、“神爱”

“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彼后1:4)

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 制。”(加5:22—24)

“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往,他们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21:3,4)

“神爱”,就是上帝对人类的爱。这是基督教中最主要的信念。耶稣基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儿子,或代表。欧洲中世纪宗教哲学家,奥古斯丁提出的“三位一体”,就是:圣父(上帝)、圣子(基督耶稣)和圣灵,三者是一体的。意思是:耶稣的所作所为,他所作出的牺牲(钉上十字架),都体现着上帝对人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