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浙商一样思考
14967800000018

第18章 经商也要重义气,不要过河就拆桥(1)

“分享不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是一种明智。”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俗话说“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商业战场的无声硝烟中,即使当年的施恩者已转变成了有“心机”、懂“算计”的竞争对手,作为重义气的浙江商人,也绝不会做出背信弃义、过河拆桥的事情。对于浙商来说,做人要讲义气,经商也一样。

1.“分享”才能更快地发展

善于“分享”,是浙商创业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在的很多经营方式,如特许经营、贴牌生产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分享”精神,让合作方分享自己的技术、管理、品牌等,如麦当劳、肯德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拥有“分享”精神的好处是,已成熟的、有知名度的企业输出品牌、战略、管理、技术等,收获的是资金和快速扩张;加盟者输出的是资金和部分利润,得到的是成熟企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品牌、管理、技术、稳定的市场,这样,合作就变成了双赢。

构成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素很多,其中关键的因素包括资金、战略、管理、技术、市场。对于一个创业者,或是还不成熟的企业来说,进行正确的战略、财务、管理、技术、市场的规划与实施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他们缺乏经历与经验,也缺乏品牌。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迅速的扩张无疑面对着资金与人力资源的缺乏,因为资金与优秀的人力资源总是稀缺的。“分享”刚好满足了彼此的需要,解决了彼此的发展难题。

很多时候,合作方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过河”的人,因为他选择了我们共同赢利,而不是和别人,这也是一种帮助。浙江纳爱斯集团的负责人庄启传,就把这种合作比喻为婆媳关系,在处理利益纠纷时,纳爱斯的原则是,宁可自己亏一点,也要保证“媳妇”过得去。纳爱斯还专门制订了“婆媳关系”准则。只要纳爱斯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及产业链管理得健康有序,按照这个准则,“婆媳关系”就一定能和谐愉快。

纳爱斯只算大账不算小账,只从合作中获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利益,不会谋求额外利益,必要时即使不赢利,也要让合作方有得赚。平等待人,相互谦让,必要时甚至避让,以屈求全。这种“分享”精神就是纳爱斯的经营秘诀。

分享不只是与客户的分享,还包括创业合伙人之间的分享。

创业需要平衡利益。一起玩命的前提是共赢,创业的利益平衡法则是“不夺别人该得的,甚至还要学会放弃一些自己的”。浙江人常说:“妄想独吞全部,最终只能吃饱一顿!”

2002年11月,中国软件业又产生了一位“上市暴富族”——杭州信雅达软件公司的老板郭华强,他个人共计持有20929517股信雅达股份,市值5亿元人民币。与中国第一批致富者复杂而曲折的原始积累相比,郭华强的财富聚积正如他为自己公司取的名字一样,可以称为“阳光庭院里的财富”(信雅达公司的英文名是SUNYARD,意即阳光庭院)。

郭华强看了一本叫《一个值10亿美元头脑的人》的书之后,被这本书深深触动了,他很想知道,“自己这颗脑袋到底值多少钱?于是,郭华强手中攥着与朋友一起凑来的5万元,开始了创业的步伐。经过多年的打拼,信雅达目前在银行票据光盘缩微系统市场的占有率几近一半,稳居第一。

在公司的团队中,公司副董事长许建国持有600多万股,市值约1.5亿元;公司总工程师朱宝文持有360万股,市值9300多万元;还有10名公司技术和经营骨干也分别持有1000万元以上市值的信雅达股票。今天这些价值千万的股票,是两年前郭华强以每股一元的象征性价格“赠送”给公司管理团队成员的。

郭华强的慷慨是有充分合理的理由的:在暴涨了27倍的创业收益中,包含了公司核心层员工的创业价值,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给予他们股份!

信雅达集团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公司的第一生产要素,尤其是软件公司。由于软件企业的“核心机密”装在几个关键员工的脑袋里,人在项目在,人一走项目也就完了,这几乎成了许多软件企业的宿命。因此在给核心员工戴“金手铐”的同时,郭华强还一直在营造一种叫“阳光的庭院”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阳光照到每个员工,甚至每个合作者的身上。

2.主动帮助你的“贵人”

一次,浙江商人王月香和她的丈夫一起搭乘陕西地质学院的旅游车由西安回浙江。路途中,邻座的一位地质学院的教授不慎丢失了钱包,万分焦急,身无分文,怎么才能回家呢?正在教授左右为难的时候,王月香慷慨解囊,她掏出1500元塞到教授的手中,说:“出门也挺难的。这点钱够用了吧?”

教授十分感动,他当即掏出本子,询问王月香的姓名和地址,表示一定会寄还这些钱。

王月香笑笑说:“我们既然要给你,就不要你还的。这也是缘分,就算我们交个朋友吧。”

教授无法推辞,就递上了自己的名片,说:“你们在外经商,也不容易,钱,我一定要还的。如今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

原来这位教授姓屈,是一位地质专家,已多年参与西北地层石油蕴藏的勘探与研究。就是这位屈教授,给王月香到西部打油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浙江商人王招富在郑州经商创业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一些挫折。1989年,因为生意红火,竟然招来了绑架勒索。还有一次,他们的商铺竟然被地痞流氓抢劫。这些挫折让王招富明白了,出门在外经商创业,一定要有他人的帮助,不能单枪匹马。

于是,1998年,王招富受浙江省温州市经协办和郑州市工商联合会的委托,开始筹备郑州市总商会浙江商会的工作。1999年,郑州浙江商会成立,他当选为会长。“现在生活在郑州的浙江商人有5万多人,分布在各行各业,成立商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他们的利益呐喊和为他们维权。”

浙江人出门打工时,凭的就是老乡之间的互相帮助。草根浙商深深地懂得,出门在外,朋友最重要,而最初的朋友就是老乡。这种人脉观念也是浙商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浙江商人陈颂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刚下海的时候,办厂失败,亏损了40多万元。这40多万元是银行贷款,而当时的陈颂楠,身上仅有500元,于是,他用这500元钱在饭店摆了两桌酒席,请了20多个朋友。在酒席上,陈颂楠坦言自己遇到的困境,希望朋友们助他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全部答应每人借给他2万元。

在20世纪70年代末,2万元绝对不是小数目,许多人家里没有2万元,于是,就帮陈颂楠到亲友处去借。3天后,40多万元就送到了陈颂楠手中,而这正是因为浙江人讲义气。

每次谈到这件事,陈颂楠就激动不已。他说,浙江人走南闯北,现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都有浙江人,在外面做生意的浙江人更是抱成一团,这种团队精神,是浙江商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在经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他人的帮助,但是,这个社会总是讲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他人帮助你,那是因为对方重视人际关系,如果你只是一味接受帮助,而不帮助他人,显而易见,他人就会减少对你的帮助。这并不是说这个社会是功利的,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应该是互相的,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如果你想在经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学会帮助他人,为自己积累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口碑,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能够随时找到合适的人。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就是内心的财富,是真财富。如果是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明天又可能掉下去。但你帮助了人家,这个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这句话非常正确。出门在外的浙商们,在摸爬滚打g~-9-就体会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为自己获得良好的人脉关系,开创事业的新高峰。

2001年7月11日,《浙江日报》曾经报道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宜昌的一些浙江人居然在当地媒体亮相称要开门收徒,传授创业经营之道。

原来,一位宜昌下岗职工想学做鞋类、服装生意,希望自己能够在经营上学到一些经验,于是,向宜昌浙江商会求助,希望能够有浙江老板收其为徒弟。浙江商人要收徒的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宜昌人都想拜浙江商人为师。

宜昌政府对此非常支持,认为这是对宜昌的“扶智”的一种好方式。因为,在宜昌的1万多名浙江人在自己的行业内都做得相当不错。

于是,许多浙江商人纷纷招收徒弟,愿意传授自己的经商之道。

浙江商人陈铄荣第一个在媒体亮相招收徒弟。他说,招徒不是招打工者,也不是招生意合伙人,而是要真心地传授经商之道,把浙江人的观念植入宜昌人的脑袋。若能借此带动当地市场经济的繁荣,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学得好,保证不出两年,每个徒弟都有能力独立经营一个店铺。

第一个被浙江商人招为徒弟的李君阳在浙江老板的带领下,学到了不少经商之道。他认为,浙江老板做事的快节奏、对待客户的诚信度,让他感触颇深。

尽管浙江商人收的徒弟在学成后容易对浙江商人构成竞争关系,但是,这些浙江商人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路,如果能够培养一些相关的人员,建立合作同盟的关系,这也不失为经商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