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14880500000015

第15章 披露战场风云(3)

总体来讲,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存在这样的特点:多,开发商多;弱,企业实力弱;差,品牌不够亮;乱,管理乱;散,分散各自为政。这种格局与现在国家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不相称。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时间的推移,将会有一大批企业成为区域性的或者全国性的开发商,这个过程会有10年到20年之久,香港的房产发展史清晰地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发展轨迹。

20世纪60年代香港有数百家房产商共同抢占一个市场,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推动,使得小、乱、杂的企业逐步淘汰,有实力、规范、有信誉的企业逐步壮大,现在有能力规模开发的只有十余家。而现在北京有上千家房产商,全国达几万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房地产开发的春秋战国时期会随着市场的规模化逐渐结束,较量出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经营、有规模、有档次的企业,成为区域的优势企业,甚至是全国性房地产品牌。而90%以上的企业将会改行或者被重组,最终形成为数不多的强者团队。

在经过了大量细致的分析论证后,刘永好所得出的结论已经显示出了“新希望”进军房地产业的决心。

刘永好开始了在房地产领域的创业。不过,他谦虚地说:“房地产是我不太熟悉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我需要了解熟悉房地产市场,逐步弄懂它,倒不一定要我亲自参与操作,而是发现这方面的人才,把握投资机会。所以现在我把本来用于个人调整的打高尔夫球的时间用来把握房地产市场了,这也是一个挑战。”

相对于房地产几年之前的火爆程度,目前业内虽然潜力依然巨大,但也相对平淡了许多,刘永好为何选择“低潮”进入市场?

刘永好初萌地产情,是在1992年,刘氏兄弟的希望饲料组建了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集团,正迎来事业发展上的一个黄金期。

这天,有一位朋友对刘永好讲了如下一番话:“1990年我叫你去海南你不去。那时候我的钱比你少很多,但现在也跟你差不了多少了。要是你去,会赚得更多。”

刘永好被他的现身说法给打动了,立即派人前去注册了一家公司,买下了一所小房子。还为此专门到海南走了一趟。然而这个朋友觉得这样搞力度不够,就不断地给刘永好打气,说是“假如你投入1000万,到年末时就会是4000万”。这么一来反倒使刘永好疑惑起来了:不管怎么说,房子总得一砖一瓦盖起来吧,哪会来得这么快?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

朋友不无得意地向他传授秘诀:首先去买一块地皮,然后把它卖掉,然后又是跟谁合作,再怎样怎样。总之是把100块买来的东西最终卖了1000块,当然就赚钱了嘛!

刘永好总算明白了:嘿!这不就是“击鼓传花”么?无论这鼓敲得多响,这花传得多快,最后总是会停下来的,到时候那花落在谁手上谁就倒霉。他立即做出决定:“这事就到此为止。”

公司注销了,投资的钱也撤了回来。本色、务实、不贪侥幸之财的经营之道、处世之道,让刘永好避免陷入不久之后即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那场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黑色灾难。

但刘永好却未曾放下这段“地产情缘”。1997年,房地产开发由“暴利”时代进入了向买方市场的“微利”时代。当别人开始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是越来越难吃了的时候,刘永好却意识到机会的存在。他认为房地产业正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区间。

“在最高潮,大家认为最好的时候,我们反而没有做,当然,没有挣钱也没有被套,我们还要随着曲线上升。”刘永好决定,与房地产业“再续前缘”。

最初的日子里,更多的只是一份观望与练兵。经过两年时间的论证,刘永好与房地产业的第二次握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1998年,“新希望”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在成都买下418亩地,进行规模房地产开发。这个叫做“锦官新城”的住宅项目,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个亿。

为了向房地产领域进军,刘永好出差在外时只要听说当地有成功的楼盘,一定亲自前往考察,2000年在南非,听说李嘉诚在南非投资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就去踩盘,还用照相机、摄像机拍录下来供学习研究。当然,他的学习不是照搬、模仿,而是一种融会贯通之后的创造。

下面的这个小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那是刘永好正策划进入房地产业的1998年初,在对美国西雅图的访问中,他得知西雅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遂从中受到极大启发,马上开始思考:什么是“新希望”进军房地产的目标?开发商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产品?他带着思考成果回到成都,不久便提出了一系列震动了成都地产界的雄心勃勃的理念:“把房地产办成最大的‘成都造’”,“再造一个新成都”,“把成都建设成‘中国的西雅图’”。

刘永好对这些理念的阐释是:在中国建设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在最适合居住的城市里建设最适合居住的小区。

有了好的理念、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新希望房地产公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组建起来的。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刘永好把“新希望”的房地产开发从一开始就放到了高起点、大规模的平台上。锦官新城作为新希望地产的开山之作,刚一问世,首期开盘3天之内销售1.4亿,创造了成都房地产奇迹。

新希望房地产集团成立了6个分公司,继“锦官新城”之后,相继在上海投资4亿元,建设一个近10万平方米的“新希望”花园,在大连的黄金地新海湾广场入口处,建了一个14万平方米的大连“新希望”花园。接着又与四川双流县政府签订了总投资高达13亿的“南方新城”开发协议,将在该县华阳镇打造一个占地2000亩、开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特色高档楼盘,到目前为止,“新希望”正在开发的房地产总投资过25亿,面积60多万平方米。此外还有近200万平方米的项目储备等待进一步开发。

当年,刘永好在分析了国内外企业成败的案例后,决定向香港首富李嘉诚学习。从李超人身上,他明白了适时抓住机会搞多元化将会使资本迅速扩张。面对社会公众,他坦言真情:“我是一个商人,是一个私营企业家,我们干了十几年的事,我们希望发展我们自己的事业,希望多赚点钱,也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好一些。我们做农产业,我希望大家吃得更好一些,我现在做房地产,我就希望大家住得更好一点,通过大家吃得好,住得好,我们多赚点钱,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希望”进入房地产业之后,立即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定有它的优势所在。对此,刘永好说:“我们认为‘新希望’的优势是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和品牌、信誉、市场运作的经验,脚踏实地的管理手段,我们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及与政府的关系;不足的是专业的人才和经验,但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优势进行弥补,有意做成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我们希望与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各级人才,或者有一定经验的开发商以及手中握有土地资源的人进行合作,共同发展,为房地产的振兴做出贡献。

“当然我们也还有一些优势,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同,对于我们的发展和销售都非常有利。我们在成都的房地产销售非常成功,现在已经做到几乎无房可卖的地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我们在大连的项目刚开盘就销售了100多套,这也与我们的品牌积淀有关,很多人谈到购买我们的房子是因为相信“新希望”的品牌。香港、台湾等地的房地产界,除了看地段房型和价格外,最重要的第一是看发展商,第二是看法律手续是否完备,第三是看物业管理的经验,把发展商放在第一位。有人告诉我“新希望”有较好的品牌,而房地产应该能够把无形资产转换成有形资产,转换的渠道很多,但房地产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房地产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民众,把房地产这个行业放大,市场将会更为广阔,取得的业绩会更好。

“我们就在房地产方面加大了投资的力度。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进入房地产并且把房地产作为我们重要的产业之一的原因。”

尽管“新希望”拥有进军房地产市场的核心优势并且出师顺利大有收获,但刘永好却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和谦虚进取的低调作风。他一再于公开场合强调,新希望集团进入房地产的时间不长,在做房地产方面是“小弟弟”,非常愿意与全国优势房地产商,甚至中小房地产商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用现代企业的模式来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海南博鳖国内房地产精英煮酒论剑时,他发表的《房地产商联合起来》的倡议,得到与会房地产人士的鼓掌赞同。

早年贩卖过饲料的万科总裁王有曾对刘永好说:“能把饲料业做好的人,在中国任何行业都能赚钱。”这话在今天看来确实不假。刘永好还表示“新希望”有意作成一个全国性房地产开发企业。

2001年到2004年,新希望集团拿出30亿元“砸”向房地产市场,其主攻方向就是上海,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北京。

对人们不解的目光,刘永好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少有泡沫的成熟市场。上海市场已经回归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本质,即有需求就有市场,而非盲目地炒作概念。当然,吸引我来沪的,主要是价格的上升空间,商人最终追求的是利益。东部沿海的居民相对传统的西部更为富裕,消费者的二次置业能力强,外商和台商云集上海,政府清廉规范,这都是利好因素。而上海市民旺盛的需求更是使市场健康运转的强大动力。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刚性增长将会抬高上海的房价,例如土地费用、拆迁安置费和建筑费用等都在上升。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刚睡醒的少女,楚楚动人。

“我对北京市场观察了很久,就是不敢投资,北京市场的很多事情我看不清楚。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看了国外看国内,几乎看不到有什么地方的房子比北京的差,可北京房子卖得就是全国最贵,虽然最近有些萧条,可是北京的购买力还是深不可测。比较而言,上海市场我就能看得比较明白。上海房价总体水平并不高,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渐渐地显露出来,成本和市场需求双双走高,这必将推动价位稳步上升。而北京的房价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上,这个时候进入,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大。”

刘永好对两地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走势评论都相当专业,与专业人士的分析基本类似,看来,他并非是一个只管投钱的投资人,更是企业的经营者。

谁与争锋,进军乳业

刘永好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要将新希望打造成百年老店,其乳业板块更是希望100年之后,人们能够记住新希望乳业。

“我们几个兄弟经常沟通,永行有什么大的投资计划他会跟我说。永行在光明乳业有一定的投资,但只是一个小股东,没有主导权。在乳业方面,我的投资也和他讨论,他也蛮支持,而且市场是多元化的,永行的加入,使我们可以更多地进行相互探讨。”谈到和光明的竞争,刘永好认为他的二哥只在光明乳业中占有3.86%的股份,因此和光明乳业的竞争并不会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

2002年7月,刘永好的新希望出资4940万元收购重庆天友乳业有限公司股权,并共同组建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天友乳业在重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0%左右,无疑是重庆乳业的“垄断者”。同时,刘永好还收购了四川的华西乳业公司、阳坪乳业,新希望几乎已经一统了四川的乳品行业。

2001年10月新希望耗资3.5亿从雀巢、伊利等情敌手中抱得美人归。此事说的是新希望集团终于抢在雀巢、伊利、光明等国内外乳业巨头之前,与西南最大的种养牛基地——四川阳坪乳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以生产饲料闻名的新希望集团开始正式强势介入国内原本已经竞争激烈的奶制品领域。

对于最终出现“阳坪—新希望”这样的组合,业内人士大多表示出极大的惊诧。阳坪乳业的最终归宿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一切皆因为阳坪乳业背后所依附的四川省洪雅县优良的奶牛生长环境。

四川洪雅县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鲜奶生产基地。而红雅全县的奶牛皆为阳坪乳业所拥有。这意味着谁拥有了阳坪乳业,谁就等于控制了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鲜奶生产基地。这在“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而中国西南地区严重缺奶以及奶业巨头缺乏产奶基地的现实面前,阳坪乳业所凝聚的财富幻想无疑将被无限放大!

大约在一年以前,各路投资商开始先后踏上红雅的土地。2001年8月,雀巢中国区总裁穆力一行来到红雅,给阳坪乳业留下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条件:除了共同合作生产现有的普通牛奶之外,雀巢还愿意携手阳坪乳业共同打造中国西部的“牦牛奶”生产基地。

四川阳坪乳业集团董事长李天华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包括雀巢、伊利、三鹿、光明等国内外知名饮料巨头在内,至少有近20家企业上门‘提亲’。而事实上,新希望与阳坪乳业接触的时间却只有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