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仓储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
1.在办理生产所用原材料入库时,一定要查验货物是否附有质量检测部门所出具的化验分析或检测报告单。没有报告单或虽有报告单,但不经质检的货物,一律不办理入库手续。
2.入库货物要分类存放,要根据货物的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到防锈、防腐、防霉烂、防变形、防损失等,以确保储存过程中不损坏、不变质、不变形。
第五条设备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1.在自制备品备件的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及加工要求进行加工,并保证备品备件的加工质量。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人库。
2.在提出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时,应做到数量、规格、型号、性能、产地准确、清晰,不得有误,以保证所购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
3.及时对所购进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出具检查报告。
第六条调度室的质量管理责任
计调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要紧紧围绕产品质量、产量搞好组织协调、监督平衡工作。
第七条财务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
认真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工作,协助技术部门搞好产品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
第八条销售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1.严格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组织发货,产品质量要符合用户要求,不得有误,如造成因误发而产生的损失,将追究责任。
2.定期走访用户,负责收集用户对我公司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后,向有关领导汇报。
第九条企营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1.针对我公司产品生产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生产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
2.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
第十条生产部、原料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1.在领料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性能要求,不得擅自改变有关技术标准。
2.在投料时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原料配比进行,该计量的要求进行精确计量。
3.积极配合技术部对工艺规程进行修改,不断提高工艺规程的合理性、科学性。
4.认真做好技术部在生产流程中设置的工艺质量控制点上进行半成品质量检测分析工作。
5.随时接受技术部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
6.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
7.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汇报生产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得隐瞒事实真相。在合理的工艺规程指导下,必须对整个生产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负责,同时也必须对产品在用户使用时与生产相关的质量负责。
第十一条技术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1.负责制定工艺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工艺规程要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补充必须经过分管副总经理的审批,对与工艺规程有关的质量负责。
2.应向采购部门提供符合工艺要求的原料质量标准,并由专人检验入厂的各种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经过加工,仍达不到使用要求,为确保质量,应提出措施报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批准,方可投产。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提出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的检验项目和检查方法,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和组织统一操作,企业使用的标准试剂由技术部统一分配,对试剂和所使用的仪器的准确性负责,并应定期校正。
4.协助副总经理组织全公司质量活动,总结交流提高质量的经验,制定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制定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计划,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并把有关情况向总经理和分管经理汇报,经常组织化验人员参加学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5.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负责收集整理和交流国内外技术情报,并建立技术档案。
6.实行专职质检人员与生产责任人自检相结合,专职检查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有关部门,共同把好质量关。对出厂成品评定的等级负直接检查的责任,不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7.对所用的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负责,应定期进行校正,严格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定,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第十二条生产部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
1.深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认真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好自检、互检,支持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把好质量关。
2.严格贯彻执行工艺和技术操作规程,有组织、有秩序的文明生产,保持环境卫生,提高产品质量。
3.掌握本单位的质量情况,表扬重视产品质量的好人好事,对不重视产品质量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4.组织车间员工参加技术学习,针对主要的质量问题提出课题,发动员工开展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和质量事故要分析原因,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共同研究解决。
5.对不合格产品进入其他部门,要负主要责任。
第十三条生产班组长的质量管理责任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对本班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认真贯彻执行质量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
1.尊重专检人员的工作,并组织好自检、互检活动,严禁弄虚作假行为。开好班级质量分析会,充分发挥班组质量管理的作用。
2.严格执行工艺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员工的质量责任制,重点抓好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岗位的工作。
3.组织有序的文明生产,保证质量指标的完成。
4.组织本班组参加技术学习,针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开展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帮助员工练好基本功,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5.组织班组员工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第十四条员工的质量管理责任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思想,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
2.要积极参加技术学习,做到四懂:懂产品质量要求、懂工艺技术、懂设备性能、懂检验方法。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本单位的设备、仪器、仪表,做到合理使用、精心使用、精心维护、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4.认真做好自检与互检,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下一个岗位,做到人人把好质量关。
5.对产品质量要认真负责,确保表里一致,严禁弄虚作假。
四、质量管理纲要
第一条总则
1.为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全面实现质量战略,特制定本纲要。
2.本纲要作为公司质量管理总指南。
第二条定义和术语
1.质量:产品过程或服务所具备的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4.质量方针: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5.质量管理: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职能,是公司全面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
6.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责任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第三条质量方针与目标
1.公司的质量方针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等。
2.公司的质量总目标包括形成和保持公司的市场质量信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专门设计、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且服务周到。
3.公司的定量质量目标,如:
(1)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提高质量对公司增长贡献率为×%;
(3)产品、服务质量优良率×%,合格率×%以上;
(4)产品退货率×%,投诉率×%以下;
(5)质监和社会对公司产品、服务质量抽检合格率×%以上;
(6)消费者、用户满意度×%以上。
(7)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措施,包括措施项目、实施方法、落实单位、完成时间。
(8)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应聚集公司员工共同的质量意志,员工参与、自下而上地讨论制定,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使员工人人皆知。
(9)确定后的质量方针目标,逐次展开,自上而下地形成各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质量目标、方针和措施。
第四条组织体系与责任制
1.总经理为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总负责人。
2.公司可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亲任主任(主席),作为企业质量决策的参议或协调、监控机构。
3.公司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或处、部),负责全企业质量职能工作的具体组织、计划、检查、监督、评价。该部门一般置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
4.公司可在制造部、技术部内专设质管科,在各职能处、部、室、分厂、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兼职)质管员,以及质量控制点。
5.公司设专门的质管稽核、质管工程、质管统计、进料检验、制程检验、线上检验、出货检验等职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6.公司的质量职能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成为该部门的质量责任。各部门的质量责任进一步展开成若干项具体的工作和要求,再落实到各工作岗位或个人,成为个人或岗位的质量责任。
7.将所有质量责任写成书面文件,加上管理内容,形成质量责任制。在部门和岗位责任体系中,一般明列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条文。
8.将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和管理标准纳入《质量手册》,并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
9.公司质量管理的边界不单局限在本公司的内部,应与本公司相关联的控股、参股子公司和供应商、经销商等协作企业,共同形成一个集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公司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的质量职能有11项:
1.销售情况和市场调研;
2.设计、规范编制和产品开发;
3.采购;
4.工艺准备;
5.生产、制造;
6.检验、试验和测试;
7.包装和储存;
8.销售和配送;
9.安装和运行;
10.技术服务和维修;
11.用后处置。
第六条公司对以上质量职能进行细分,展开时应广泛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力争不漏项。
第七条质管部门在质量职能展开基础上,提出质量职能分配方案,规定哪些职能应由哪个部门承担,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讨论方案。
第八条企业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协调并最终敲定质量职能分配方案。
第九条根据分配的质量职能,修订或制定该质量职能的管理标准,也列入《质量手册》。
第十条各部门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部门
1.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后检验把关,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
2.制定各类质量标准,检查执行情况。
3.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监督该计划的完成。
4.清查索赔事件的质量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
5.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工艺审查及试制鉴定工作,进行可靠性管理。
6.评价产品质量,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收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根据质量情报,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7.做好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工作,规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二)产品开发部门
1.收集和分析技术情报和质量信息。
2.对市场现有产品、消费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产品之不足之处。
3.在设计中采用标准原材料、零部件,确定设计、制图、工艺标准公差和视觉检查标准。
4.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可靠性、价值工程分析。
5.对新技术、新材料先行试验,对样机、样品进行实验和现场试验使用。
6.形成设计、评审、更改设计的程序和规范。
(三)技术工艺部门
1.设计审查与工艺验证,对样机进行鉴定。
2.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3.编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装配工序计划,向操作工人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4.设计、制造或购买特殊生产及检验、测理设备。
5.新产品、老产品改进首轮试生产,调整工序计划,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6.保管技术文件。对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妥善保管。发放、回收、修改、销毁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四)采购部门
1.选择最佳供应商与外协单位,确保供应质量、数量和服务,价格较低。
2.在供货合同中列明所有质量要求。
3.考察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状况,可驻厂进行质量监督或抽查。
4.催促履约,对进货要进行验检测,上报不合格品情况,与供商品交涉退货、索赔。
(五)制造部门
1.生产监督和检验,在各关键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
2.实施工序控制。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数据的波动是否合理、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出现偏离标准或异常状况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3.维护和校准生产和试验设备,检查各种仪器。
4.标注原材料和产品,使之可追溯。
5.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查明出现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6.管好在制品,督促作业者对加工件实行自检。落实“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规则。
7.制定原材料加工、存储和包装的标准及业务指导,待运产品的最终试验和质量记录的保存。
(六)检验部门
1.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减少因人而异而出现的检验失误。
2.为提高检验效率并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开发新的检验工具,或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检验。妥善保管检验工具,测量仪器。
3.进行工序检验,包括首件、巡回和检验站检验,随时统计不合格数,及时查明原因,迅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