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未解之谜之宇宙地球之谜
15027700000030

第30章 另类谜团(3)

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陈方引用《地理知识》的材料证实。该峡谷的大拐弯弧形条带,曾受到过来自多种方向断裂构造破坏和干扰,致使当时的地形极度扭曲,最终以大的拐弯套着小的拐弯,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使之拥有了集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于一身的特点。

6500万年似乎是各种专家研究的一个重点。这一时间至少有两大地质事件连接为链:四川盆地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

二者的时间均定格在6500万年,这一时间恰恰是恐龙在地球上瞬间消失的年代。对此,我国著名学者孙鸿烈、张学环与美国《科学》杂志用不同的手段加以了间接论证。

根据现代地质学中的板块理论,由于印度洋板块自南半球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并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这便极易导致古海洋封闭(新疆塔里木盆地就是古海洋),整个过程完成于8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

在陈方看来,依据以上事实,完全可以对四川盆地形成作出不同于前人的推断。在板块构造活动加剧时,若有一个行星撞击到了如今四川盆地的位置,加快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面俯冲的速度便在所难免,反过来讲,也就加快了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古地理图上已证明,青藏高原恰恰是从6500万年前迅速隆起的。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行星撞击就包括了喜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成为世界最高、最大、最年轻高原的所有秘史。

并非杞人忧天据说,古代有个杞国(今河南境内)人总担心日月星辰会掉下来打坏庄稼砸死人,甚至地也会陷下去,一天到晚总是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有位朋友见他这样,便拉着他一道去问懂得天地道理的人。

杞国人问:天会坏吗?

答:天是气体构成的,你每天呼吸行走都在气体当中,到处充满气体,不必担心。

杞国人又问:天是气体结合而成,那么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吗?

答: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组成的,只是会发光,就是掉下来,还是落到气中,你也不会有损伤。

杞国人又问:地会坏吗?

答:地是固体,充满了各个角落,那么多人踏来跳去都没问题,为什么要担心呢?

杞国人听了大为高兴,从此不再无缘无故档忧虑了。这就是有名的“杞人忧天”的寓言。多少年来,杞人被当作瞎操心的典型被嘲笑。

从现在来看,这位懂得天地道理的人未必真懂,杞人的忧天倒是有一定理由呢。

彗木大碰撞作为历史一页已经翻过,留给地球的警示启迪却发人深思:

——地球会遇上这种灾难性碰撞吗,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有朝一日遇上了,人类能够战胜吗?

——地球这艘宇宙飞船,会在这类宇宙事故中遇难吗?

像彗星、流星体这样的不安分子,到底有多少?对地球到底构得成威胁吗?

在这场角逐中,小行星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自从1801年元旦,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发现新行星起,就揭开了人类发现和研究小行星的序幕。从第一颗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整个19世纪,发现400个以上,到了20世纪,小行星的发现愈加频繁。到现在为止,天文学家已发现多达8000颗。其中已测算出运行轨道并编号的近3000颗。据估计,现代天文望远镜发现的小行星不到总数的千分之几。

虽为数众多,但这些小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最大的谷神星直径只有770公里,不到月球直径1/4,体积不足地球体积1/450,如果你登上小行星,能一目了然地意识到是在一个行星上,四周越远越向下弯,球形感油然而生。1937年发现的赫海斯小行星,直径不足1公里,只有泰山的一半高。因此到现在为止,小行星全部聚集成团,充其量只有一颗中等卫星的大小,同大行星的大小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这么浩浩荡荡小行星军团,多数都集中行走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越出这个范围的极小,但也有少数不老实的“卒子”,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时可以跑到木星以外的空间,甚至跨过土星轨道之外,近时却大踏步走进地球轨道里侧,甚至深入到金星轨道之内,为“近地小行星”,成为太阳家族的不安定分子,很可能是未来对地球的主要“杀手”。

近地小行星轨道偏心率一般比较大,从它与地球之间距离来说,最近时一般几百万公里至5000万公里,很少有贴近到百万公里的。1937年10月小行星赫姆,在地球外80万公里附近掠过,只相当于月地距离的两倍,1989年3月,也有一颗小行星飞到距离75万公里的位置,又远离我们而去,从辽阔的宇宙空间尺度来看,说它们与地球近在咫尺,也许并不夸张。这么多小行星在地球附近空间穿来穿去,确实让人捏一把汗。

经研究,这类小行星轨道偏心率大,与地球轨道之间的倾角也大,很多可能与短周期彗星有联系,有的可能就是改变身份的彗星残骸。两者最大区别似乎在于外貌,但我们知道,彗星一次次接近太阳后,“云雾状”的易蒸发物质渐渐消耗,最后可能剩下的是一个不能蒸发、不能发光的石质残骸。加之质量又小,很可能受到天体的扰乱振动影响,甚至改变方向直冲向地球轨道,造成自毁。

变成了行星的彗星残骸和被误认为小行星的彗星,都有不少例子,前者,如阿波罗小行星,后者,如查龙,两者是很难区分,没有太大的本质分别。

根据专家的看法,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以及超过600米的彗星,原则上都有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据天文学家计算,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公里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00颗,太阳系中,直径100米的彗星达100万颗,潜在威胁很大。

那么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碰撞几率如何呢?各方面估计不尽相同,出入也大。有人估计,平均几十万年或几千万年才发生一次,这对地球46亿多年的漫长岁月而言,可以用“司空见惯”来形容了。

——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

——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

——人的一生中的可能性20万分之一。

像彗木碰撞每1000万—8000万年有一次。

所以,所谓杞人忧天不无道理,所谓天地冲撞并不是危言耸听。应唤起天文学家和公众注意。

目前,从这一角度看,就算是百万分之一的机率,一旦小天体突袭地球,人类应抢先预报,测算轨道。对此,中国天文学家通过传媒公布了科学预测:未来100年之内,地球可相安无事,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李启斌和同事经研究,他们说到21世纪会有小行星三度“接近”地球,第一次是编号4179的小行星于2004年9月29日在距地球150万公里处一掠而去,第二次,2069年第2340号小行星距地球100万公里,照上一面,之后,又会于2086年重新来到105万~110万公里的地方拜会地球。人类可以用火箭来拦截、击毁使其改变轨道,保卫地球家园,使其不至在地面造成巨大的危害。

总之现代的地球人不会坐以待毙,等待灭绝。人类有能力保护自己!

天文蛋与彗星蛋太阳的运行对地球和地球上的动植物会产生直接影响,那么太阳系以外的天体运行会不会对地球和生长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产生极其微妙的影响呢?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一问题。

“天文蛋”及“彗星蛋”的屡屡出现,为这方面的研究,客观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88年3月18日午前发生日偏食,我国出现了两只奇特的鸡蛋,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兴趣。一枚是由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程莉云饲养的一只黄母鸡所产。蛋的大小等特征与往常无异,但蛋壳上却布满了稍微突起的白色斑点,这些白色斑点有规则地构成了一些星辰天体图案,其中的一些白斑与星辰相对应,牧夫星座与大角、女室星座与宿角一、狮子星座与轩辕十四、猎户星座与参宿四等星辰清晰可辨。另一枚发现于四川省的自贡市西矿区运输大队工会主席胡世骏的家中,其蛋的硬壳表面有7个突出的斑块,构成了相当规则的北斗七星图案。生蛋的母鸡在发生日偏食前3天,反常地停止了生蛋,显得烦躁,不太安定。

除这种天文蛋外,还有一种“彗星蛋”。

之所以把其称为“彗星蛋”,因为这是在彗星回归时所生下的一种蛋。

1681年在罗马出版的一份杂志上,报道了一则消息。1680年12月的一天,一只小母鸡生下一只奇特的蛋,在这只蛋上,清楚地显示出一彗星及彗星附近星座的图案。这颗彗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亮的大彗星。不过有关“彗星蛋”的记载多与哈雷彗星有关。

1682年,哈雷彗星出现时,德国马尔堡的一只母鸡生下一只鸡蛋,蛋壳上布满星辰。1758年,哈雷彗星回归时,英国一个乡村的母鸡也生下一只名副其实的彗星蛋,上面有哈雷彗星的图像,而且十分清晰。

1834年,希腊科扎尼的一只母鸡生下一枚彗星蛋,蛋壳上的图案很规则。母鸡的主人在高兴之余,并没有忘记名留青史,他把鸡蛋献给政府,后又转呈教皇。为此,一位画家为彗星蛋作了一幅木刻,以记此事。后来,法国人把它收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并附有证词,说明此蛋并非讹传。

1910年,哈雷彗星又回归,这次它的彗尾要扫荡地球,人们认为此事不祥。当彗尾扫上地球的前一天,法国的一只母鸡生下一枚彗星蛋,图案很好看,就是擦拭o也不会破坏图案。

彗星蛋果然与彗星,而且只与哈雷彗星的回归有关吗?

有人认为这纯属偶然,也有人认为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次哈雷彗星回归之前,有人就开始考虑搜求彗星蛋了。前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相继成立了调查小组。结果在1986年意大利的一居民家的一只母鸡生出了一只“彗星蛋”。

“彗星蛋”果真与彗星有关吗?它为什么那么少?有的母鸡也了解哈雷彗星或回归的前兆吗?何况天上的彗星那么多,为什么只与哈雷彗星有关呢?

星球大碰撞是星球撞击毁灭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渐渐地有了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1994年7月间发生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太空之吻”。

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直径约6公里,密度1克/立方厘米)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它被俘获并撕裂成21块碎片,这些碎片以每秒约60公里的速度撞向木星南纬43.26°-45°相当狭窄的环形区域。

7月17日凌晨4时15分,南非天文学家首先观测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第一块,也是最小的一块撞击木星的景象。

撞击没有引起燃烧,碎片为木星大气层吞没。

当天傍晚18时30分,在上海佘山天文台,我国第二大口径(1.56米)的天文望远镜摄下了第一张木卫1号的照片。19时36分20秒和19时43分32秒,成功地观测到彗星第四块碎片撞向木星,木卫1号两次增亮。亮度增强了8倍。碎片接触大气层的摩擦和碎片的撞击产生的火球使木卫1号两次闪亮。

午夜23时15分,木卫1号又一次闪亮:第5块彗星碎片撞了上来。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已观测到5块碎片撞入木星,虽然这些碎片是21块中较小的,但在木星表面造成了相当于10亿吨TNT炸药的破坏创面。

18日3时30分,美国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顶上的全球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记录了彗星最大的碎片(第7块)撞击木星的经过。

该碎片直径3.2公里,撞击释放了相当于2.5万亿吨TNT炸药的能量,产生的亮度超过了木星整体。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女天文学家露西·麦克法登说,这块碎片巨大的冲击力造成的痕迹十分明显,其落点上空出现了由尘云构成的抛物面。

19日凌晨3时26分,直径与第7块相近的第8块碎片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飞速而来产生的能量(6万亿吨TNT)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能量的几倍,产生的亮度瞬间超过了整个木星,引起的抛物面灰云达地球般大小,剧烈的爆炸造成的瞬间温度约30000℃。

19日晚6时30分,最强烈的碰撞发生了!第9块碎片与第7块大小相仿,巨大的创面位于木星南半球东北缘,留下的暗斑直径达3万公里。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亿颗广岛原子弹。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观测到,撞击产生的巨大火球与随之爆发出的余辉范围达3个地球那么大。美国天文学家指出,撞击改变了木星的基本外观,并在木星表面形成了黑色疤痕。“疤痕”中有多种气体混和物和大量尘埃粒子。

对日,发生最壮观的一幕:第14、15、16块碎片于4时起相隔10小时撞击在同一地区。第14块碎片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坠向木星,随之产生的火球上升到数百公里的高空。第15号彗核撞向木星大气纵深处,火球上升到2000公里的高度,尘云直径相当于地球的3倍。第16块碎片碰撞产生的亮度是第14块的2倍,并产生了持续15分钟的爆炸。

21日晚11时04分,上海佘山天文台观测到的木星已伤痕累累,各个撞击创面直径超过二万公里,其中最大的直径估计有3万公里,其容积大大超过地球体积(地球直径为13000公里),与此同时,木星周围的木纹型云层出现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