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14917700000006

第6章 九重之内、九五之尊——帝王君主之谜(2)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劝谏道:“宁戚是卫国人,我们对他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大王还是先核实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齐桓公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用人而疑之,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

最后,齐桓公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对宁戚委以了重任。齐桓公还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

还有一次,京城东郊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乡下人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

齐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能人都纷纷前来。

秦穆公求贤之谜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国君。

秦国地处西部边地,国小民弱,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与其他强国相比,显得很不起眼。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国家,称霸天下,但苦于身旁没有贤才良臣来辅佐他。为此,他很苦恼。

于是他派人到各处广招人才,希望天下有用的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来。

不久,有人向他报告说,有个叫百里奚的,很有才能,现在流落在楚国喂牛。秦穆公马上派手下人去楚国请他,考虑到如果用重金去聘的话,会引起楚王的怀疑,于是让使者带了五张羊皮去向楚王换人。楚王不想得罪秦国,就把百里奚交换给了秦国使者。

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您大王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大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今日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

自从“二相”治国后,立法教民,兴利除害,秦国变得富强起来了。

勾践转败为胜之谜

勾践(?-前465年),又名菼执。春秋末越国国君,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82年灭吴。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赵武灵王改穿胡服之谜

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却在发愤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

秦始皇不立后之谜

赢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庄襄王之子,称始皇帝。13岁即位秦王,由仲父吕不韦摄政。亲政后灭六国,改郡县,统一文字、钱币、车轨、度量衡,对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国版图的确立功不可没;扫平海内后,实行苛政峻法、肆意挥霍、迷信邪术、焚书坑儒,致使哀鸿遍野、怨声四起。在位37年,其中称王25年,称帝12年。巡游途中驾崩,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北)。

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经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从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中间有9年的太平天子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他便有资格立后,但前后9年都未立后。22岁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虽则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要以“母仪天下”为标准,可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短,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皇后,实际上是他自己不愿意,更非其母亲不操心,也非大臣不尽职。

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皇后是有许多原因,但究竟是处于什么目的和原因,也许只能成为世人心中永远的一个谜,从众多复杂的原因中推究,可能与他的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有关外,还跟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后宫美女过多有关。秦始皇曾4次巡视六国故地,其中3次都会见了徐福等方士以求长生不死之药,甚至派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赴东海神山求药。“正是有长生不死的厚望和六国佳丽充斥着后宫,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秦始皇立后的进程。”

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这使秦始皇在思想上受害甚深,可谓是终生难忘的伤痛。为此,他把母亲赶出了首都咸阳,后来虽有悔过,但至死未让她再住咸阳。正如秦兵马俑博物馆副研究员张敏所说的那样:“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方六国的佳丽尽收后宫,但是要选一个名门之后的贤淑女子也是一个难题,更何况秦始皇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王——三皇五帝,皇后的标准难定,选定皇后就更难了。

刘邦依靠蜘蛛定江山之谜

刘邦(公元前247-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7年,谥号高祖皇帝。

灵璧县渔沟镇西北有座山,山东边有一个洞,像口井。井虽不大,可是远近闻名。直到现在,当地老农一提起这口井,就会如数家珍、绘声绘色地说起二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濉水之战时战败,躲藏在这口井里,躲过项羽追杀才保住性命的故事。

相传,汉王元年(前206),项羽和刘邦各率一支大军在濉河之滨遭遇。刘邦率的56万大军,花天酒地,轻视项羽,结果被楚军杀得片甲不留,汉军尸体把一段濉河填满了,使“濉水为之不流”。这时刘邦未当皇帝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刘邦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此时,项羽不禁哈哈大笑:“看你这小子往哪里逃?”项羽心想:要不多久,会有人提着刘邦的脑袋前来领赏。“报告大王,刘邦这小子逃向山中,不见踪影。”一位探马向项羽报告。“把这座山团团围住,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刘邦挖出来!”霸王一声令下,楚军三万人马把这座山围得个水泄不通。霸王确信:刘邦死在今日无疑。过了一个又一个时辰,仍然不见刘邦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