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82800000009

第9章 心存境界

最高的境界是心海上既能放小舟,也能驶大船

上善若水。

——老子

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许多河流湖泊混浊不堪,人们分明知道自己以及自然界万物离开了水,是一天也存在不了的,却在利用了水的价值同时,又糟蹋它。大概从老子那个时代人们就有这种坏习惯了,只是那时人口不多,工业不发达,否则不知道老子会如何骂人,但他以此看到了水的柔弱性,看到了它在万物之中所行的最大的善道。一个人如果能够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水德的万分之一,那么,天下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伤害他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后,一连发出七个“善”的感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里说的七个“善”,都是依据水的特性来做比喻的。

人应该努力做到这七个“善”,而不应该花费精力相互勾心斗角,什么事都争个你死我活,有什么意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别人成功了,自己就得向人家学习。对于困难,个人解决不了,就去请教能力比自己好的人。何况成功的因素很多,人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对别人不服气,没有用。

刘邦善于识才、用才,得到了天下,可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难免令天下英雄心寒。

但水也有脾气,魏徵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老子笔下的“善”,是指自我感觉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包括品质、智慧、行为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不争”,并不是放弃“争”,“争”存在一个适度问题,要看长远,而不是争眼前一口之气。为了适度的“争”,所以需要建立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法家的思想是受老子的智慧启示和影响的。

一个人如果要做到像水一样,至柔之中至刚、至净,有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什么事干不成呢?例如经商,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有效地避开竞争。市场做不好,不是别人不好,而应首先反省自己,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提升自我,跟自己竞争,跟自己斗。应当树立真正的市场观念,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寻求差异化,寻求市场需求。

老子形容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对“几于道”这三个字做过反复琢磨,认为老子并不是说像水的德性,就合于道,他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养而已。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这就是说明水性至洁,从表面看,虽能藏垢纳污,其实它的本质,水净沙明,晶莹剔透,毕竟是至净至刚,而不为外物所污染。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都有感悟,孔子观水,以它“逝者如斯夫”,来说明水虽是不断地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佛家的圣净无生三面古镜,可以自照自明人生的趋向,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间、某一地位如何应用一面宝鉴来自照、自知、自处。

老子讲了这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了,可是实在太难了。历史上除了尧、舜以外,几乎找不到一个完人。

不过,宽厚无私的美德还是许多人能做到的。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后,一心为了大业,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他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政,君臣上下,大体都有“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