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997900000070

第70章 虢国路上丑留下的遗恨(3)

宫之奇又道:“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也随着它灭亡。俗语所说‘面颊和牙床骨是互相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暴露出来’。这就是说,唇亡齿寒,正是说虞国和虢国相依而存的关系。过去因为两国互相帮助,别的国家才不敢轻易欺负咱们,假若晋国把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立存在。”

虞公对宫之奇的话不以为然,又辩解道:“晋国与我是同一个宗族,难道会侵害我吗?”

宫之奇道:“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未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官,在王室都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劳的盟书收藏在盟府里。晋国想要将虢国灭掉,怎么能守护虞国呢?再说晋献公亲近虞国,还能比对待桓叔、庄伯的后代更亲近吗?桓、庄的后人有什么罪过,却将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们宗族势力强大而威逼到晋献公了吗?至亲因为宠势所逼,尚且还杀害了他们,何况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呢?”

虞公仍旧玩着夜明珠,根本不听宫之奇的进谏,还是答应了晋国再次借道的要求。宫之奇无可奈何地领着他的冢族离开了虞国。

晋国再一次假道伐虢,大将里克统率兵马向茅津渡口进发。那时虢公丑正在桑田一带与犬戎相持,茅津渡口守军所剩无几,晋军没费多大劲,就攻占了黄河南岸,直逼上阳。虢公丑赶紧放弃桑田,退守到上阳。幸亏晋军还未赶到,只得下令紧闭城门,守而不战。

晋军渡过黄河,攻到上阳城下。大将里克绕城察看了一圈,发现城中军士虽少,但城池非常坚固,非短时间可能攻下,便在城外修筑堑道,围而不打。

虢军困守孤城四个月有余,城中粮穷草尽,连老鼠麻雀也被吃光了,全城百姓日夜哭号,兵士毫无斗志,虢公丑终日长叹,无计可施,后来眼看上阳守不住了,只好决定弃城而逃。一天夜里,虢公丑简装轻骑,悄悄打开城门,逃往洛阳,投靠周王朝去了。虢公丑出逃时,跟随他的只有一名随从,他俩出逃到硖石关,马实在跑不动了,才下马休息。

这时,跟随虢公丑的随从拿出身上带的肉干和清酒,递给虢公丑解饥解乏。

虢公丑真是又饥又渴,心里正想着到哪儿弄点吃的,见随从递来酒肉,赶紧接了过来,问道:“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随从答道:“我为主公准备好长时间了,一直带在身上。”

虢公丑瞪大眼睛问道:“这么说来,你是知道我要出逃的?”

“是的,”随从答道,“不为您做好准备,在出逃的路上会饿肚子的。”

虢公丑有点不高兴了,“既然你知道我会出逃,为什么不早点儿进谏,也好让我尽早改正过错!”

随从也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整天围着主公屁股转的人,专挑好听的话给您说,哪容我们这些下等人说直话。那时您的脾气不好,听不得逆耳之言。要是我上朝直谏,说不定您还要把我杀了呢!等到出逃时,连一个为您准备干粮的人都没有!”

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虢公丑此时此刻才感到这名下等随从的精神实在可佳,可为时已晚,他只好与随从打起精神又朝京都赶去。

虢公丑弃城逃跑,晋军占领了上阳,尽收库藏财物,当即分出一半派人送给虞公。

虞公收到晋国送来的战利品,非常高兴,暗想当初幸亏弃虢与晋结盟,不然今天怎么能分到这么多财物?他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玉璧、骏马、夜明珠,说不定以后晋国还会给他送来些宝物哩!

一日,虞公收到晋献公的书信,要他在虞国迎接里克、苟息班师回

国,要与虞公一同分享胜利的欢乐。虞公报恩心切,满口答应,急忙吩咐设宴迎接晋献公,犒劳晋军。

晋献公到了虞国,虞公自然是说了许多感恩的话,玉璧和夜明珠一直带在他的身上,骏马也让侍卫牵着不离他半步,都说明他这个人非常珍惜晋献公送给他的宝物。

晋献公看了暗暗发笑,心想,过不了一会儿,你就会乖乖地把这些东西亲手奉还给我,便说:“今天不是约好到郊外打猎吗?”

“是的,”虞公点头哈腰道,“为了给打猎壮威,我把城中的精兵全都调到京郊箕山下,设下长围,让咱们两个好好地驰骋追猎。你看这样好不好?”

“很好,很好!”晋献公脸上露出了奸笑。

虞公陪着晋献公朝狩猎的箕山走去,自然是虞公骑的骏马总跑在晋献公前头,不得不勒马停下来问道:“您骑的这匹马不行,是不是要换匹好马?”

晋献公暗示道:“你别策马跑得太快,一会儿就会物归原主。”

虞公没有听出话意,忽见虞国的一名侍从匆匆跑来禀报道:“主公.不好了,城里好像是发生了兵乱,乱哄哄的,您快去看看。”

虞公一时慌了手脚,连忙向晋献公拱手道:“失陪,失陪!”带了一些亲兵,匆匆朝城里赶去。走到半路上,见老百姓纷纷从城中逃出,说是晋军占了京城。

虞公大怒,心想哪有这么不仗义的。我借道让你灭虢,你反过来却又要灭我,太说不过去了吧。他喝令士兵奋力冲到城边,只见城门紧闭,城头站着一员大将,对虞公拱手道:“大王昔H借道,今日借城,里克这里有礼了。”虞公一听,气得暴跳如雷,一马当先,率兵攻城。城上万箭齐发,虞公中箭倒地,被冲出的晋兵俘虏了。

这时,晋献公走了过来,笑吟吟说道:“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取我的骏马、玉璧和夜明珠。刚才我在郊外的路上还对你说,物归原主嘛!快给虞公松绑,让他把这几样东西还给我。”

虞公没有办法,只好从身上取出玉璧和夜明珠,双手呈递给晋献公。

晋献公接过玉璧和夜明珠,吹了吹道:“只是你这无用之人,把它上边沾了点灰尘,好在吹吹它就亮了。”他又走过去,掰开马口看了看,“这马的牙齿又长出了几颗。不过,我倒要问问你,你知道亡国的原因吗?”

“知道,贪财亡国呀!”虞公悔恨交加,从牙缝中挤出这几个字。

“这就是过分贪色、贪财的下场。虢公丑贪色弃国而逃,虞公贪财亡国做了俘虏。人们啊,要警惕!千万不要让过度的贪色和贪财迷住了眼睛,断送了前程。”——这是李耳校订完了这段历史后,向人们发出的忠告。

难道不是这样吗?

李耳又引了一段史料,来继续说明这个问题。

周惠王继位后,强占大夫儰国的菜园为禽畜养场,又强占大夫边伯的房屋,并强夺大夫子禽祝跪和詹父二人的田产,还宣布取消膳夫石速的俸禄。这被侵占利益的五个人中,蔿国又是子颓的师傅,而子颓与惠王同父异母,是周庄王宠姬姚氏所生。

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蔿国、边伯等五位大夫伙同一个对周惠王不满的苏氏造反,拥戴王子颓为周王,结果被惠王击败,逃往苏氏的封邑温(今河南温县南部),其中苏氏带着子颓逃往卫国,卫国联合燕国进攻周,同年冬,子颓在卫、燕二诸侯国的支持下做了周王,那个周惠王则随同周调停王室内乱而未果的郑厉公到郑国大都城栎(今河南禹县)暂住。

子颓做周王一年,沉湎于歌舞之乐而没有节制。周惠王三年(公元前674年)冬,一次在宴请边伯等五位大夫的宴会上,竟奏遍所有乐曲,激怒了郑厉公,郑厉公便会同虢国之君(虢公丑之父),共同讨伐周王颓。郑厉公拥护着周惠王从王城南边攻入城内,虢君则从北门杀人,杀死了周王颓和当初造反的边伯、蔿国等五位大夫,周惠王复位。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李耳仅就春秋二百多年的历史,做了个初步统计,杀君三十多,亡国五十余。这么频繁的变化,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个贪字在起作用,贪权、贪色、贪财而导致这一幕幕丑剧的续演。

李耳鉴于历史的教训和人们生活的经验,进而总结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税这是李耳的“劝世文”,其中的第一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关键在于是否理解这个“持”字,能不能持盈保泰。这就是告诫人们,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如果更有非分的欲望和奢求,不安于现状,要在原已持有的成就上再扩展,满足更大的盈裕,最终将会得不偿失。

因此,便有“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等三联引申的说法。

“揣”是比喻很突出、坚锐的东西。“税”,原本是梁上加楹的意思。用在这里,引申发挥,则和锐利相似。一个人如果已经把握有锐利的利器,但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要在锋刃上再加一层锐利,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住了。这是形容一个人对聪明、权势、财力等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过度,则要毁之。

一个人在既富且贵的环境中,却不是富与贵的本身,而是招来后祸的因素,如果持富而骄,因贵而傲,终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后悔自咎是来不及的。

李耳正写着,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便说:“清进!”

文子推门进来问:“老师,不是说今天去桑田看虢公丑当年作战的遗址吗?怎么现在还不走?”他说着走到李耳跟前一看,见桌子上放着满满的昨夜一通宵刻的书简,马上明白了,“您写书一夜都没睡,那咱们明天再去吧!”

“不,还是今天去。”李耳倔强地说道,“你现在把这些东西先看一遍,我去吃点饭,一会儿咱俩在路上讨论。”

李耳吃罢饭,徐甲套着牛车,拉着李耳和文子朝桑田出发了。

李耳擦了擦刚吃过饭的嘴,文子就知道李耳要发问了,却先开了言:“老师,您写的这些东西我看过了,觉得极有深度。人的一生不能过于贪,过于有欲。可话又说回来,人的身上不长兽皮羽毛,所以不穿衣服就不能战胜寒冷;人不吃东西,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人就会有欲望、有贪利,这是为了生存。如果穿衣服仅是为了防寒,吃东西也仅为了生存,那么这欲望、这贪利是无可争议的。但人们往往不是这样,小的不行,想要大的;大的不行,想要更大的。过多的欲望也成了一个忧虑,总是想不完、夺不够,没有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