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正当的好奇心源于真正的求知欲。
——罗素《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个人,你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知识,永远也无法被上流社交圈接纳。
获得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无论学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不论具备多大的决心和意志,一个人都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或思考两个问题。如果有谁这么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两件事情都以失败告终。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考虑另一件事情,这是没有出息的、轻佻的人所具有的显着特征。
每一个优点,每一种美德,都与恶习或缺点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假如优点或美德超越了某个界限,就会沦为缺点或恶习。比如说,过分慷慨大方会显得你奢侈浪费,过分勤俭节约又显得你贪得无厌,行事过于大胆会显得你轻率冒险,太过谨慎又显得你怯懦无能,诸如此类。实践美德比避免恶习要求人们具备更多的判断力。恶习,其本来面目非常丑陋,我们第一眼看见就会被吓倒,要不是一开始它带着美德的面具,我们就不会被它引诱。而美德,其内在非常美丽,我们第一眼就会被它吸引住,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会对它越来越着迷。与其他美好的事物相比,没什么能够超越美德。正因为此,判断才显得更为必要,它能引导、调节美德中积极的因素。
若是缺少判断的话,优点也会引起可笑的行为和过失。比如,学识渊博的人,若是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走上错误、傲慢和卖弄学问的歧途。有些以自己的学识为傲的“饱学之士”,时常谈论一些陈词滥调,全无新意。结果激起民愤,人民不堪忍受,起来反抗暴政,甚至质疑合法的政权。你知道得越多,就该表现得越谦虚。这是满足你虚荣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即使你对某件事非常确信,也要表现得不太有把握;你只需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要作出断言;要是你能说服其他人,那么对他们的观点也要表现得宽容、豁达。
还有些卖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往往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总是以古代的话题为谈资,仿佛古代的东西比现代的东西、比人类更重要。他们出门时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两本经典名着;他们死抓住古代的东西不放,从来不读“无聊”的现代作品,还会非常直率地告诉你,1700年来人们在艺术和科学上根本没取得任何进步。
有些杰出的学者,所说的涉及公众和私人生活的名言警句全都是从古代作家那些相似的例子中提取出来,这么做非常荒唐。首先,他们压根没有想过,自创世纪以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两个非常相似的例子;其次,从来都没有哪个实例,就连历史学家也不是非常清楚它的细节。可是,为了引用的时候令人信服,这些本来应该事先搞清楚。我们应该从实例本身进行推论,致力于发掘它的具体细节,而不是盲从古代的诗人或是历史学家的权威。几个例子可能非常相似,但也只是仅供参考,不能用来做教科书。我们自身所受的教育带给我们许多偏见,就像古人神化了他们的英雄,我们神化了他们的疯子。
还有些学者,虽然不那么教条,也不太傲慢,可是相当鲁莽。他们是一群喜欢通过聊天炫耀自己的书呆子,即使与妇女聊天都喜欢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例子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为显示他们与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亲密关系,他们常在谈话中用特定的名字或绰号来称呼他们。比如,他们会在荷马前面加个“老”字,称贺拉斯为“狡猾的流氓”,把维吉尔叫做“马罗”,称奥维德为“纳叟”。这种行为常被现在的纨绔子弟模仿,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他们熟记古代作家的名字以及一些琐碎的花边新闻,然后在各种社交场合极不恰当地胡乱发挥,希望被人看做有学问之人。因此,要是既不想被人责难,也不想让人以为自己无知,那么最好不要卖弄学问。尽量纯正地使用所在群体的特定语言,避免大量地引用其他话语。千万不要让自己显得比同伴聪明或更有学识。你的学识就像自己的怀表,只需放在口袋里,不必拿出来炫耀,只要让人知道你有表就行了。要是别人问你时间,你就拿出来看看,然后告诉他;要是没有人问起,你就不要像个卖表人那样不断拿出来报时。
懒惰和心思散漫是求知的两大敌人。知识不仅可以从书本中学得,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人交流获取大量信息,这比书本上学到的理论更为有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不懂的问题应该经常提问,而且多多益善,直到彻底清楚为止。
懒惰和心思散漫是求知的两大敌人。有两种人,一种是不愿成为博学多才之人,一种是不可能成为博学多才之人,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将遭人唾弃,后者只会引人同情。然而,又有多少拥有学习能力的人,因为懒惰和心思散漫而厌恶学习,不愿付出哪怕是一丁点的努力。
许多年轻的英国人到国外求学,回来时却两手空空。在他们这个年纪,大脑最容易吸收各种知识,与人交流时获取大量信息,这对你知识的增长大有裨益,而且比书本上学到的理论更为有用。许多年轻人在罗马或巴黎待上一年,仍然对罗马教皇选举会议或巴黎议会不甚了解。这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向当地人打听清楚,以后也自然不会深究;否则,当地人至少也会告诉他们有关这些机构的基本概念。
我们应该变得更聪明一些,抓住身边每一个机会(因为机会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努力去了解英、法两国的政治和宪法。例如,听到人们谈论某个你不熟悉的话题时,你会不会心里盘算着询问与话题相关的细节,可是却感到难以启齿?或者你认为劳烦别人向你讲解会给人家添麻烦?听到人们聊起中尉、司令官和督导等官衔的时候,向人询问各种官衔的权力和职责范围不也是很自然、很有必要的事情吗?然而,大多数英国人连民事部门的管理者和军事组织的掌权者之间的差别都弄不清楚。当你在书中发现(有时候你会不经意地发现)某些法律和习俗的介绍时,千万别就此打住,以为自己明白了;你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追本溯源,彻底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在法国喜剧中,你常会遇到这两个词——“Cri”或“Clameur”。向别人打听之后,他们会告诉你,这是法国诺曼底地区的法律术语,意思是根据某人所犯的民事或刑事罪行把他传唤出庭。它们源自于“a…Raoul”——这是古代诺曼底一位公爵的名字,因他处事公正而得名。可是后来经过几代人的以讹传讹,现已被误用为“haro”。
这么做并不是要求我们成为一名法国律师,而是熟悉法国律法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般规定。例如,他们的世袭问题,即土地的继承权问题。法国人是把土地传给长子,还是平分给后代子孙?在英国,并非所有的土地都传给长子,除非其他孩子被父亲剥夺了继承权。当然肯特郡是个例外,它有自己特殊的风俗习惯,称之为“财产继承制度”。要是父亲死后没有立下遗嘱,那么他的孩子就平分父亲的土地。在德国,封地和其他土地的世袭方式是有区别的:封地一律传给下一位男性继承人,如此便能保障世袭家族延续下去;而除了封地之外的其他土地都是平分给孩子。在法国,不同的地区世袭方式也不尽相同。婚姻的实质也需要你去探究。在英国,一般来说,丈夫拥有妻子的全部财产。考虑到这一点,丈夫会适当地给妻子一笔所谓的家用费,即定期给妻子一笔钱;等丈夫死后妻子可以继承一部分遗产。在法国,尤其是在巴黎,情况并非如此。已婚的巴黎妇女(要是你肯向她们打听)会告诉你所有的内情。
对明智之人来说,这些事情往往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事实上,他们并不满足于埋头苦学书本知识,而是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与人交流获取新鲜的知识。
有的人时常为年少时的漫不经心后悔不迭。在学习的时候,因为漫不经心,总是遇到各种困难,结果什么都浅尝辄止。我们应该从现在起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学会提问题,多多益善,直到你把知识领悟透彻为止。
问题若是提得中肯,被提问的人是不会觉得受到侮辱或是感到麻烦的;相反,这是对他们学问的一种默许和赞扬。而人们对于渴望真知的年轻人也容易产生良好的印象。
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未知的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网易网友盛夏光年
宽容
一个人懂得了如何使灵魂变得伟大之后,如果仍然卑鄙偏狭、自私自利,仍然为渺小的不幸所困扰,仍然惧怕命运的安排,那他绝不会是幸福的。凡是具备伟大灵魂的人,其心胸都是开阔的,能让宇宙间八面来风自由吹入。
——罗素《广泛的兴趣》
《菜根谭》中讲:“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此言说出了处世的奥妙。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的冲突,就存在矛盾。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冲突,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化解。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就大事,甚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宋朝尚书杨玢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户旺。
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
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
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过了一会,他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侄子们不明白其中含义。
杨玢直接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侄子们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人也一样,要讲求给自己留有余地。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当地拥抱一下你的对手,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很好的后路的,以恬静淡然的态度对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康熙年间,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要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做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当时做到了礼部尚书的职位,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但他并没有出面干预这件事,只是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
张廷玉在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他的话放弃争执,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和,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能;让一让,六尺巷。
古代开明之士尚能谦让相处,今天人们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棋高一招。
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误传导致轻信,流言制造是非……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很生气,但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谦和的人把利益得失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下,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生活中少了面红耳赤的争论,只会使人更加理性,更有爱心;只会使人们互相尊重,友谊倍增;只会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意见的沟通;只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与和谐。
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宏大的器量,宽阔的胸襟,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
心胸太狭窄绝对是坏事,报复心太强烈只能害自己,会影响人交际和事业的发展。宽容大度能使伤害你的人感到无地自容,激起他灵魂的真正震撼,同时又中止了你敬我回的恶性循环。更为难得的是,宽容大度还带来了心理上的平静,能为你赢得宝贵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
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活采石灰。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沉静了下来。
牢狱岁月给了曼德拉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
获释当天,他的心情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一颗不能承受伤害的心灵是脆弱而难以生存的,一颗不能谅解伤害并宽容异己的心灵是狂暴而可怕的,因为仇恨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此时,宽容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必要的德性,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生存智慧。只有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承担生活的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