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盆景(阅读中华国粹)
14859600000014

第14章 中国盆景流派与赏析(5)

(4)疙瘩式盆景

疙瘩式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在主干基部(有时在中部)将主干绕结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态变化,以此增强盆景的韵味和新奇感的一种款式。当地花农也叫它为纽扣式。主要用于:罗汉松、圆柏和梅花盆景主干造型中。而树冠的造型一般为三台式、变化台式或杂桩(自然式)树冠。疙瘩式造型具体操作以罗汉梢,促使它们形成台片。如果是花树,则可进行多次留短桩修剪,减弱其生长势,然后均匀布于圈内,并用棕丝将这些侧枝扎缚在圈内骨干枝上,形成平面,使其开花。经过几年的修剪培养和调整,圈内花屏便形成。

杂桩(野款)盆景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

(5)水石盆景

微派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

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单峰、双峰;有峰、峦、丘、麓、谷之状。有的也凿有洞穴、山石上种植虎耳草、菖蒲、藓、蕨之类。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徽派盆景,在特定的盆盎中组成以树木、山体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点,以极富生命活力为特色,使画境和意境相融合的艺术品。它源于自然,是自然景观的微缩,但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它是自然界的树木花草、天然岩石的组合,但它又蕴含着制作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祈望。它是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怀抱自然欲望的产物,所以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

二、浙派盆景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

唐朝时,浙江就有石和天目松组合成景的盆景出现。南宋王十朋书有《岩松记》,描写松树附石盆景,并有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的意境描写。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写到杭州的怪松异桧。明朝屠隆的《考馨余事》中有盆景自古以天目松为最古雅,并提出以当时画松四名家的表现手法作为松树盆景选型的典范。在种植方面又多有双本结对,或栽三五窠等合栽式的造型理论,从而使作品多有山林风趣,令人忘暑、忘餐的意境描写。清代陈扶瑶的《花境》种植取景一章中,列举了当时江南流行的以松柏为主的盆景树种,计28种。清代出版的《芥子图画传》虽系习画的系统教科书,但其中树木、山石等部分,都直接对盆景制作有指导作用,是盆景习作必读的著作。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精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艺术风格。

浙江盆景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密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树种除松、柏外,其他杂木类和观花、观果、观叶类共约100余种。以浙江省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的浙派盆景,历史悠久。宋朝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曾写道:“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蟠龙、飞禽、走兽之状。”说明当时的树桩盆景在造型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王十朋的《岩松记》、明朝浙江人屠隆的《考磐余录》、清朝杭州人陈淏子的《花镜》等著作中,都有关于盆景艺术的记述,并且特别强调以画意诗情入景。如《考磐余录》在《盆玩笺》就以天目松为例,描绘其“结为马远之欹斜诘曲,郭熙之露项攫拿,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拽轩翥等状”。

浙江盆景历史也比较悠久。浙江盆景见诸文字记录的,有南宋王十朋的《梅溪集·岩松记》,这是最早描述松树盆景的文章:“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予颇爱之,植以瓦盆,置之小室。”王十朋可算是松树盆景的爱好者。

浙江盆景注意发扬宋、明以来的地区特性,并吸收徐青藤、吴昌硕、潘天寿等浙江画派的传统写意手法进行造型,力求摆脱匠意和程式化,着重表现内涵的意志和个性,这就是浙派盆景的特色。

浙江的桩景,以取材来说,杭、嘉、湖一带主要采用榆、雀梅、石榴、梅桩、三角枫和虎刺等;温州、金华一带则用罗汉松、五针松、六月雪、桧柏、栀子、榕树等;宁波、绍兴一带则多用五针松、雀梅、南天竹、贴梗海棠等。

浙江树桩盆景的造型方法,以扎剪结合,师法造化,崇尚自然,不为人工所束缚,以体现浙江山野丛林的自然风姿。枝条常显示稀疏的单数,给人的感觉是清秀、飘逸,含有疏影横斜的韵味,这就和苏派风格有所不同了。

浙江山水盆景充分显示了地方特色。它在表现手法上,或追求深、静、远之感;或呈现九曲回环,烟云飘逸之态;或展现清泉垂泻之景;使盆景鉴赏者如神游天目、西湖、新安胜景一般。

浙派盆景近年出现了一些佳作。如有一盆题名《生死恋》的柏树盆景,一盆翠柏,由两个枝条组成,一前一后,一生一死,一根枝条生长茂盛,另一根枝条却如同奇石峥嵘。这个盆景构思独特,制作奇巧,参加全国盆景艺术展览时,受到了观众的赞赏。

三、闽派盆景

1.闽派盆景及其风格

闽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福州自古是“东南名城,八闽部会”;泉州古称“温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两地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两家,盛于明清,精于近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扬、苏、岭南各派乃至日本盆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对当地特产榕树桩景的造型上。

福建地处亚热带,榕树十分普遍,品种有小叶榕、白榕、红榕。竹叶榕等。以叶小、干古、块根悬露、树态奇特为上品。闽派盆景因此以榕树为盛,榕树为秀,享有“榕树独传”的美誉。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两派之长,在采用蓄技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在对榕树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树的块根、气生根逐渐“提根”,形成“树干”一体,使干与根合二而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

闽南方言的“榕”与“情”谐音,一盆盆意味深长的榕桩盆景,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许多归侨和盆景作者,纷纷把这一主题作为构思的出发点,体现了浓厚的“侨乡”(地域)特色。常用树种还有榆树、福建茶、九里香、朴树。雀梅、罗汉松等。

山水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四、广西盆景

广西盆景虽然曾经是岭南派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已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山石盆景和石玩盆景,更显示出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广西山水盆景又以表现桂林、阳朔、漓江等风景胜地的自然风光为优势,讲求清、通、险、阔、即清秀明丽,圆润通达,险峻幽深,景观壮阔。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笋、英石、芦管石等。树桩盆景以古桩头为主,因势取材,师法自然。造型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矮桩型,树蔸奇古,盘根错节,枝托流畅,独立成景;二是潇洒型,树头苍雅,枝干挺拔,疏密有致,颇多野趣。总体说来,可以称之为“八桂风貌”。常用树种与岭南派大同小异,主要有榆树、九里香、福建茶、黄杨、六月雪、罗汉松、五针松、紫薇、榕树等。

五、京派盆景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实际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朝王世懋所著《学圃杂书》中说:“京师许多千岁家,见盆中一绿曹玉蝶梅,梅之极品。”清朝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腊月即买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慷熙皇帝有两首咏盆景的诗:《咏御制盆景榴花》和《咏盆中松》。到清朝后期,在借鉴外地盆景制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与民风民俗,逐渐发展为梅花桩景、宫廷桂树、石榴盆景、牡丹盆景等等,现在中山公园、颐和园等园林单位还保存了一些百年以上的桂树、石榴桩景。

由于受到自然和社会诸种条件限制,北京盆景发展一直缓慢,1980年成立北京市盆景协会,特别是在举办了几次全国性的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后,北京盆景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法和艺术特色。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测技多以横技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侧枝多以横枝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栎、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楂、桧柏、云杉等多达40余种。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北京盆景学习和继承了首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因而其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标、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植、桧拍、云杉等多达40余种。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是各种艺术精华的荟萃展示之地,盆景在北京的发展也颇具历史。从现有资料考证来看,北京盆景始于辽代,盛于明清,它们与北京的佛教文化、皇宫生活和百姓的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盆景协会成立以后,古老的北京盆景艺术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发展,形成了立足北京皇家园林文化,深入挖掘北京当地的乡土盆景资源,在盆景创作中追求“京人、京石、京树、京腔、京韵、京味”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北京盆景“三派一家”,“三派”是指:刘派燕山石山水盆景,周、祁派京桩盆景和于派小菊盆景;“一家”是指罗维佳卵石山石盆景。北京盆景艺术风格为:粗犷豪放、雄浑苍劲、敦厚稳健、古雅质朴、自然洒脱、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