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4914300000039

第39章 艺术教育——让孩子遨游在艺术的殿堂(1)

1.家庭艺术教育中几对矛盾的处理

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艺术教育时,存在着不少的困惑。而作为一门新崛起的新颖的特色课程,家庭艺术教育必然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不够完善的薄弱或困惑点。那么,如何帮助家长解决这些困惑呢?我觉得,首先要帮助家长处理好几对在家庭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矛盾:

(1)技能与兴趣

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非常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他说:“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卢梭的话无非是要我们家长,在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以前,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和某项技能学习的关系。如:孩子年龄是否适合这项技能学习?最重要的是孩子对此是否有兴趣。只有当孩子生理上、心理上能接受这项技能学习时,学习才成为可能。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探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从而对事物的观察变得较为敏锐,逻辑记忆加强,想像丰富,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增强。所以说,兴趣培养是技能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兴趣的技能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果说技能学习是目的,那么兴趣培养就是手段和过程。所以要发展技能,必须要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要想方设法有效地促进幼儿偶发的兴趣转变为稳固的求知欲望。

在培养兴趣、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增进孩子的兴趣。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时孩子学习技能来说有较大的困难;孩子能力差,个性脆弱,此时对兴趣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此时家长不予以关心、帮助和指导,不积极参加,袖手旁观,那么孩子可能马上对此失去信心,并半途而废。相反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则会使幼儿受到鼓舞。并产生“连锁反应”,克服困难,继续学习,并引起新的兴趣,从而学会某种技能。

(1)模仿与创造

孩子是好模仿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模仿——模仿父母、模仿邻里、模仿同伴、模仿社会、模仿动物世界、模仿大自然。孩子总是在模仿中成长发展、在模仿中活跃思维的。孩子的一对小耳朵,好比一台录音机,孩子的一双小眼睛,好比一台录像机,在不断模仿着。

所以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让孩子不模仿这是办不到的。家长不必过分害怕孩子的简单模仿,以为孩子过于死板,因为在不断的模仿中,孩子也会去除、简略、夸大、重建。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多数的家长不是害怕孩子的模仿,而是害怕孩子过于“越轨”。如教孩子绘画,要与范例一模一样,孩子按自己的思维多画了东西,就会受到责备,孩子长期被干涉、命令、保护,到头来只会事与愿违,变得循规蹈矩、毫无生气,哪还会有独创性?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独创性思维能力。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孩子用直观的方法,如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游览各种景观,多看书画、电视,多听故事、音乐等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并在进行活动时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启发孩子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孩子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3)欣赏与训练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家长意识到艺术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有的让孩子弹琴,有的让孩子画画,有的让孩子跳舞,并不断地给孩子“定指标”、“施压力”,指望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书画家。但在实际培养过程当中却忽视了对孩子美好情操的陶冶,忽视了艺术是一种美,是需要欣赏、感受和熏陶、发现的。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只要有眼睛和耳朵,就人人都能感受和理解美了,其实不然。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美盲”,那么,仅仅带他们到自然环境中去是很不够的,还应引导、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欣赏自然。

怎样使孩子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来引导,才能成功。面对各种独具一格的美,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必将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当然,学习艺术不可能违背其规律。如在一首器乐乐曲或一首声乐乐曲中,每一个音符的高低、强弱、长短等都要按照乐谱的规定严格地进行,它是一种非常精细、非常准确的运动。作为学习者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任意篡改或胡思乱想,在练习中也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误差,任何丝毫的犹豫和误差都会破坏乐曲的协调和完整。所以,每天严格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艺术方面,有天赋的孩子毕竟占少数,绝大多数是靠后天的培养,所以,家长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加以适当、适度的指导,对孩子的艺术学习是有极大影响的。“天才出于勤奋”,绝大多数艺术家有成就都来自于勤学苦练,但孩子因生理、心理的因素,一般都不会很自觉地勤学苦练,这就需要家长的努力,要有办法让孩子想学、要学、善学、乐学、勤学。

愿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指导中的所有矛盾。

2.家庭艺术教育“十字法”

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发展孩子的艺术能力,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已成为家长的共识。但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疑惑:我不懂艺术,怎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1)环境

环境是指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的一个角落,这是有效地进行家庭艺术教育的首要条件。这个角落不需要太大,但须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孩子只要进入其中便可以唱、可以跳、可以画、可以撕、可以粘、可以塑,任其自由发挥。最好将这个角落的墙壁、地面进行有效处理,以便擦洗。至于选用何种色彩,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

(2)供给

给是指供给孩子足够多的艺术材料。这些材料不需要多么昂贵,只要是孩子能写、能画、能粘、能撕、能敲、能打的即可。而且未经加工的材料更能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作品不管你是否欣赏得了,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蹲下来,问一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等等,然后静静地听孩子自己说一说。

(3)参与

是指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艺术活动。许多家长不知怎样辅导孩子进行艺术练习,所以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督促孩子自己练,这样的练习不但孩子觉得枯燥无味,家长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时你不妨尝试一下和孩子一起练习的效果。你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爸爸妈妈跳舞,你弹琴伴奏,好不好?”孩子要跳舞了,“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跳,好不好?”也许你实在不会跳,但你可以动头、动肩、动胳膊、动手,只要你能融入到孩子的艺术活动中即可。

(4)展示

是指定期展示孩子的艺术作品。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非常珍爱的。将孩子的作品“公之于众”,是对孩子艺术兴趣的莫大支持。展示之前,家长首先同孩子商量展览的有关事宜,如艺术展览的主题、展示时间、场地的布置、请哪些人来参观、如何接待等等,大家一同努力,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又加强了家庭的和睦团结。

(5)收藏

是指将孩子的艺术作品收藏备案。孩子是希望被家长关注的,能够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其做事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收藏时要注意帮孩子做好记录,如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并将这些材料详细地写在作品的背面。每隔一段时间家长就要注意定期拿出来与孩子一同欣赏、回顾。

3.为艺术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开始重视对子女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很多家长参与到艺术教育中,与孩子们一起完成艺术教学,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如何为艺术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现在我们以钢琴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家长进行一下介绍。

(1)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和愉快的艺术气氛

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如若没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的培育,再好的天赋也难成才。整洁、明亮、安静、愉快、和谐的练琴环境能使孩子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激发练琴兴趣,增强记忆力,提高练琴的效率,反之,孩子在声音嘈杂、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练琴,就很可能会心情烦躁,精神涣散,效率下降。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练琴环境,如练琴时用的灯光、光线、琴凳、脚登的高度等,此外,孩子练琴时,家长应注意不要大声说笑、看电视、听收音机等,也不要为一些与练琴无关的事干扰孩子练琴。在生活的环境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自身音乐爱好的种种表现、艺术趣味的高低、音乐欣赏情调的优劣,无形之中都在正确或不正确地熏陶又影响着孩子。如果常能从幼儿心理出发,多听些符合儿童情趣的音乐那是十分有益的。

为保持并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练琴过程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创造一种愉快、认真的练琴气氛。许多家长由于对钢琴学习的困难性、长期性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表现得不够耐心,孩子也会产生一种印象,是学琴使得家长老生气,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快,并进一步认为是学琴破坏了他原来的快乐生活,这样双方会形成矛盾。只有在良好的学琴气氛中使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良好的心境下练琴,才会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

(2)耐心细致、及时鼓励、控制情绪

钢琴学习活动是一种集操作性、知识性、音乐性于一身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而其中的很多规律我们尚认识的不够,因此孩子遇到的很多问题、产生的很多错误,可能比家长甚至老师想像的要复杂得多,解决起来也困难得多。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经常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为孩子考虑,从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发,而不要动不动就认为是主观不努力的问题。此外,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天才,估计太高,稍一反应慢就急不可耐,大打出手,这样会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吓得更糊涂,怎么谈得上音乐表现呢,要耐心再耐心,但也不要在孩子练琴时,一边“乖乖”“宝贝”叫不停,看孩子弹好一处抱起来亲个没完。孩子于是会借此提出各种要求的。要注意辅导时严格一些才好。教子有方的家长总是既严格又耐心,既有鼓励又有批评,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严肃而又活跃的气氛中练琴。

(3)正确辅导、因势利导

凡是准备让孩子学琴或已经让孩子学琴的父母,最好双方一起多研究一下如何齐心合力辅导孩子练琴的问题。家长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教师教学时,认真听课,并且记下每一个要点,经常向老师反应孩子的练琴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同老师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在辅导孩子练琴时,除了不断向孩子重复老师的要求外,最好能以自己的理解启发诱导孩子。如果家长逐渐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能够引导孩子把老师教授的要领运用到其他同类型的曲子中去,更好地巩固学过的内容。家长有条理,孩子也容易有条理。如果是由于弹奏方法不对造成的困难,则要和老师一起研究如何改正具体措施等等。

(4)制定计划,固定时间保证基本功练习

首先,每次钢琴课后,家长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和要求,帮助孩子制定一个一周的、切实可行的练琴计划,以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提高练琴效率,订计划时,既要照顾全面,又重点突出,乐曲的练习更应有每天的细致安排,确定每天练习时要达到的目标,这个计划一定要让孩子心理十分清楚,明白每天练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标明确,不仅会增强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会收到显著的练琴效果。其次,每天要用固定的时间保证基本功的练习。扎实的基本功是学好钢琴的基础,练习基本功就像每天要做早操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益。最好每天保证15~20分钟的基本功练习,包括陆续进入的音阶、琶音、和弦及其他的手指练习,还可以根据练琴时间长短来调整基本功练习的时间。

(5)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琴的程度不断加深,家长应当逐步有计划地减少辅导的次数和时间,让孩子养成自己动脑筋练琴的好习惯,学习钢琴是一个时间极长而又非常艰苦的过程,如果孩子不能独立地面对这一切,即使孩子已经走上了专业学习的道路,也会有中途失败的可能,我们应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才会真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家长也应把握好独立性和辅导性指导的关系。学琴初期,孩子年龄小,有些问题对于孩子来讲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有一些弹奏方法正确与否孩子自己很难把握,这时需要家长在一旁给一些帮助。不过一旦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和分析,家长就可以逐渐开始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总之,孩子们在演奏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与父母积极参与教学密不可分,家长们如能清醒认识到最初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奏家,而是帮助孩子能弹奏优美的音乐,能理解音乐,让小孩顺其自然地发展,更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