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纵敌其骄 诱而歼之
纵敌其骄,诱而歼之,是******在与敌军事斗争中,针对敌人的心理特点,根据敌人的心理需要,灵活采取或示之以败,或示之以惧,或示之以弱,或示之以乱之法,以纵敌其骄,利令智昏,麻痹大意,受骗上当,中我下怀,以利于我创造有利战机,最终歼而胜之。这也是******与敌军事斗争中善于施用的指挥艺术,他继承了我国古代兵家“纵敌其骄”的谋略思想。《百战奇法·利战》中讲道:“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破之。”这其中所说的“愚而不知变”,“贪利而不知害”,都是就敌人指挥官的心理特征而言的,或者说都是纵敌其骄,施之以诱的“心理之隙”。骄兵必败,可以说这是军事斗争中一条基本规律。一般来说,强兵易骄,胜兵易傲。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将帅的头脑膨胀,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对方。在心理上表现为狂妄自大,轻视对方,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目无一切的骄横之态,因而在作战指导上,必然会求胜心切,好大喜功,孤军冒进,争抢头功,在作战行动上,必然会轻举妄动,草率用兵,漏洞百出,授人以机,被人所乘,战而败之。******的军事指挥艺术,正是表现在他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影响作战胜负的诸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善于把握敌将帅心理特征以求施谋用计,纵敌其骄,乱敌之心,夺敌之谋,先算于敌,进而每战必胜的。1946年8月,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然发起了陇海路战役和同蒲路战役,作战13天,共歼敌28000余人,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引起了国民党军的极大恐慌,******深感这支****不可忽视,下决心要消除这一心腹之患。于是加紧向冀鲁豫战场调兵遣将,很快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砀山、徐州等地集结了十四个整编师共30万人,企图乘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未及休整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兵分东、西两路,向冀鲁豫腹地的定陶、曹县地区合击,进而控制鲁西南。国民党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亲自飞抵开封部署作战行动,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也亲自到考城、民权前线督战,摆开了将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网打尽”的决战之势。
8月28日,西路国民党军的整编第三、四十七、四十一、五十五、六十八师像张开的五个指头向东明、定陶、曹县伸了过来。与此同时,东路国民党军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八十师也从砀山、虞城一线向城武、单县、鱼台发起进攻。根据冀鲁豫战场敌我双方的态势和出现的新情况,中央军委于8月29日致电刘伯承、******:集中优势兵力,相机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指出“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望按实情处理”。当时,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的兵力只有四个纵队约五万人,再加上是刚刚打完陇海路战役,兵马疲惫,需要补充,亟待休整。如果再组织大规模作战,不仅存在不少困难,而且因准备不充分会造成被动或失败。然而,当刘伯承、******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后,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军委命令的作战方案。作战会议上,******首先分析说:东路军敌人虽然仅有三个师,但其中有两个师是******的王牌部队,战斗力强,比较难对付。西路军敌人虽有五个师,但战斗力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我想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个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先在黄河以北休整一下,尔后再南下寻机歼敌。这个方案对我们比较有利,但对全局不利,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部队的压力。第二个方案是咬紧牙关再打一仗,这样,我们的负担虽然会重些,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里就轻松多了。我的意见是以第二种方案为好,这也符合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刘伯承接着说:我完全同意邓政委的意见。******是个开饭馆的,送来一桌还不等你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你吃,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送来了,我们就放开肚皮吃哟!最后,会议决定克服困难,创造战机,集中主力歼灭敌西路军中的整编第三师。8月31日,刘伯承、******下达了定陶战役的基本命令,决定采取“南北钳击以求各个消灭”的战法,集中第三、六、七纵队主力,合歼敌整编第三师于定陶以西的安陵集、韩集地区,尔后视情况再寻机歼灭敌整编第四十七师一部。为了确有把握实现这一作战意图,刘伯承、******还特别命令第六纵队抽出两个团,对敌整编第三师实施运动防御,并以边打边撤、佯攻袭击、干扰破坏等战法,大量地消耗、疲惫、迷惑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完成在预设战场的作战准备,最后将敌整编第三师诱骗进我预设战场,围而歼之。执行这一作战方案,******最为强调的就是如何施用骄敌之法,诱敌就范的战术问题。因为要消灭这股强敌,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各种作战行动达到骄敌、耗敌、疲敌的效果,以至最后实现在我充分准备的预设战场上一举合歼敌人的作战目的。实战的结果证明,******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他“纵敌其骄,诱而歼之”的高超的指挥艺术。
一、分析敌将心理,选择骄敌之策
在激烈角逐,谋争智斗的战场上要高敌一筹,胜算于敌,纵敌骄敌,关键在于能否准确、透彻、全面地了解敌之情况,尤其是准确地把握敌将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弱点,由此从中找出可资以“诱”之“饵”,投其所好,顺从其意,因势利导,纵敌其骄,诱之有效。面对气势汹汹的敌整编第三师,刘伯承和******分析道:敌整编第三师是******的嫡系部队,全一色的美式装备,另外这个师的70%的士兵在缅甸参加过对日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尤其是师长赵锡田中将,不仅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与刘峙有师生情谊,而且还是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所以,赵锡田一向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当他率部攻占了定陶西南的白茅集后,******特地从庐山发来了嘉奖令,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和刘峙还专程从郑州赶到整编第三师所在地大加奖赏慰劳,这更加刺激了赵锡田所固有的那股狂傲和骄横。在他赵锡田来说,共产党的解放军,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也不过如此,他觉得他的整编第三师在冀鲁豫战场会势不可挡。已经沾沾自喜、利令智昏的赵锡田为抢头功,又立即率部孤军冒进了。******认为:赵锡田这一心理弱点,正可以给我军施“饵”以诱,纵敌其骄,提供最为重要而难得的条件。所以,对于赵锡田,我只要以小股部队边打边撤,给其一点“甜头”,让其占点“地盘”,他就会被我牵着“牛鼻子”走,任我调动,就会在“节节胜利中”步入我预设战场。正因为如此,刘伯承、******特别决定,令第六纵队以两个团的兵力担任“诱饵”部队,采取边打边撤的战法,佯装出溃退的样子,使赵锡田误以为解放军是畏惧他整编第三师,不得不在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从而更让其能够放心大胆地追击,由此达到诱敌至我预设战场的目的。******精辟透彻的分析,准确地抓住了敌将的心理弱点,为定下正确的决心,采取有效的战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有效的骄敌之法,致敌顺我之意
把握敌人的心理状态,了解敌人的心理之需,是善施纵敌骄敌之法的基本前提。纵敌骄敌方法得当,则可以达到作战目的,反之则难以达到作战目的。古代《兵经百言·法部·顺》中就讲:“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敌欲进,赢柔示弱以致之进;敌欲退,解散开生以纵之退;敌倚强,远锋固守以观其骄;敌仗威,虚恭图实以俟其惰。致而掩之,纵而擒之,骄而乘之,惰而收之。”其意是说,要根据敌人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心理需求,采取灵活的方法以应之,善于顺佯敌意,诱其就范,正中下怀。******在与敌争谋斗智中深谙此理。当东西两路敌人像一把巨大的钳子,企图夹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时,******直接给担负“诱饵”部队的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指示他:部队撤离时,老乡家的院子不要扫,缸也不要挑满水,“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要撤得仓促些!”不光要轻装物品,背包也可以扔它几个,撤得要慌忙一点,要立即出发!王近山按照******的指示立即向全纵队下达了马上转移的命令,一些破旧的装具、背包可以放弃,轻装前进,而且是接到命令就出发,边走边组织,边走边整理行装。这样,部队是出发了,留下了一些东扔西散的装具,甚至把几匹伤老病马连鞍鞭都不解地散放在大路边上,一片狼籍,一看就会使人产生一种仓促撤离的分析判断结论。果然,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看到这一切,心中暗自得意,原来解放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连我三师的影子还没见着就闻风而逃了。所以,赵锡田根本就没作任何分析,胸有成竹地咬住我六纵队的两个团紧追不舍,以求新功,再得奖赏。可赵锡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为自己的部队进展“神速”而洋洋得意时,殊不知他已经钻进了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小杨湖、阎集、大黄集一带预设的“口袋”。至此,刘伯承、******定陶战役的第一步,纵敌骄敌的作战计划已经顺利实现,为下一步达到中央军委提出的“如能歼灭影响必大”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三、把握有利战机,诱歼结合取胜
纵敌骄敌,只是实现作战目的的一个过程,因为纵敌骄敌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则靠卓有成效的战法和强有力的攻击。战法得当,攻击则胜,反之则败。所以,纵敌骄敌之后,关键就在于能否采取有效的战法,有力的攻击行动,在敌人还处于因受骗而懊恼或因不熟悉战场情况或不了解双方态势的时候就迅猛将其歼灭之。可见,此时作为部队的最高指挥员,能否把握最佳战机,能否采取最有效的战法和能否实施最有力的攻击,就成了指挥员指挥艺术高低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