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14959100000009

第9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8)

再谈发展性教育

1995年,在对中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中,我提出了关于发展性教育的一些思考,并先后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发展性教育模式初探》、《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试论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和《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文章,力图说明我对发展性教育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我们这几年进行发展性教育实践的体会,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这次参加全国高中骨干校长研修班的学习,以及在上海地区各中学学习考察之后,自己感到对发展性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流派纷呈,机体论、机械论、精神分析论、环境论、辩证论等等,代表了当代发展心理学和人的发展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的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及现代生态学,对人的发展的现代研究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和行为,都是建立在其对于学生怎样成长,为什么会那样成长的看法基础上的。我们应学习有关人的发展和发展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弥补以往教育对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之不足,在实践和理论上注意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研究的范围

我们不仅要探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发展,而且应该将研究的范围拓展到学生一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不仅要对学生发展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加以研究,而且要对涉及学生发展的所有领域包括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身体的、职业的、道德的和其他方面加以研究。

(二)发展的原因

研究在教育领域中什么是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发生发展性变化的原因,以及构成的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譬如,发展是完全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三)发展的方向

学生的发展是正常的发展还是反常的发展,是暂时持良性的发展还是持续持良性的发展,是通过什么样的早期状态再到后来的状态。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来促其正常发展。

(四)道德的发展

研究学生的道德发展,取决于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予我们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以重要的参考:①促进学生尽可能的发展(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阶段);②防止学生因教育的失误而低于某一最低阶段;③对于某些不能按发展方向达到下一阶段的个体,要帮助其保持可续性,以使他们留有今后发展的潜力。

(五)阶段性发展与连续性发展

所有教育者都认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日复一日渐进的过程,但很多人认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相继的各个部分,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可以分为学生成长期的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行为主义者和社会学习理论家把发展看成连续的成长过程,皮亚杰、比乔和斯金纳等则提出“儿童发展关键期”、“儿童不同阶段说”。

(六)个体结构

学生在生理特征、心理能力、知识情感和社会文化条件等范围内,个体之间的情况可能是千差万别的,要研究他们之间哪些差异会对学习有重要影响,哪些差异会影响他们的发展。要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目标,即个性发展既要获得自我满足,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又要使自己的行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

二、发展性教育的目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有这样一段话:“委员会特别想强调指出,上述人的发展的观点,超出了任何极为实用的教育观点。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从学校自主办学的角度出发,发展性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既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致性,又要求有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灵活性。也就是说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多元化。由于当今的教育不再仅是要以人为本,而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制订发展性教育的育人目标,要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着重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发展性教育的办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学校办学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出学校的特色,既要注意办学经验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又要注意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性。

三、发展性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德育方面,发展性教育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教育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交往、选择、适应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作准备。在教学上要从“教师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发扬教学的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多地由传授、讲授变为指导、引导,通过讨论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提高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热情。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除了重视“双基”,培养学生基础学习外,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培养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研究性学习,弘扬学生主体性,走自主创新之路。在组织形式上,教学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年级和班级授课制、小班教学教师制,以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上更具有校本特色。课程要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与时间,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选择。在教学手段上,要争取条件跟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设施提高教学效益。总之,发展性教育的实施,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教师的自我发展

发展性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学校也应该树立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更好发展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思考问题,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有发展的眼光。我们不但要有一支整体结构上形成梯次的师资队伍,要考虑师资能否与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相适应的问题,而且应考虑师资的培训要和学校的发展相一致,并且有一个开放式和自培式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机制。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本人也应努力实现自我、主动、生动发展的价值追求。1997年我们提出发展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最基本的能力应包含:发展感受能力、思维应变能力、概括想象能力的实践创新能力。现在看来以上提法仍然是正确的。随着课程改革向多样性、层次性、选择性的方面发展,教师还应在更新知识结构、编写适合的教材、改变固有的课程结构实行学科综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在将带领式学习、交付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预期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方面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学校的师资教育与培训要使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发展,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五、学校的自主发展

综观中小学目前的发展,学校办学缺乏个性和特色,缺乏办学活力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呼唤着学校自我意识的清醒和创新精神的发扬。学校要求法人组织形态的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有更加灵活自主的方式综合运用校内外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学校自身的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美国,随着学校管理改革的深化,已明确提出“校本管理”的概念,让校长有真正的权和责,包括课程权。学校实行财政自主、人事自主和课程自主,并且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甚至企业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决策,谋求学校的更大发展。在我国,随着中小学内部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基层党组织保证监督机制的确立,校务公开提上议事日程,各校的发展已呈现规范、稳定的形态,但从趋势来讲,学校的个性发展还没有基础。比如,课程建设问题,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管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因此,发展性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探索学校在自主发展中如何在观念意识、组织制度和实践活动中有较多的更新和创造,在个性发展的趋势上有整体性的和谐表现。

六、发展性教育评价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今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仁所认识,上海市各级中学校现已普遍开展发展性教育评价,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发展性教育评价重点是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示范性高中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的研究性、发展性、基础性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重要方面。评价把学校、教师、学生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或发展的主体,从各自的主体性角度进行,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强调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评价的价值在于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自主的发展,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工作和学习,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

从以上6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发展性教育虽然十分“幼小”,理论也未必成熟,提法也难以为所有人接受,但是它在实践过程中所蕴涵的生命力是十分的旺盛,所展示的前景非常的广阔,许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总结。

(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