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82800000005

第5章 虚拟的价值

看不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对于“道”,现在人最容易想到道路和道理。其实,道理正是源于道路。过去地上道路少,人们对道路的注意就非常多,认为它实在了不起。我想,老子就经常对道路发呆,这是什么玩意?它起到的作用太大了!

道路是人开辟出来的,即使地上没有路,目光和思维也可以开辟出一条条道路来,而目光与思维本身也是由一条条“道路”构成的。这就玄了。所以他感叹,人世间的一切道理,无论虚之又虚或玄之又玄,都不过是道路理论的发挥或浓缩。看道路,人不断在上面践踏,它也无声承受,不自弃,也不自满。道路沉潜、博大、幽深,就好像是万物的本原。

老子的宇宙论破除了造神之说。梁启超认为老子说的“先天地生”,说的“是谓天地根”,也就是本原,正像你说的,要从道路上去寻找本原,一直往前找,找到“象帝之先”。梁启超还认为老子说“天法道”,不说“道法天”是他见解最高处。

胡适也认为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以前的天道观念,都是把天看作一个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的主宰。老子从自己脚下的路看起,看到很远的地方,虽然再远的地方看不见了,但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存在,就像道路一样延伸。道路能容纳下万物间的一切高尚和罪恶,谁也离不开道路。即使文明高度发展,不要道路了,但人类靠信息沟通联系,便又有“信息高速公路”。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例如,电流、脉冲、X光等,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的。人本身是有很多局限性的,人眼看不见的现象就显得神秘。相信看不见的东西存在,然后去寻找探索。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他想是什么力量使苹果落下来了?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爱因斯坦被人们称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他望着天空,想到宇宙是什么东西在推动着,他相信有种不可知的力量存在,他于是提出了种种假想,后来一些假象经过试验,证明是对的,他的相对论,让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老子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尽的,他也知道这个问题很深奥,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有所知晓。对于“第一推动力”,老子是用这样的语言表述的:“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一推动力,是万物的祖宗,有了他,才有了子子孙孙的后代,但祖宗是谁?祖宗又是谁产生的呢?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物,都是从无中生有的。这种思维方式是能启迪人的智慧。回到现实中,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如果能追根究底,顺藤摸瓜,那么,就会找到问题生成的原因。

“冲”字与“盈”字是对等性的。“冲”字应该作为冲和谦虚的“谦冲”来解释,成语有虚而不满、源远流长、绵绵不绝等。

能够做到冲虚,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如果真能做到这种造诣,完成这种素养,便无法知道它究竟是“谁”之子?老子说理一层层地剥,剥到最后,达到了本质。

像人又不像人,像神又不像神,实在无法形容“象帝之先”像个什么东西。假使真的有一个能主宰万有的大帝,那么,这个能创造大帝的又是谁?老子认为这个“谁之子”的“谁”,才是创造大帝与万物的根本功能,为了好称呼它,就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作“道”吧。但是,不要局促这个名,道本无形,道本无名,叫它是“道”,便已非道。因此,只好形容它是“象帝之先”。

干什么事都有一个基本,从个人的修养来讲,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如果你有过激的尖锐的想法,还有缠在心里解不开的想法,都要顿挫它,使它平息下去。对于养生,最不该有的是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念头,必须解脱这些念头。做到存养纯熟,才可以与自然和谐统一。有的人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真了不起,是自控能力强,还是有高深的修养?老子看好的一种人,是自掩光华,混迹尘境,但身心始终是“冲而用之或不盈”。记住,一切不要太过,太甚。

冯友兰高寿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天天打交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这一点,大大有助于他精神境界的修炼,他经历了一个世纪不同朝代的更迭,内心却一直非常稳定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