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纳税筹划
15025500000029

第29章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2)

5.稿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运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1-30%)×2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每次收入额×20%

8.财产租赁所得

(1)每次(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适用税率

(2)每次(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适用税率

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是,对于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9.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

10.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每次收入额×20%

11.其他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每次收入额×20%

七、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义务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具体计税办法如下:

(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八、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部委和中国人民解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11)对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12)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13)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部分规定的标准,被拆迁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

(14)经******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其他所得。

九、征收管理

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和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两种计征办法。其中,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1.纳税申报

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1)自2006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5)******规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除自行申报纳税的情形之外,一律实行代扣代缴。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应该在取得所得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该在户籍所在地税务机关或指定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在两处以上取得的所得,按照“税法”规定需合并计算纳税的,由纳税义务人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可在其中一处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义务人要求变更纳税申报地点的,须经原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2.个人所得税纳税期限

扣缴义务人、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每月应纳的税款,都应当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第二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一、工资、薪金的一般筹划思路

因工资、薪金和奖金收入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收入不均衡,某一时期的收入非常高,就要适用较高的税率,而另外时期的收入很低,适用的税率也较低,甚至没有超过免征额不用缴税。这种情况下,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将会超过其应该承担的税负。故个人工资、薪金收入的纳税筹划的一般思路:采取推迟或提前的方法,将各月工资收入大致拉平;纳税人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动报酬。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尽可能每月均衡发放工资,从而减少工资薪金所得适用高档税率征税的部分,同时能比较充分享受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即将每月收入平均分摊,这样就可以少缴税款,获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例6-1】2009年甲公司采取销售人员绩效与薪酬挂钩的方式为公司销售部门员工发放薪酬。由于甲公司属于季节性生产和销售差别明显的企业,销售旺季集中在每年7月和8月。假设公司销售部门员工刘某6月和7月工资均为8400元,其他月份工资均为2500元。2010年,该公司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按上述方式发放薪酬。

方案二:将各月薪酬按年估计总工资额平均发放,最后一个月多退少补。

从节税的角度,该公司2010年应选择哪套方案?

解两套方案进行分析

方案一:按上述方式发放薪酬,该方案下,刘某各月应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6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8400-2000)×20%-375=905元

7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8400-2000)×20%-375=905元

其他各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500-2000)×5%=25元

全年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905+905+25×10=2060元

方案二:将各月薪酬按年估计总工资额平均发放,最后一个月多退少补。各月平均工资3400元,12月工资为4400元。工资总额与方案一相同,各月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1—11月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400-2000)×10%-25=115元

12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400-2000)×15%-125=235元

全年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115×11+235=1500元

比方案一节税=2060-1500=560元

通过计算可知,该公司应当选择方案二。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纳税筹划

根据《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当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因此,若该商数刚刚超过个人所得税的某一计税级数,就要按高一档的税率计税,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个人收入的增加却不及税收的增加,使得个人税后收入反而下降。同时,雇员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先进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6-2】某企业王某2009年的年终奖为6050元,12月份的工资为2000元。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年终奖为6050元。

方案二:年终奖减为5990元。

从节税和增加收益的角度,该企业应当选择哪套方案为王某发放年终奖?

解两套方案进行分析

方案一:年终奖为6050元,该方案下,王某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6050÷12=504元

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

应纳个人所得税=6050×10%-25=580元

年终奖的税后收益=6050-580=5470元

方案二:年终奖减为5990元,该方案下,王某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5990÷12=499元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个人所得税=5990×5%-0=299.5元

年终奖的税后收益=5990-299.5=5690.5元

比方案一少纳税=580-299.5=280.5元

比方案一增加收益=5.690.5-5.470=220.5元

由此可见,应当选择方案二。因为在临界点处适当降低年终奖发放金额,反而会增加个人的税后收益,企业应合理测算,选择合适的年终奖发放金额。

三、工资薪金福利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企业就可以把现金性工资、薪金转化为为职工提供的福利,通过各种补贴(如提供免费工作午餐、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的发放来增加企业的费用,降低员工的名义工资数额,最终降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

【例6-3】某商场饰品部主管小杨月工资6.000元。为便于工作,小杨在商场附近租房居住,租金每月1.000元。另外小杨每月的电话费、餐费分别是1.200元和2.000元。现在有人建议商场选择另外一套方案,即把工资、薪金福利化,为主管发放工资:基本工资每月4.000元,商场出资为主管租房居住,电话费实报实销,另外商场还给予主管用餐补助。从节税的角度,该商场应当如何选择?

解两套方案进行分析

方案一:维持以前的工资发放标准。在该方案下,小杨每月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2.000)×15%-125=475元

每月税后工资=6.000-475=5.525元

每月净结余=5.525-1.000-1.200-2.000=1.325元

方案二:工资、薪金福利化。该方案下,小杨每月纳税情况计算如下:

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4.000-2.000)×10%-25=175元

每月税后工资=4.000-175=3.825元

因为房租、电话费、部分餐费已经由商场给予了补助或直接由商场支付,所以方案二小杨每月的净结余要大于方案一。

第三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一、合理签订劳务合同,降低名义劳务费用

一般而言,签订劳务合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将一次劳务活动分为几次去做,这样每次的应纳税所得额就相对较少,相对较少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相对较低,计算税款加总后会比合并缴纳时税款税额少。

(2)合同条款中一定要说明谁来支付税款,支付方不同,最终的实际收益也不相同。

(3)最好在合同中将费用开支的责任归于企业一方。如此可以减少个人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同时也不会增加企业额外负担,相对较科学。

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一般情况下,接受劳务的单位只是定额地支付劳务报酬,纳税人的交通费、食宿费自己承担。但是,纳税人也可以和接受劳务单位进行协商,由对方提供食宿和交通费,然后通过适当降低劳务报酬的方法对接受劳务单位进行补偿。这样做使得接受劳务单位没有损失,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也没有减少,但由于劳务报酬(名义收入)的降低,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所以个人劳务合同签订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