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及其冲突
分析21世纪的中美关系,首先需要讨论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以及这两个大国由于坚持各自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之间发生利益的冲突。基于这样的描述,才能较为准确地制定以此为基础的战略,以及双方实施这些战略博弈的代价和收益。按照避免两败俱伤,使双方利益都最大化的思路,进一步据此来考虑两个大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的协同。
一、21世纪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
国家,对于国民,它是一个集体;而对于国际社会,它又是个体。推而广之到国际大家庭中,国家与国家之间,实际存在着全球国际主义思想和利他国行为,与国家利益主义思想和利本国行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冲突、合作、协商和全球共治,及国际主义的利他国行为,总是建立在各国自己的国家利益主义和利本国行为之上。只有存在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行为,才会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妥协、协调和合作等关系。因此,分析未来的中美关系,首先需要讨论的是,未来中美这两个大国,其各自的国家利益是什么。
(一)21世纪中国国家利益的觉醒
20世纪50到70年代,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垒时,中国曾经奉行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援助世界各国正义的革命斗争”等国际主义的理念。对于亚非拉欧也进行了抗美援朝、坦赞铁路、援非医疗队、扶持阿尔巴尼亚等利他实践。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的失败,加上带有一定的输出革命的色彩,这种理念在70年代末被终止。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虽然理论上总结的不多,实际上对极“左”的国际集体主义和国际利他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搞好,关键是提高自己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在国际关系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想分野上,中国向着国家利益主义理念进行了回归。整个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为争取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进行了艰苦的奋斗。
通常以为,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我认为应当从主观意志和客观结果来界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主体的是国家,是民族、人民、企业、家庭、党派、政权等的集合体。从主体讲,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国家这个主体对生存、安全、发展、繁荣和世界地位等的诉求,是一种主观的意志。从实际讲,国家利益,是这个国家对这种主观诉求见诸于行动,通过努力实现了的客观结果。从这样的角度加以区分,对我们深入研究国家利益是有益的。
国家利益,从内容讲,非常广泛繁杂,是关乎人民富裕,国家安全、强盛和国际地位,以及整个民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事项。在21世纪还剩下的近90年中,中国核心的,大格局的国家利益,即利益诉求方面的国家意志,我认为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在促进人民幸福方面,21世纪中国第一位的国家利益,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创造和增加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050年,或者更早一点的2040年,争取向中等发达富裕国家和地区标准看齐。前面已述,按当前美元价格计算中国2012年人均GDP6094美元,分别为当年世界人均GDP10139美元的60%,为中高收入中国台湾地区人均GDP19888美元的30.64%,只有高收入美国人均GDP49802美元的12.23%。在2040年时,如果中国GDP总量能达到90万亿美元,美国30万亿美元,届时两国假定人口分别为13.5亿和3.5亿,则中国人均GDP66666美元,相当于那时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美国人均GDP为85714美元,仍然比中国高出19048美元。
国家利益与个人和家庭利益是有区别的。但是,每一个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总和,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创业的自由,生活的幸福,生存和发展的安全。而一个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变,其国家利益就是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
从内容上讲,国家利益就是人民有体面的事业、工作和宽裕的收入,有简约但舒适的住房,国家提供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福利,形成城乡清洁生态优美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总之,国家利益就是使人民富裕起来,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是GDP的增加,未来中国国家的第一要务,还是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不动摇。
第二,在建设强盛国家方面,中国重要的国家利益,是在2020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2040年争取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强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制定三步走战略,实施改革开放,我曾经进行过计算,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38.5%,发展总体上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的68.5%,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英国200年、美国100年、日本70年工业化的道路。
中国在未来30年中,对内和对外投资规模将急剧扩大,并且贸易规模也将持续保持第一位,随着投资贸易结算储备等方面的需要,人民币将逐步成为世界货币。在全球形成美元、人民币和欧元三大支柱性货币,彻底改变以美元为主的世界货币体系。
中国到2020年时,在城市化、工业结构、技术竞争力等诸方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所有指标要求,以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十强之内。而到2040年,中国在知识信息、智能制造、无线互联网络、航空航天、生态环境、生物及新材料等方面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所要求的各项指标,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三强。真正成为列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强大国家。
第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确保和提高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保证中国的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一个民族和国家,其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国家对公民的亲和力,使得某一特定民族凝聚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版图和民族,大多是经过数百年、千百年,是通过民族的先辈们在分分合合、战争与和平、文化融合等历史的积淀下形成的。中华民族同样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锤炼,形成了汉人、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回人、壮人、苗人等56个特定版图地域的中华社会人群。在未来的世世代代中,56个特定社会人群凝聚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永不分裂,是中华民族的长期利益,也是中国长期和一贯的国家利益。
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文明看,在未来发展的长河之中,保持独有的本民族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传承,也是中国国家利益之所在。中国人是谁?中国人就是传承了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有中国各地域内的历史渊源,族群间联系交往、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生活习惯、社风民俗、社交往来、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类群体,在中国地域中集合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其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特点,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是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印度人等的区分之处。如果中华民族没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被其他文化和文明所彻底同化,则为特征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消亡。但是,中华民族特征的保持,不在于拒绝外来文化和文明的交流,而是要主动传承、发扬和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形成自己文化和文明的国家竞争软实力。
中国每一寸国土,包括领海和领空的统一和安全,不容侵犯,不容分裂。除此之外,实现海峡两岸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保证中国国土世世代代完整和安全的长远的国家利益。(1)西藏和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内部分裂祖国的行为,以及外部分裂中国的企图,从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上讲,是决不允许和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中国将通过平衡区域发展,缩小中西部发展差距,重点解决西藏和新疆等地人民群众的就业等诸问题,加大转移支付和横向支持力度,提高西藏和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政治与宗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在法律秩序的框架下活动等大政方针和措施,来强化民族认同和祖国统一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基础。(2)南海诸岛,以及东海******,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按照国际公约,其一定距离周围的海域,也是中国的领海。过去的共同开发,也只不过是权宜办法。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觉醒,以及周边个别国家无视中国的忍让,得寸进尺,侵占岛屿,中国不能再提所谓的“共同开发”。(3)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已经60余年,但是,同是中华民族,同属一中。大陆和台湾之事宜,是中华民族一中内部兄弟之间的事务。中国大陆将通过发展与台湾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大陆本身努力缩小陆台发展差距,经过两岸政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中华民族大陆和台湾统一的大业。
第四,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看,确保资源不断和足够的供给,包括资源及其他进出口货物运输顺畅,是中国可持续和安全发展的国家利益。这点,我们在经济安全中已经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从一个民族长远的安全来看,需要保证其有充分的活力,在国际经济和社会中,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以及在可能战时的动员和战斗能力。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就谈不到获得和保持应有的国家利益。这方面的安全和可持续性要求有:
(1)保持一定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的素质,是一个大国经济和社会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重要基础。人口素质方面,中国人的智商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处于世界前列。主要是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和社会生活能力。
从中国领土和领海安全角度看,虽然现代战争所用人力可能相对越来越少,但是,领土之争,最后可能还需解决兵源问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可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一旦战事发生,我们就无可用兵源。而且,对独生子女强制征兵,并参战将遇到战斗能力弱,缺乏合作精神,遗属养老之忧,家庭永久创伤等一系列难题。
(2)保持和增强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等活力。技术创新是形成大国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既要形成政府支持,科研院所研究的创新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创新群体的创新体系。从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来看,70%的技术创新,来自于中小企业。而创业活动是否活跃,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每千人口小微企业数量等状况,反映的是国家的就业、收入、市场和竞争等活力。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注意创办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政府年检等管理体制、税费负担、技术融资、小微企业信贷等创新和创业环境是否宽松。正是这些体制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这个国家失去活力和竞争力、失业率攀高、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失去安定等国家不安全结果。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各国的动荡,就是这些国家创新、创业等活力不足,失业率高企的后果。
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科学进步赶超型战略,通过提升第一次现代化的质量,加速第二次现代化的进程,走赶超型的科技创新道路,处理好科技创新中的一些重大关系,通过改革,建立起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使科技进步与其大国地位相适应,2040年时,至少应当进入洛桑学院排名的前五位,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科技竞争力的强国。
第六,保持中国社会的安宁和祥和。社会稳定,既是经济建设成长、改善生态环境、人民安居乐业、推进体制改革、发展文化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国家的必要条件;也表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安全状态。无疑是重要的国家利益。毫无疑问,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人民能充分就业,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也要建立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社会生活安全体系,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从现代世界各国及国内发生的问题看,维护社会安定,首先,要对极端宗教和极端恐怖主义组织进行的危害生命、制造混乱、分裂国家的恐怖活动进行打击。维持宗教和社会正常的秩序。其次,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地方政府等在经济建设中,征地拆迁,发展与环保等方面要合理公平,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用调解和司法手段处理矛盾,禁止强征强拆,随意动用警力,甚至黑恶势力参与征地拆迁。许多上访是因为补偿不合理、不公平,以及暴力征地拆迁造成的。最后,政府的行政和执法,特别是征地拆迁、污染事故处理等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和接受民主监督。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只要制定规则的透明合理,办事程序公开公正,都可以化解。社会不安定问题会大大减少。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保持一个长久的社会安宁,人民****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维护稳定的方式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