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小军迷告诉你:什么是新概念武器
14907900000012

第12章 “人道性”武器——非致命武器(1)

非致命性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不会直接产生致命性人员死亡、装备毁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软杀伤、软破坏”,使敌方作战能力丧失和削弱的“人道性”武器。其主要通过打击人的易损部位和破坏装备而达到迫使敌方就范或阻止其行动的目的,同时又将人员的死亡及装备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温柔的打击——非致命武器

一、什么是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在美国国防部被定义为:“为了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同时又使得人员死亡或永久性伤残以及对财产和环境造成不良损害的程度降低至最低限度而设计和使用的武器系统。”这一定义中没有包括信息战、电子战或并非为降低人员死亡和永久性伤残以及对财产和环境造成不良损害程度的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何军事能力,尽管这些能力也可能具备非致命效能。

非致命武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致命性。可使敌方人员或装备失去战斗力,但并不造成敌方人员的伤亡和装备设施的严重破坏。

(2)准确性。可在距离非战斗人员很近的地方准确攻击敌人或敌设施的特定部位而不危及平民或造成附带破坏。

(3)打击效果的可控性和可逆性。可对攻击效能进行选择与控制,在多数情况下打击后果具有可逆性,遭受打击的人员可恢复正常机能,冲突过后的重建工作也可迅速完成。

(4)作用范围广、可重复使用。极具扩大杀伤范围的潜力,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将杀伤范围扩大到敌国全境,并可在各种条件下重复使用,使敌方难以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目前国外发展的非致命武器,按照用途基本上可分为反装备非致命武器和反人员非致命武器两大类。

二、只对装备不对人——反装备非致命武器

反装备非致命武器通常以阻止装备快速实施机动为主要目的,主要是通过破坏装备本身的材料结构或外部条件,使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主要包括超级润滑剂、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超级胶黏剂以及动力系统熄火弹等。

1.超级润滑剂

超级润滑剂是采用含油聚合物微球技术、表面改性技术,以及用无机润滑剂等做原料调配而成的摩擦系数几乎为零的化学物质,且附在物体上极难消除。主要用于攻击机场跑道、航空母舰甲板、铁轨、高速公路、桥梁等目标,使飞机难以起降、汽车难以行驶、火车行驶易脱轨,借以达到破坏敌方恐怖行动和军事部署的目的。还可以把超强润滑剂雾化喷入空气里,当坦克、飞机等的发动机吸入后,功率就会骤然下降,甚至熄火。

目前美军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洒在路上给敌人“使绊”的人造冰。这是一种用聚合材料制作的人造冰,其作用类似冬天在马路上结的冰,因该冰呈黑色,所以更容易迷惑敌人,令其猝不及防。这种冰的优势是可以在任何气候下使用,包括炎热干旱的伊拉克和阿富汗。

如果美军把这些人造冰铺设在马路上,驾车前来的敌人可能因人造冰而失控,从而把一场袭击扼杀在萌芽状态。而美军的军靴和轮胎因使用了正在开发中的防滑材料,能够让他们在“冰”上信步如飞,自由驰骋。

2.超级腐蚀剂

对特定材料具有超常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超级腐蚀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比氢氟酸强几百倍的腐蚀剂,它不仅可以破坏敌方铁路、铁桥、飞机、坦克等重武器装备,还能破坏沥青路面等。还有一类是专门对轮胎进行腐蚀、溶化的战剂,它可使汽车、飞机的轮胎即刻溶化报废。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可以轻松地“吃掉”任何一种金属、橡胶和塑料,它不仅能毁坏坦克和汽车,还可以轻易地破坏掉任何一种武器。

如果将这种腐蚀剂同金属脆化剂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无疑将会变得更强。将超强腐蚀剂喷洒到兵器、仪表、车辆上,或布洒在机场跑道、公路、工事上,能快速使其遭到腐蚀破坏,或阻止人员去接触、利用它。目前国外发展的非致命武器,可以分为反装备非致命武器和反人员非致命组成,在路面引爆使化学物质洒满路面,其散发出的气体可以渗入并损坏坦克、汽车的发动机,使之停止运转。

3.超级黏合剂

一些具有超级黏结性能的超黏性聚合物,如化学固化剂和纠缠剂(即胶黏剂)等。作战时可用飞机播撒,炮弹(炸弹)投射等方法,将黏性很强的胶黏剂直接置于道路、飞机跑道、武器、装备、车辆或设施上。这类化学制剂的作用与超强润滑剂正好相反,具有超级黏合力,甚至像“粘蝇纸黏苍蝇”那样,粘住车辆和装备使之寸步难行。发动机一旦吸入这种胶黏剂,就会造成发动机失灵,当车辆的激光测距仪、瞄准器等部件上粘上这种胶黏剂时,它们将会彻底丧失掉自身的功能与作用。

据报道,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美国军队就使用了一种叫“太妃糖弹”、“肥皂泡喷枪”的新武器,只要用挎在肩上的喷射器喷洒,就能够立即把人粘住,使之无法动弹。如在公路上使用一种特殊的橡胶破坏剂,可使车辆的轮胎逐渐变形、破碎乃至爆裂,被“钉”在沥青路上无法动弹。

4.材料脆化剂

材料脆化剂是一种液态喷涂战剂。这种喷剂可使金属或合金的分子结构发生化学变化,是以达到严重损伤敌方武器为目的的战剂。这种液剂一般是透明的,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杂质,可作为喷洒剂,喷涂到金属和合金制造的物品上,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异、脆化,桥梁等建筑物失去支撑而坍塌;舰体破裂、机翼折断、坦克一中炮弹就炸毁——武器装备都像脆弱的玻璃,经不起攻击。

5.动力系统熄火弹

利用阻燃剂来污染或改变燃料性能,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而熄火的武器。美国已研究开发了一批高性能阻燃剂。这种新概念武器被视为遏制敌方坦克装甲车集群的重要手段。其中有一种特殊性能的化学添加剂,投放到敌阵地后弥漫在空气中,敌坦克发动机一旦吸入,将能阻滞燃料的正常工作而使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一种灌入了化学气体的炮弹,引爆后会产生大量窒息性气体,敌火炮、装甲车的发动机吸入后形成缺氧状态而自动熄火。像乙炔炮弹,发射到坦克群或低空飞行的机群中爆炸开来,放出特种乙炔气体,发动机吸入后,就会发生内炸。据报道,装填0.5千克的乙炔气体炮弹,就可摧毁一辆坦克。

国外还研究了将特殊的陶瓷材料制成极微细的箔条装进弹内发射到空中,使低空飞行的飞机发动机因吸入箔条而发生故障。落到地面的箔条能使地面车辆无法行驶。

有一种针对电力设施的武器叫石墨炸弹。这种炸弹内含有大量的丝状碳纤维,经飞机投送后在空中炸开,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飘落出大量的碳纤维丝团,这些碳纤维丝团搭在电力设施上使其短路,从而导致对方电力供应中断。美军曾在海湾战争中就用“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过碳纤维干扰弹攻击伊拉克发电厂和配电站,并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给伊拉克造成了严重损失。

三、杀伤不杀死——反人员非致命武器

反人员非致命武器可使敌方战斗减员,给敌方造成沉重的伤员负担。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员非致命武器主要开发几种专门的非致命反人员能力。其中包括:用于控制骚乱的非致命能力;使人员失能的能力;阻止人员进入某一区域(地面、海上和空中)的能力。主要有激光武器、次声武器、化学失能剂、刺激剂和黏性泡沫等类型。

1.非致命激光武器

主要是非致命激光致盲武器,它利用低能量的激光束照射人的眼睛,导致其视网膜暂时或永久失明,从而丧失战斗力。激光致盲武器包括便携式和车载式。美国麦道电子系统公司研制的“眼镜蛇”激光枪,就是一种单兵携带和使用的激光枪,外形与M-16型步枪相仿,充电一次可发射2000发“子弹”,它的有效射程为1千米。1995年驻索马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非致命的M203“军刀”激光照明器。这种激光照明器装在40毫米榴弹发射器上,有效射程约300米。在发展激光致盲武器问题上,国际间的争论相当激烈,1995年10月6日,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会议的44个国家一致通过了禁止激光致盲武器协定书。10月2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取消陆军的手持式激光对抗系统发展计划。

美国还将激光致盲武器安装在“布雷德利”装甲车辆上。该系统可以暂时或永久性地使通过车辆潜望镜观察该装甲车的乘员失明,并干扰微光电视摄像机。美国陆军通过野外试验证明:用一辆安装着激光致盲武器的车辆可与4~5辆车辆对抗,美国陆军已采购多套该系统。

此外,美国还研制出一种新型激光非致命武器,但这种称为“反步兵射束武器”的激光枪并不是致盲武器,它能够发出两束波长分别为193纳米和248纳米的紫外线激光射束,直击人体的骨骼肌肉,进而使其麻痹或僵直,其最大有效射程为2千米。这种武器发射后几毫秒内即可发生作用,所产生的10毫安电流强度足以穿透人体目标所穿的服装,但远不至于对皮肤造成损伤,更不会产生任何致命后果,因而比其他类型非杀伤性武器更为安全,尤其在对付犯罪分子过程中也更为有效。

2.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是利用低于50赫的低频声波在短时间内使人体器官产生强烈的共振,从而使人头昏、恶心、肌肉痉挛、神经错乱、呼吸困难、惶惶不安。次声对机体的基本作用原理是生物共振,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振动频率均在次声频率范围内。当人体处于次声作用下时,只要声压级达到一定程度,体内器官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的结果是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甚至造成器官破坏。

次声武器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传播速度快。次声在空气中以340米/秒、时速约1200千米的速度传播。在水中传播速度更快,时速可达6000千米。

(2)不易察觉,便于突袭。只要强度不是特别高,次声就不会被人耳听到。

(3)不易被吸收,传播距离远。由于空气的热传导、黏滞以及分子吸收效应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而次声的频率低,所以衰减小。如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可绕地球好几圈。

(4)穿透力强,不易防护。声波的穿透能力与频率成反比。例如,7000赫的声波可用一张厚纸挡住,而对于7赫的次声,墙壁也阻挡不住。试验表明,次声可穿透十多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坦克、装甲车、深水下的潜艇等。

次声武器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8年2月,英国《观察家报》刊登了法国在马塞附近的次声研究所秘密研究一种声波武器——“声枪”的报道。70年代中期,匈牙利向国际裁军委员会提出了禁止开发次声武器的建议,认为次声武器“甚至比原子武器还可怕”。美国警方也开发了两种用于控制人群骚乱的次声武器。进入90年代,美国科学应用与研究协会在军方资助下研究了高功率次声发生器的小型化问题,并进行了战场模拟仿真。1998年9月,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了美正在进行非致命低频声波武器的研制和试验。报道称,这种武器利用压电晶体产生次声波,可使敌人不辨方向、痛苦和恶心。在技术上,能量转换成声音的效率约为70%(传统的仅为1.5%~3%),而且可以制成手持型。目前,美国正在研制中的“声学子弹”可利用高能量、低频率的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人员丧失战斗力。

3.化学失能剂

这是国外当前非常活跃的非致命武器技术研究领域,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的独特性质造成对方人员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或使人昏昏欲睡,从而暂时丧失战斗能力。主要有精神失能剂和躯体失能剂两种:前者主要引起活动紊乱,出现幻觉;后者主要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瘫痪、麻痹等。最近,国外又在研究强效镇痛剂与皮肤助渗剂合用,能迅速渗透皮肤,使人员中毒而失能。

4.刺激剂

是指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命性的暂时失能性药剂。人员在短时间接触到这类物质便会出现中毒症状,脱离接触后几分钟至几小时症状自行消失,不留后遗症。若长时间、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损伤,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刺激剂中还包括催吐剂、催泪剂、臭味剂、致晕剂等。美国已研制成功一种辣椒喷射剂,这是一种从辣椒中提取出来的含油树脂辣椒素的化学战剂。一方面,它具有使人体黏膜发炎的功能,从而可有效对付高度亢奋者、精神病人、吸毒者及酗酒者等;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生物降解物质,易于清洗,一般不会有后遗症。它只有直接与人的皮肤、黏膜接触才能有效。若皮肤沾上它,立刻会出现烧灼感;眼睛接触到会灼痛、流泪、肿胀、视力暂时受损;口鼻吸入后将导致呼吸道内黏膜充血肿胀,引起咳嗽,呼吸不畅。1995年美国参与联合盾牌行动的海军陆战队就使用了这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