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14880500000005

第5章 走进民营巨匠(4)

1978年秋天,李巍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机械干部学校当校医。随着中国恢复高考,工农兵学员的文凭一夜间变得不值钱。李巍是个心高气傲的女人,于是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但当时英语对她来说是一大难关,于是她每天跟着广播电台的英语讲座学习。一天下午,小收音机坏了,李巍急得坐立不安。打字员李琴正好进来,二话不说就带她去教学楼找物理老师。她们刚来到教学楼,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年轻男子从楼上大步走下来。

“刘永好老师,”李琴喊住他,“李大夫的小收音机坏了,你能不能帮修一下?”

“没问题!”刘永好转过头来,目光与李巍相遇。说来也怪,那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修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对刘永好来说是举手之劳,当天晚上他就修好交给李巍了。然而从那以后,有事没事,他总往医务室跑。这个秘密很快被李琴知道了。她主动提出为刘永好做红娘,谁知刘永好听过后哈哈大笑:“谢谢,一个堂堂男儿,爱一个女人,连向她求婚的勇气都没有,算什么男人?”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李巍正在宿舍读书,刘永好猛地推门而入,脸涨得红红的,却非常勇敢地说:“李巍,我们可不可以作为超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相处下去?”

“不行!”李巍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刘永好却非常自信地说:“先别忙着说‘不’。你可以考虑考虑,我等你!”

望着他的背影,预感告诉李巍:“今生今世,我要等的就是刘永好这个人了。”

然而李巍和刘永好的相爱却没有被朋友和家人看好。在他们看来,刘永好出生在小县城,只是德阳一所工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一些历史问题,和李巍根本不般配。同事们也不无遗憾地劝她:“终身大事,还是慎重一点好。刘永好无论学历和家庭,都配不上你!”李巍摇头一笑,仍然坚持自己的主见。但那时,爱已使李巍不再有丝毫犹豫。

相识半年后,李巍和刘永好把各自的被子抱在一起就结婚了。家里最奢侈的东西就是李巍当姑娘时,攒了几个月工资买的那块英纳格女表。结婚那天,他们请不起客,就称了六七斤水果糖,挨家挨户发了。步入洞房,婚床上摆放着的被子是两个人凑在一起的,而刘永好的彩礼就是他请木匠做的一个五斗柜。

新婚的日子是甜蜜的,傍晚下课后他俩挽着手,常在夕阳染红的郊野小路上散步。“李巍,我要帮你实现一个女人所有的梦想。”刘永好说,“相信我,这一天不会太远。”

那年李巍跟着刘永好回四川新津老家过年。刘永好的三个哥哥和嫂嫂、侄子们都回来了,公公刘大镛由于长期心情压抑,病得不轻,那时刘家兄弟每人每月给老人5元钱,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住父亲的生命。当时李巍和刘永好的工资加在一起正好79元,日子过得也不宽绰。

吃完年饭,兄弟几个偶然议论起来,现在的鹌鹑蛋真卖得起价钱,鸟蛋那么大小,居然比鸡蛋还贵,而且供不应求,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也养鹌鹑!”不知谁说了一句,立即引起四兄弟的响应。

说干就干。刘永好将李巍当年用200元买的女表卖了185元,又变卖了收音机等值钱的什物,与三个哥哥一起凑了1000元,开始了他们迈向中国内地首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养鹌鹑。

于是,刘永好夫妇所住的学校宿舍楼的阳台上,一个高高的木笼占据了整个空间。木笼被隔成8层,每层养40只小鹌鹑。40天后,鹌鹑开始下蛋了,一天能捡200多个蛋。阳台上养鹌鹑仅仅是饲料配方实验的第一步。李巍充分发挥曾当医生的优势,打通关节,找华西医大的同学买了一袋蚕蛹,让刘永好拿到乡下打磨成粉。饲料里该加多少蚕粉,放多少克土霉素最合适,小鹌鹑长大的每个细节她都一一记录下来,为后来希望集团的饲料在南中国这片希望田野上横空出世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鹌鹑蛋越来越多,负责营销的刘永好干脆辞职,开始跑市场。他先在成都市青石桥菜场开门面,每天起早贪黑地守在那里搞批发。从此,李巍每天傍晚从学校出发,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穿越成都市区,到那里去帮助丈夫结账。阴晴雨雪,风雨无阻。

当时邻居们都议论纷纷: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夫妇俩日子也过得去,咋像个农民似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在单元楼上养鹌鹑,真是有辱斯文。

鹌鹑蛋越下越多了,销路成了问题。刘永好就跟着二哥刘永行跑市场,沿街叫卖。不巧碰上他教的一些学生,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个教师沿街吆喝卖鹌鹑蛋,在学生眼里绝对是尴尬和耻辱的事情。刘永好窘迫地把头埋得低低的。晚上回到家里也无精打采。

于是李巍鼓励他说:“永好,抬起头来!甭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经商并不下贱。在西方社会,衡量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准,还要看你能挣多少钱呢……”

刘永好抬起了头,目光里有感激和感动。其实男人也很脆弱。那时他需要的就是一点理解和信任,李巍的支持对他来说格外重要。

刘永好工作很辛苦,每天清晨5点钟就起床,骑着摩托车过去守着销售摊,到了晚上才能回来,一天两头黑。刘家兄弟的鹌鹑蛋生意越做越大,青石桥门市也搬到城里最大一家集贸市场——东风市场,他们兄弟的目光已投向广袤的巴山蜀水间。从1982年春节的1000元起家,到了1988年,仅过了6年时间,他们四兄弟已挣了1000万元。

成立希望饲料集团时,刘家四兄弟开会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刘家所有的媳妇都退回家去,不许参与、干涉刘家兄弟商业上的事务。这是刘氏家族的第一道铁律,李巍能够理解。那时李巍刚从学校辞职出来,工作丢了,就干脆回家,开始了相夫教女的岁月。在那8年的时间里,李巍心平气和地尽好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陪着女儿读书、作画、唱歌、弹琴。对于刘永好的事业,她的感觉也不迟钝,与他的看法尽可能保持默契。

1996年夏天,女儿要去美国求学。在机场送走女儿,李巍觉得自己沉寂的日子该结束了,于是对刘永好说:“永好,我该出山了,去干点事业。”刘永好一听有些不解:“这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改变?”李巍摇了摇头:“因为我离开社会整整8年了,你难道不觉得我的感觉有些迟钝了吗?我们在一些看法上也不如过去默契了。”刘永好连连点头。“借我2000万。”李巍恳请丈夫。“没问题,明天就划过去。”翌日,李巍立即花200多万将一个朋友的排版中心买了过来,建立了一家印刷厂,注册了四川彩地印刷有限公司。

1996年,李巍有了自己的事业,在李巍的名下注册了6家公司。不仅还清了丈夫的2000万元本钱,每年还有数百万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