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4914300000024

第24章 创新教育——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3)

6要鼓励儿童探索新途径,不停留在自己已经明白的事物上。

7要鼓励和赞赏儿童的新奇观念、想像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

8要创造气氛,将儿童作为成人看待,使他(她)感到别人的重视。

9要避免引起儿童害怕和感到压力。

9.德国人重视对孩子

创造力的培养

德国人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这样的心理环境,他们一方面鼓励孩子随意发挥;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看到,学习上是没有什么权威可以绝对信赖的,对权威提出置疑也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凯斯特纳曾经在他的《开学致词》中告诫孩子:“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教科书又是从老的教科书抄来的,老的教科书又从更老的教科书抄来。”人们说这是传统。传统可是另外一回事。……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都知道。德国青少年专家舒里安指出了一些对创造力起作用的环境因素,学校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的行为。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偏离一下自身作为教授者的立场,允许学生们对权威质疑。创造性原则上要加以褒奖。此外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主要成长在自由的、亦即非权威性的家庭里;在这样的家庭,父母本身也是乐于试验的,也是生活的乐观派。这从米勒先生和他的儿子身上;从世界第一位飞行教师身上,我们都可以发现……

(1)米勒先生和他的儿子

米勒先生是慕尼黑一家拥有80人的中等企业的负责人,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占了德国经济的近2/3的比重。德国经济竞争能力所依托的大部分技术发明与革新创造,均出自中小企业。米勒先生经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儿子安德烈斯,他们的企业也正是靠着不断发展新技术与灵活的经营策略立于不败之地的。因此他也很注重孩子的实际创造能力,从小孩子标新立异的做法总会得到父亲的称赞。在他们的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愉快而活跃的思维气氛,米勒先生会主动在生活和闲谈中训练孩子,“你觉得这副画挂在什么地方最好?”“你想想是否能有另外一种方法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呢?”有时候米勒先生还会启发孩子想一些‘怪’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有趣而没有定论的,如“恐龙一旦真的复活,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米勒先生个人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答案,对答案脱口而出的孩子也未必是聪明的孩子。”在这一点上米勒先生很为勤于思考的孩子而自豪。安德烈斯已经开始习惯逆向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想。安德烈斯特别喜欢学校里的手工劳动课,在学校的劳动车间里,孩子们用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经过多道程序以后,在孩子们的手下就诞生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老师们会对这些作品的形状、设计做出肯定,并把这些诸如孩子们用木头做成的碗、盆等东西展览在学校的橱窗里。让孩子们以自己的创作成就为自豪。这种学习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使孩子领会到了创作后的喜悦,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创造的积极性。

米勒先生有自己动手修车的爱好,而安德烈斯从小就常和父亲一起呆在家中的业余活动室里,看父亲是如何拆装汽车的各种零部件的,受父亲的影响,现在安德烈斯有了自己的爱好,不过不是修理汽车,而是制作飞机模型。在安德烈斯常去的慕尼黑的博物馆里,就收藏有奥托·利林塔尔的滑翔机。

(2)世界上第一位飞行教师

德国人奥托·利林塔尔是世界上的第一位飞行教师和飞机制造商。他于100多年前通过研究鸟类的飞翔,发现了使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长时间浮在空中的奥秘,他的飞行高度最终可以达到250米。从14岁起,奥托就和弟弟制作一些原始的木制翅膀,他们不断留心着空中飞行的鸟类,发现鹳总是迎风起飞,于是兄弟俩人由此得出了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没有初速就没有飞行。

1889年奥托出版了《鸟类的飞行——飞机驾驶术的基础》一书,被人们认为是航空科学的基础著作。但对此连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的反应也是:人类能够飞行,无疑于是痴人说梦。但人类创造的翅膀终于把自己带上了蓝天,使人们可以在天空中翱翔。德国著名学者弗罗姆谈到,人们意识到生和死的偶然性,意识到生活的随机性,他们力图超越这种生活的偶然性和被动性,他们手中掌握的力量就是创造。人的创造定向可以不仅实现创造性的思维,而且还包括创造性的爱,幸福和道德心。也就是说“创造”的意义不止在于使人类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延伸,而且可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进步。

——这也是包括德国在内的各民族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类的存在有其无法控制的因素,命运的无常,生老病死,从这一点上讲人们是不自由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常有出乎成人们意料的设想时就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一双翅膀——创造力的翅膀。就此而言人类又是自由的,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所以成年人应该记住的是:“要想飞,就不能丢掉翅膀,至于选择天空,那是鸟儿自己的事情。”

10.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思维能力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孩子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基础上的。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就应改变“包办”思想,让孩子充分拥有做事和思考的权利;同时家长还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气氛,以利于孩子自主性的确立和培养。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大量事实表明,发明创造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旦孩子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去,就容易出现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增长智力、开发创造力。知识和经验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为孩子提供运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生活环境,使孩子拥有较多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

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都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却不能因此而对孩子大加斥责,甚至因此而给孩子做出种种限制,剥夺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比如,有的孩子为了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是什么,而把新买的玩具给拆坏了,对此,一味的惩罚只能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在耐心地给孩子讲明道理的同时,应该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予以肯定和鼓励。

此外,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反常规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参与。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当孩子天真地向父母发问或用自己的想像来解释某些客观事物时,父母不能一笑置之或随意地加以嘲笑,而应正面鼓励并积极引导孩子大胆幻想,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设法促使孩子动手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寻求答案,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11.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因素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这就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使我们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

独立性:思维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力强的人,总是能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人让少年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逻辑性:思维力强,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维力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创造性:思维力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关于思维,有一门新兴的科学——思维科学,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这方面的书籍出了很多,我们这里很难作全面介绍。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找这方面的书读一读。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2)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与孩子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

(3)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

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4)搞家庭智力竞赛

利用节假日,家长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先分出谁来主持谁来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

(5)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总之,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经常想到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脑子是越用越灵。为了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重视课外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