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997900000005

第5章 紫气东来迎老子(3)

“我看这大可不必。”李耳摆了摆手说,“眼看天色晚了,咱们还是赶快进村找个地方休息吧!”……

第二天一早,徐甲套好牛车,李耳坐上就出发了,走了一段路后,李耳扭头问徐甲:“文子怎么没来?”

徐甲声如铜钟:“套车时我还见到他,他说去方便一下就来,不知怎的现在还没赶上来?”徐甲是个高嗓门的人,说起话来声音格外高,听不惯他说话的人,还以为他在跟谁吵架哩!“那我们就等他一下。”“吁——”徐甲对青牛吆喝一声,这声音像吹长哨子一般,青牛听到后马上就停了下来。“不用停车!”文子从一片庄稼地里钻了出来,边紧裤腰带边跑,“我能跟上,快走吧!”

牛车慢慢赶路,文子慢条斯理地跟在车子后面。自从昨天李耳夸奖了他的绝招,心里现在还乐陶陶的,脸上不断地露出笑容。他的手又忍不住了,不由得握着刻刀,在小木简上给徐甲刻着速写:徐甲中等身材,墩墩实实的,一张紫红色的脸,高高的颧骨,鼓鼓的大鼻子,宽宽的腮帮子,尖而圆的下巴,一张大大的嘴巴,一双有点果而痴的眼睛不时地朝前看着……

文子刻着刻着,觉得有点不对劲。刻的模式他还是凭着昨天的记忆刻的。他这个人有个特点,特别注意观察人的第一印象,只要是进入痴情地观察,他便会准确无误地抓住这个人的特点,几乎是出神入化地像照相机似的一丝不漏地刻出来。他“噔噔”地跑到徐甲跟前,“徐甲,怎么你的腿比身子长?”

徐甲扭过头嘿嘿一笑,“爹妈生的呗!我的腿长是特意为李耳先生长的,好让我给他赶车,当牵牛娃!”别看徐甲样子有点憨,说出话来还挺幽默的,把两个人都逗笑了。

他们三人说笑着,走到正午天,已是浑身大汗,衣服全湿透了。可正午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把大地烤得发烫,仿佛用火柴~划就能烧着似的。李耳让大家休息一下。徐甲望了望天空说,“不能歇,咱们得咬紧牙关,上了这个陡坡,坡下有一条流沙河,过了这条河后再休息。”

文子一边擦着汗一边问:“你怎么对这段路这么熟悉?在河那边休息和在这里休息有什么区别?”

徐甲从地上抓起一把湿土递到文子跟前说:“夏天是隔犁沟下雨。我们昨夜住的地方没有下雨,可这里下了一阵暴雨。这里我以前来过,地形是熟悉的。流沙河上游昨夜的雨会更大,我们无论如何要抢在山洪到来之前渡过流沙河。”

眼前这个坡很陡,当地老百姓都叫它瞪眼坡。要上这个坡,累得把眼翻。牛车到瞪眼坡前,李耳就很知趣的跳下车,帮着推车。要知道牛车上装的木简是很多的。那时候,人们都说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其实哪里知道,老子行路书如山。

三个人使劲推着牛车,步履艰难地一步步爬上瞪眼坡,朝下一看流沙河的水已有点变混了。他们又不停地奔下坡去,想在山洪到来之前渡过流沙河。

流沙河很宽,足有二里多宽。正当李耳坐着牛车来到河中心时,山洪呼啸而来,一下子把牛车打翻了。

李耳是坐在车棚里的,牛车被洪水掀翻,一下子把李耳扣在水底,动弹不得。李耳从小在家乡涡河边长大。水性是很好的,可扣在水底却没有用武之地。他这个人遇事很冷静,注意牛车随洪水翻动,当牛车被漂上水时,他就赶紧吸气;当又被掀入水底时,他就憋气,随着水势而动。

牛车被洪水掀翻后,由于牛身上被拉套的绳索套着,本来水性很强的牛也被洪水卷得随车翻滚。

徐甲被洪水冲得很远,他的水性很好,在洪水中定了定神,快速游向牛车,用随身带的利刀很快割断了拉车套绳,这样牛就解放了。

青牛从水底钻出,扬起头连连打了几个喷嚏,发出几声长鸣,它没有急着游向岸边,而是把头猛地扎到水底,用嘴咬破车棚,牵着李耳从水底游出,当游到水面时,青牛猛一甩头,就把李耳甩到自己背上。本来李耳凭着水性是能对付一阵子的,可缩在水底车棚中时间太长,已经有点发昏了。当青牛把他甩向牛背时,猛一撞击才有些清醒,赶紧抓住牛背,他真从心里感谢这头跟随他多年的伙伴,竞这么通人性。当青牛把他驮到岸上后,又回头涉人河中,帮着徐甲、文子把洪水中的牛车往岸上拉,经过一番挣扎,牛车终于被拖到岸上。

李耳这时最关心的是木简,他到牛车跟前一查,几捆木简被洪水卷走了,急得他跺起脚来:“老天真是无眼,为何偏偏让山洪暴发冲走我的木简!”于是他沿着河边朝下追去。

青牛朝李耳追去,它跑到李耳前边,一下子把李耳撞倒,然后又窜入河中,朝下游浮去。

徐甲和文子都被青牛的神举所感动。他俩明白青牛把李耳撞倒是不要他再沿河追了,怕他再跳人洪水中,而牛自己则人河追木简去了。他俩扶起李耳,立在岸边望着涛涛的洪水奔腾而下。

一个时辰过去了,河中还不见青牛的影子,急得三个人沿着河边朝下走去。走了一段路后,他们才看见青牛嘴里衔着一捆木简游到岸边,放下木简又转头朝下游去。他们走到跟前才明白,青牛原来是在搞短途搬运,因为它嘴里不可能衔着两捆木简,而是先把一捆搬到岸边的一个地方放下,再去搬另一捆,等青牛把另一捆木简运到岸上时,三个人被青牛灵敏的法子感动得抱起牛亲了起来。

他们三人收拾车子,准备继续西行,不料套车的绳索刚才急救时割断被水冲跑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到哪里去找绳索呢?正在这时,尹喜派来救援的人到了,一问是李耳,马上把带来的绳索凑和着裁成牛套给牛套上,又给他们三人换上干净的衣服,才继续上路。

李耳坐在车上不免有些纳闷,心想尹喜怎么知道我行路会遇难,派人来救援我们,就问:“你们怎么知道我们会遇难?”

来人应声答道:“我家主人为迎接您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天,天天上到‘草观楼’上眺望。今天早上他在‘草观楼’上望着,差点儿被刮起的风吹下,他掐指一算,说是您行路遇到难处,就派我们带着东西来接你们!”

“你家主人真神!”李耳不由得从心里赞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没想到他离开我多年,谶纬学竟算得这样准。”

牛车继续朝前走着,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终于来到函谷关前的弘农河旁,迎着夕阳看挺拔的函谷关楼是那样雄伟壮观,披着一层紫色,闪闪发光。尹喜领着欢迎的人们,早早立在弘农河的吊桥上。尹喜第一个跑上去,向李耳行礼:“学生早等候您大驾光临,来函谷关一叙,好当面向您请教。”说罢,便从徐甲手中接过牵牛绳,亲自给李耳牵牛。

李耳向尹喜还了礼,说道:“谢谢你的谶纬妙算,给我们解了难,不然,我们今晚就要歇在荒野了。”

牛车过了桥,进了关门,来到街道上,李耳看到路两旁扫得千干净净,人们都穿着新衣服向他挥手,真像过年似的有礼貌。牛车向正西行,来到土塬下的一个崖前,那里依着崖壁盖着一座非常别致的四合院,进了院门是两孔大窑。

牛车在当院停住,李耳正要下车,只见柳柔婵从窑洞里出来,手里端着一个非常精致的大铜爵向他走来,双手递给李耳:“先生,快喝口冰酒,消消身上的暑气!”

李耳这时已是口干舌噪,真想喝一口冷水解解身上的热气,不由自主地接过铜爵呷了一口,“好凉呀,冰得牙都有些痛!”他转着手中的铜爵不明白地问:“如此热的天,你们到哪里弄来的冰酒?”尹喜接上话:“这是柳柔婵专门用冰鉴为您准备的。”“什么,冰鉴!”李耳从车上跳了下来,加重疑问的口气问:“你们这里有冰鉴?要知道,这是国君夏天才能喝到的冰酒!快让我看看,冰鉴在哪里放着?”

尹喜便对柳柔婵说道:“你快去把窖门大开,我牵着牛车进去。”他说罢,便扶着李耳上车,李耳不明白地瞪着他,“我走了许多地方,没听说窑洞里能行车?”

尹喜不管李耳是否同意,硬是把他扶上牛车,“您坐到车上到窑里转转就知道了。”李耳只好又坐到车上,尹喜牵着牛车朝窑洞里走去,跟在后的徐甲和文子不断地摸着脑袋,不相信这是真的。

牛车进入窑洞,窑洞的四周都点着灯,通过灯光可以看清窑洞里的全部情况。这孑L窑是依塬而开,又长又宽,牛车在里边能转弯,就是并排走两辆车也不相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尹喜把牛车牵到后转了个弯,让李耳下了车,扶着他来到窑洞最里边一个深井旁,吩咐两个家人转动井上搭的滑轮,不一会儿冰鉴就从井中吊了上来,顺手一推,冰鉴就落到井边的地上。

这时李耳等人看清楚了,这是用青铜铸造的一个带着花纹的大冰鉴,它有三尺多长,二尺多高。尹喜把冰鉴的盖子揭开,这个盖子是中空的,呈“回”字形;冰鉴的底座是分几层的,最外边的夹层中放着冰块,中问是放着盛酒的坛子。这一下他们全明白了。

好客的柳柔婵揭开酒坛,用铜壶灌上冰酒,给在坐的每人斟上一杯酒,让他们品尝。他们喝着冰酒,真是凉人心腑呀!这种特制的“冰箱”,恐怕在世界冷饮史上也是最早的。他们小憩片刻,尹喜和柳柔婵又让家人给来客端上可口的饭菜,他们饱餐以后,一路的疲乏都消除了。

文人欢迎文人是别出心裁的,是带着文化蕴涵的。到了晚上,尹喜把李耳等人请到院子的一旁坐下,院子当中生着一堆篝火,要跳李耳创造发明的“打铁舞”。

许多家人听着尹喜发出的号令,光脊露背,两手夹着10厘米左右的麻秸,下与手掌齐,上面烧着,双手交替向身体各个部位拍打。随着人群有节奏的狂舞,嘴里不断唱着:

一打铁,二打钢,

三打抹镰,四打枪。

五生火,六筛炭,

七打锤,八打剑,

九打一个月牙斧,

十打一个金钢钻。

激越的歌声,越来越高亢;狂舞的舞姿,越来越激烈。李耳被感动得怎么也坐不住了,他急步走入舞队,夺过一个人手中点着的麻秸,舞了起来……

李耳何以要创造发明这种“打铁舞”呢?事情是这样的。年轻时的李耳,看到五黄六月的麦熟了,老百姓没有收割工具,只好用手拔成熟的麦子,这样费工费时不说,每到下雨天,麦子就拔不完。眼看丰收的果实收不到家,烂到地里,李耳的心里就特别难受。“老百姓的苦,就是他的苦。”他发誓要创造一种工具代替人的手拔,于是就组织了些年轻人到山上找矿炼铁,接着把炼出来的铁,打成镰刀、镢头等工具,解决了村民的耕种收获,老百姓种庄稼不作难了,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富足的村民又遭到了山贼的侵害。曲仁里附近有座隐阳山,山中有个山大王,仗着手里有把锋利的青铜剑,常常下山烧杀抢掠,搅得百姓鸡犬不宁。李耳为了不让百姓受到山贼的侵害,就教人们打造兵器来抗击山贼。李耳教山民打出的“铁剑”、“铁锤”比青铜器锋利的多,和山贼一交手,就把山贼打得落花流水,山贼再不敢下山兴风作浪了。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向山贼示威,李耳又编排了“打铁舞”,在五黄六月的夏季夜晚进行狂欢,一方面是向山贼发出一种威慑,另一方面也是庆祝丰收的欢乐,就这样便很快流传开了。

尹喜掌握着节奏,跳完了~阵“打铁舞”后就停住,让李耳一行休息。李耳没想到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还能跳上家乡的“打铁舞”,一种油然思故乡的情感涌上心头,心情久久难平。若不是尹喜催他睡觉,他真想跳到天亮。他恋恋不舍离开人群,回到屋里休息。这夜,他睡得很香,带着一丝甜意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