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向前进
1499700000057

第57章 |为什么是"傻根"(5)

导演让我在戏里唱一段,扯开嗓子喊就行了,不过,这段词我特别喜欢。流浪在外边的我,常常感觉歌里唱得就是我的心声:

离家的孩子流浪在外边,

没有好衣裳没有好烟,

好不容易找份工作辛苦把活干,

心里面淌着泪,脸上流着汗。

月儿圆啊月儿圆,

月儿圆啊又过了一年。

离家的孩子夜里又难眠,

想起了远方的爹娘。

我也经常想起父母,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若英姐很好,非常像我姐姐,那天她过生日的时候,大家都给她唱歌,高兴坏了。

刘若英说:"你想想咱们马上就要分开了。"顷刻间我泪如雨下。

其实,《天下无贼》作为一部商业片,是经过精准计算的。从投资结构到演员组合,从剧情安排到外景选择,无不显示出出品方和导演照顾内地和港台多方观众、力求商业与人文平衡的良苦用心。选择刘德华和刘若英这两位明星艺人出演,当然是考虑到他们对票房的号召力。

但是刘德华这次应邀出演一个"贼王"角色,确实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刘德华接下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自己在演技上有所突破。 在刘德华眼里,王薄这个略带悲情色彩的贼王还是很有人情味,并非只懂偷摸之术的泛泛之徒: "其实在生活里很多偷盗之人不是因为钱财,而是因为灵魂,《天下无贼》就是这样一个深入到贼人灵魂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降低了片酬。

另一个同样让人没想到的贼婆是刘若英,刘若英接下这个角色,同样是为了突破自己--从原来注重刻画文艺女青年的内心悲苦,到这次的良心发现的"好贼"。

"手上功夫"是刘若英在出演女贼时面临的最大难题。王丽本身是个扒窃高手,尤其"打"是一绝,这可让刘若英犯了难。最后为了帮助演员入戏,剧组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盒录像带,每个演员进组前都要悉心揣摩练习,学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贼。刘若英开玩笑称:进组一周不到,剧组就成了"贼头"速成班了!

果然,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

私底下,他们似乎不过是衣着光鲜的平常人。然而"开机"的声音一起,水银灯一闪亮,他们就"活"了。他们是就王薄、王丽。他们看我的眼光,立刻变得温情脉脉,似乎我就是那个"傻弟弟"。

电影里有一段傻根和狼的故事。讲这一段,一开始,我总是像背书。后来,刘德华鼓励我说:"没事儿,就讲你自己的,挺好的。就像给自己说的似的,说自己的故事,是吧?"

是的,自己的故事。我努力把王薄、王丽对傻根儿的感觉,想象成是他们对我的感觉。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人也要用骡子和马来区分的话,我一定是骡子,他们都是马,是汗血宝马。

不是马,就只能加倍努力。我没有正式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拿到剧本,很多字都不认识。于是,我随身带本小字典,所有的台词,都通过翻字典来注音。我也没有经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吐字、发音、断句,都不是我的强项。所以,别的演员可以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我就要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这个习惯,是从《盲井》开始的。

《盲井》里有一场戏,我竟然NG了二十多遍。那场戏其实很简单,进屋,写信:什么时候发钱,真想早点发钱,把钱寄回家,还等着交学费呢。连动作带台词,记不住。最后全组的人都失去了耐心,我挨训了。那是我挨训最狠的一次,我脸上火辣辣的。

从那以后,我用了心,一场戏,两遍三遍就过了。

我记得,第一次试完装之后,那个晚上吃饭,导演、副导演、统筹都在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导演忽然问我:"那些台词,你都背完了?"

"是啊,导演你怎么这么了解我。都背完了。"

导演点点头,不说什么。

那时候我并没意识到,其实人有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都写在脸上。能看出来也能感觉得到。尤其是电影导演这种专门琢磨人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