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14885900000030

第30章 语音效果让你说话事半功倍(1)

尽管你感觉自己已经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但由于说话效果不好,使听者没有完全听清楚你所说的话,结果使你的表达前功尽弃。因为,说话效果不全是由言辞和知识是否丰富决定的,往往还和说话者的感情、表情、声音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与讲话时的声音是否优美动人,是否能够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密切相关。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像甜美而有韵律的声音一样,如此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良好的教养和高雅的品性。如果能在妙语连珠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烘托,表达效果自然与"背台词"有天壤之别。

说话要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恩格斯语)口语表达尤其应该如此。言简意赅的话语体现出简洁性,而这种简洁性对于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早为人们所关注。

春秋的时候,子禽问墨子:"先生,多说话到底有没有好处?"

墨子回答说:"话要是说得太多,好比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着叫着,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去注意它,这有什么益处?但是,雄鸡只是在天亮时叫几声,大家就知道天亮了,都很留意它。所以说话不在多,而在说得有用处。"

墨子的话说得非常形象、生动。的确,"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例如:

一次,福州新闻文化界邀请文学家郁达夫去作学术演讲。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然后看了看台下的听众开口说道:"本人今天要讲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三个字要诀:快,就是痛快,写得快;短,就是精简与扼要;命,就是不离题,词达意。说话和作文都是一样的,如我现在所说的就是这个原则。不要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或者像缠脚布那样又臭又长。完了!"

郁达夫的话说得虽少,但却句句说到了点子上,意思也因之而表达得很充分。

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口语表达言简意赅,具有简洁性呢?

1、要能够围绕中心说话。

我们讲话,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为了告诉听众,发生了什么事,怎样发生的;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和怎么做;或是要向听众讲述一个什么道理。因为事物和道理是复杂的,所以,就有许多话要讲。但这许多话并不能乱讲,要紧紧围绕中心说下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也才能使我们的表达简洁不繁。因此,我们在开口说话之前,要先确定讲这番话的中心,然后围绕着中心说下去。在说的过程中,与中心无关的话,绝不提及。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可以事先想出说话要点,按照要点逐层讲述。这样一来,话虽然说得不一定多,但意思会表达得很充分。正如清人郑板桥介绍为文经验时说的:"出繁就简三秋树。"是的,深秋时节,繁花密叶早巳落去,仅剩有树干和树枝,这树干和树枝虽"简",但又不失树的形象,可谓突出了根本。

2、要学会用概括的语言讲话。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领导者在讲话时,所说的话往往是一言中的,切中要害。周恩来总理就是如此。

1960年,中国京剧院的《霸王别姬》要参加出国演出。临行前,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查了这个节目,并给每个场景都下了评语。这些评语下得简洁明快,全是清一色的"一"字打头成语。

当戏演到项羽置形势于不顾,把别人的劝说当作耳旁风,执意出战时,周总理评道:"一言堂。"

接着项羽回到后宫,虞姬又再三规劝,请他千万不要发兵,以免中了刘邦的圈套。项羽不容分说,回拒道:"我主意已定,明日发兵。"周总理听到这里,评道:"一家之长"。

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的伏击圈。周总理又评道:"一筹莫展"。

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周总理评道:"一曲挽歌。"

显见,周恩来总理的评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把握住了要点,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周恩来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自于他那高度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概括的语言讲话,就得经常性地、自觉地训练我们的概括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一是概括书本知识;一是概括生活事实。

概括书本知识,就是把自己阅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可以写在书页旁,也可以写在读书笔记上。毛泽东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进行这种概括。这种训练做多了,我们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概括能力就会渐渐增强。在进行概括时,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惟有用自己所习惯的思维语言进行概括,才能把他人的东西纳入自己的思想,从而逐步培养、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也惟有用自己所习惯的思维语言进行概括,在讲话时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概括生活事实,就是对自己所碰到的、所了解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思考其意义,穿透其表象,把握其本质。事实上,我们常常在不自觉地做这一工作。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常常在头脑中思考,并对它进行评价,但这种思考、评价往往是零碎的,不全面、不深刻的。如果我们能从概括能力的培养出发,来自觉地进行训练,如写短文评价,记笔记阐述,那么,稍待时日,我们对生活事实的概括、把握能力就会增强。 "

3、要避免不必要的语句重复。

有的人讲话,生怕别人听不明白,车轱辘话反复讲,结果,只能导致听众生厌。例如,有位中层干部在一次年终工作总结座谈会上,作了如下发言:

领导和同志们,今天这个座谈会呀,开得很及时也很重要,跟以往大不相同。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对,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人应该虚心一些。毛主席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许多人正是因为骄傲犯了错误。当然,犯了错误也不要紧,只要改正就行了。然而改正错误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因起辅助作用,内因才起决定作用。内因起了作用,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积极因素。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就不罗嗦了。不过,需要强调的地方,还是应该强调的,这不能叫罗嗦,这叫重点突出,界线要分清。我就是个最不爱罗嗦的人。有些人一天到晚,罗罗嗦嗦,东拉西扯,白白浪费别人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人的生命就是一分一秒合起来的。所以鲁迅先生说过,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鲁迅先生的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好在现在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引用错了也不要紧。要是放在"四人帮"横行的那几年,有人肯定会说我篡改原话,给我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无情的打击,残酷的迫害。其实他们打击我、迫害我也不要紧,这样反倒可以锻炼我,坏事可以变好事嘛!听说有人在背地里说我这个人说话太罗嗦,我不计较这些,哪怕人家的话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正确性,我也应该虚心接受,"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我相信我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跟上我们时代的步伐,为实现"四化"贡献我的一切,必要时,哪怕贡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自然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可是我们活得要有价值呀!我先谈到这里,上级领导不是说有多少谈多少,不一定长篇大论嘛!我暂时就说这些,就不罗嗦了。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批评,我一定虚心接受。

这位领导说是不罗嗦,实际上是很罗嗦。听这样的领导讲话,不睡觉才怪呢!

这种毛病产生的原因,正像恩格斯在《致马克思》一文中所说的:"重复,一部分是术语缺乏的结果,一部分是不习惯于逻辑训练的结果。"因此,要克服这种毛病,就得加强语言修养,注意学习逻辑知识。

4、能根据新情况选择表达内容和形式

我们在讲话时,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就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自己交际的对象及场合出发,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搜索出适合表达相应的思想内容的话语来加以运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

北京的有关专家学者曾对一些大学的政治教育的效果作过调查,答卷显示,多数学生不喜欢政治教育,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容重复,过于单调。有的同学说:教育是必要的,但过于单调的教育内容却让我们无法忍受。同样的道理哲学课"煮",历史课"炸",时事课里"蒸",科社课里又"煎",让你不能不"厌食"。下面的例子更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曾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所高校研究生"迎香港,庆回归"演讲会,演讲中,一位同学先引述了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谈后,在人民大会堂门前"马失前蹄"的事,获得了很好的演讲效果,评委也多给他打了分。可是,后来又有四位演讲人不约而同地引述这件事,效果可想而知。演讲会后,就听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没想到,撒切尔夫人这一下午就"失足"了五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讲话中,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变了,话语就要随之改变,而不能墨守成规。

5、能用独特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谱不能尽弈之变,法不可尽战之奇。"要想使我们的话语具有艺术性,就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启迪我们的思路,不能成为我们的桎梏。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跳出常规、常法的围墙。根据工作的需要,用新颖、独特的话语表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

在某中学的一个毕业班,同学们学习非常用功,时间也抓得很紧,甚至课间休息也舍不得"浪费"。时间一长,有许多同学因用脑过度,患了头痛病。这些同学自己戏称为"头痛委员会"。

教数学的章老师发现这一问题后,便把"头痛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召集到了一起,给他们出了两道数学题叫他们计算。同学们一看这两道题都愣了:

8-1>8;3-1:0

"这是什么数学题呀?""头痛委员会"的成员"头疼"了。

这时,章老师笑着对大家说:"这是一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数学知识是解答不出来的。"说到这,章老师顿了顿,看了看吃惊的同学们,又接着说:"大家知道,我们每天上七节课,每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这10分钟的安排是有科学根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地调节一下,能记住所学内容的56%;如果不停地学习,只能记住26%。利用10分钟做做操,散散步,玩玩球,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能更清醒地迎接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虽然休息占去了1小时,但换来了7个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8个小时不休息还要强,你们说8-1是不是大于8呀?"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就听章老师又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不锻炼身体,把身体搞垮了,整天头痛,即使你德智全优,也不能发挥作用,这不等于白学了吗?所以我说3-1=0,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呀?"

"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自那以后,同学们上课专心学习,下课便欢快地走出了教室。不久,"头痛委员会"便解散了。

章老师讲的道理并不新颖,说是老生常谈也不过分。但这个老道理经他那两道奇怪的公式一"包装",竟获得了新的生命。它引发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从而调动起了学生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言而喻,章老师为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表达形式。

说话的语言要简洁精炼

西方有一句谚语:"别让丛生的杂草掩盖了你要种的鲜花。"莎士比亚也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口头表达与文章写作一样,讲求"意则期多,言唯求少",真正做到"言约而旨丰"。

简洁精炼的语言常常能比繁杂冗长的话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它是说话人果敢、决断的性格表现。相反,那种说话哕嗦、找不到重点的人,常常让人反感,给人一种能力低下的感觉。

比如一个领导在检查前几天的工作情况时,有一个下属这样说话,他的上司会是什么感觉?

职员:"前几天我重病在床。"

上司:"什么,你没去那家公司?"

职员:"后来,我托小王去办。"

上司:"他做得如何?"

职员:"他由于有事外出。"

上司:"还是没办……"

职员:"不,我强撑病体,去那家公司,见到经理。"

上司:"快说呀,怎么了?"

职员:"他不愿接受我们的条件。"

上司:"啊!"

职员:"但是……"

上司:"滚出去。"

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的人,都具有简洁精炼的语言风格,他们能以尽可能少的言语表达出尽可能多的内容,没有废话,没有词藻堆砌,没有不必要的词语重复和拐弯抹角。

这一语言风格也是时代风貌的反映,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尤其为人推崇。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简洁精炼的言语风格。

说话时要做到简洁精炼,必须做到:

1、抓住关键、长话短说

抓住要点,长话短说,不讲空话,不无的放矢,不重复别人已讲过的或众所周知的俗套,是赢得听众的说辩谋略。冗长的说教,满嘴的陈词滥调,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发言,只能引起听者的心烦和厌倦。

林肯的论辩艺术是举世公认的。他的特点是惜语如金,简捷明了。

有一次,林肯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原告律师将一个简单的依据翻来覆去陈述了两个小时,搞得旁听者极不耐烦,最后连法官也坐不住了。

好不容易才轮到林肯辩护,只见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喝水,这样的动作重复了五六遍。

虽然林肯一言未发,但听众早已心领神会,明白这是对原告律师的讽刺,不禁哄堂大笑,直乐得前俯后仰,不能自己。接着,林肯才开始了他的辩护演说。

林肯对原告律师的颇带幽默的嘲弄,征服了听众,他那言简意赅的辩护很快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琼西·M·得彪同乘一条船。

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次晚宴。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第一个滔滔不绝、充满情感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然后,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

"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地倾听及热情地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讲了,所以,请诸位原谅我坐下。"

马克·吐温被他一番话闹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带抱怨的目光,然后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