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子经典
14914300000005

第5章 品德教育——从小树立孩子的传统美德(4)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幼儿天生爱动,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但无控制的动,过分的动,会影响他们的组织纪律和注意力的良好发展。故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又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2)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的体现,如果利用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孩子作用会相当大。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故事后,吃糖次数就减少多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掌握好教育的时机。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玩后把玩具摆得整齐些就更好了;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

3潜移默化的暗示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爱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归纳起来暗示法有以下几种好处:一为易接受性;孩子从小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爱管制的地位。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手段使孩子感到愉快,轻松。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变为自己的行动。通过暗示手段,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成人招招手;孩子打瞌睡,成人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4积极诱导法。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开动脑筋,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只要有心是完全能做得到的。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他想发火,但他未发火,因为他知道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他想帮助孩子找一块干净布,但未去办,而是启发孩子爱干净,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伤孩子自尊心,相反,即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5因势利导法。就是根据孩子原有的表现,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德。如:王老师讲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时,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画唐老鸭画笑了,王老师虽然非常恼火,但他还是冷静地处理好了这件事。当他了解情况后,孩子们回家问家长“笑”有多少种,什么情况下产生笑?第二天,孩子七嘴八舌热烈讨论,知道在刘胡兰就义时,不应该发笑,这不仅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而且让孩子掌握“笑”的知识,提高了孩子的认识,明辨了是非。

7.小学生家庭品德教育

(1)学会关心人

1孝敬父母。关心父母是关心他人的起点。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人要从孝敬父母的教育开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学会记住父母、长辈的生日,真诚地祝贺赠礼;学会请长辈先入座、吃饭;学会照料生病的家人,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静心听取父母的教诲,不随便插话、抢话……在诸多小事中,让孩子认识到,他是家中的一员,他有责任照顾父母、长辈,他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样,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孝敬父母的感情就会更加深厚,家长适时地教育孩子为父母分担责任,承担义务;让孩子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掌握一点财务支出,懂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之不易;懂得当父母心境不好时,会安慰劝解;向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在家庭情况允许范围之内,不能无理取闹;最重要的是,孩子应懂得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让父母为有自己而感到骄傲、自豪,自己的一切都牵挂在父母心中……

在持之以恒的教育与训练中,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去劳动,去侍奉,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去奋力向上、刻苦拼搏,让孩子体味到亲人的关怀与力量,使他们在孝敬父母的美德中,获得做人的真谛。

2关心他人。关心他人,要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做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办,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同时要教育孩子,别人的事要热情相助。如送报纸,上车让座,照顾残疾人,尊重少数民族和外宾。让孩子在做事中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然后支持孩子捐款捐物,由关心他人到助人为乐,使孩子的精神得到升华。

(2)诚实、勇敢

1诚实——求真求实。要教育孩子诚恳待人,讲真话,做实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教育孩子不贪虚荣,不图小便宜,不拿别人喜爱之物,远离馋懒贪,要与诚实、正直为伴。当孩子犯错误时,要教育孩子真实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一切。

2勇敢——排难奋进。要从迎接磨难、克服困难做起。应重视训练这一勇敢品质,如:鼓励孩子自己上、下学;教孩子识路、坐车、出远门的方法,锻炼判断能力、决断能力;面对突发危难,学会承受,与亲朋共度难关,永做生活的强者。

告诉孩子,勇敢不等于蛮干,胆大不等于放肆,要分清是非,勇于奋进,做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人。

3勇敢——自立、自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是好汉。”

(3)遵纪守法

1学法、守法。从小事做起,如入学后,家长就与孩子共同学习《小学生守则》;对孩子进行良好家规、家规、家训的宣传;争做文明市民、文明家庭;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2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让孩子分清大是大非。从小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家长要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诸如记清父母工作单位及电话;认识邻居、居委会、派出所的地点;记熟火警、匪警等号码;不随便让生人进家,不跟随陌生人外出;会机警处理突发事情,会记住人、物特征……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时,要从遵守学校纪律训练起,从社会发生的事例分析起,逐步认识,逐渐提高,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人为的紧张气氛,形成心理压力。

(4)可贵爱国心

1从爱集体到爱祖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热爱集体着手,使爱的情感不断延伸。

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家长要帮助孩子,使他尽快地融于集体之中,鼓励他每日为集体做好事,支持他承担社会工作,帮助他策划有趣的班队活动,叮嘱他与同学谦让,小事不告状……让他感到集体的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集体主义思想的增强,家长要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看到社区的新变化、新面貌,进而了解首都的新规划、新气象。同时教育孩子要以小主人的礼仪去接待外国宾客、外地客人,在爱的奉献中把热爱祖国的情感寓在心中。

孩子的爱国心,要用父母的心血去浇灌:孩子从父母正直无私的敬业精神中,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道理;孩子从父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中,感悟到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义务。家长更要为孩子创设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永远记住******爷爷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每个孩子都成长为热爱祖国的人,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

2榜样的无穷力量。可从礼仪要求做起;让孩子懂得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会鞠躬敬礼。

家长要教育孩子了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历史进程:从四大发明等伟人成就,了解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从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英雄豪杰的故事中,了解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与压迫,反抗腐朽统治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新中国的诞生,共产党员的浴血奋斗、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激励着孩子们,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等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永不忘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学习英雄模范的杰出贡献,要为共产主义接班,从而激发孩子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

同时家长要积极地宣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身边平凡劳动者的感人事迹,让孩子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先进人物,如徐虎同志每日为居民服务解难,李素丽同志每日把微笑与温暖送给乘客……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8.家庭在独生子女品德

教育中的责任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这是我国的千秋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社会的、学校的、也有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然而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最初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下面仅就家庭如何加强对独生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们浅薄之见,以求赐教。

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成为“引力中心”,家庭中爱与被爱往往形成2∶1或4∶1甚至更多,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把全部的疼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独生子女的身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如果家长能精心而得法地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很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但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独生子女的成长就会令人担忧。目前,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多一高一松”现象,即生活上关心过多,学习上要求过高,思想上放松要求。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个大学生叫冯大兴,后来竟成为杀人犯。临刑前在他的自白中说到:“我从小到大就习惯了只想到自己。”这种心态的形成,学校教育也许有一定责任,但家庭的娇宠是决定性的。冯之所以成为杀人犯,并非一闪念,与他自小缺乏家庭必要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此例发人深省。

那么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哪些最基本的品质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

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姑息、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来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上街,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吵着买不可,否则就要发脾气;有的孩子在饭桌上专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好吃的可以全然不顾父母,吃个精光;全家看电视,往往要按照孩子的意愿,他不爱看这个节目,也不向大家打招呼,上去就是咔嚓几下把频道调换了;如果孩子说这个房间不好,太吵了,会影响他的学习,父母得唯命是从,把最好的房间让给他,否则他以不学习相要挟;父母生病,又有多少孩子能体贴照顾父母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在家中是这样,走向社会,他能关心他人吗?难怪“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被一些孩子看成是傻事,他们还振振有词说,那是唱高调;难怪有许多孩子缺乏理想,只要我生活的快乐就行了;难怪有许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无法很好地与他人相处,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