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15029700000015

第15章 走进人体(4)

生命的主宰——心脏

心脏是人体生存的关键环节。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心脏的辛勤工作。一旦心脏发生病变,停止了工作,血液就会停止流动,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不能维持,人就会迅速死亡。有时,这种情景只发生在几秒钟内。

心脏位于胸腔内中部偏左,外形似桃子,大小如拳头。如果你将手轻轻放在左侧胸壁、****下方周围,就会触到有节奏的心脏跳动。心脏内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被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部分,这样,心脏就有了4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右心房,心脏结构示意图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右心室。心房连通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如抽水机活塞一样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人们的心脏一缩一舒,按一定规律有节奏地跳动着,将心脏内的血液射到动脉中。正常成年人平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心脏每跳动1次大约射出70毫升血液到大动脉。按此计算,成年人每昼夜心脏就要跳动10万多次,全心射出血液7000多升。如果强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可加快到每分钟180~200次。由此可见,心脏是多么的辛苦和勤劳!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而心脏发育又不够完善,收缩力较弱,跳动1次射出的血液就少些,所以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适应身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心跳越快。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较慢,大约每分钟50~60次。心脏收缩更有力,比较少的心跳次数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提高了心脏的贮备能力。

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收缩是工作,舒张是在休息。心脏每搏动一次约需0.8秒,其中收缩只占0.3秒,舒张占0.5秒。看来心脏很注意劳逸结合的。

生命之海——血液

我们把血液视为生命之“海”,是因为人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如果1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血液的成分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诞生地——原始海洋的成分很相似。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如果把血浆比喻为海水,那么,血细胞就好比航行在大海中的小船。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约91%~92%,还含有少量很重要的物质,如7%左右的蛋白质、0.1%左右的葡萄糖、0.9%左右的无机盐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激素与酶等。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输送养料和废物,使人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成为红色。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比红细胞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白细胞的种类很多,血浆中的水分里溶有不同的物质,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如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有吞食病菌、保护健康等作用。血小板的数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30万个,它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实际上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碎片。

血液中的血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个小时,有的可以活几年;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10天左右。造血器官不断地工作,产生新的血细胞,来补充衰老死亡的血细胞,使血液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维持相对恒定。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伴随着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将氧气和各种营养输送给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到一定部位清除体外。

血液的运输功能还能保持细胞生活的流体环境相对恒定,从而保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医生常常把验血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参考。

血液还是人体的“警卫员”。某些白细胞能吞食入侵的病菌;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受伤出血时,靠血小板的止血、凝血作用堵住伤口。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血液对于人体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此外,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能将体内深部器官产生的热运输到体表进行散发。

生命的运输线——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与全部血管的完整封闭式管道中,作周而复始的流动,也叫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循环示意图即“血泵”,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则是血液运行的主要干道。

血液在全身的流动,就像一支“运输队”,运输着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房泵出,流经大、中、小、微动脉直至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并将组织细胞的局部代谢产物运走,再通过微静脉、小静脉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部分的血液循环称做体循环。体循环的结果是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肺循环是将流回右心房的静脉血,经右心房泵至肺动脉,至肺毛细血管部位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摄取氧气,弃去二氧化碳,再由肺静脉流回至左心房,这就是肺循环。肺循环的结果是将右心房排出的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气等的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组成身体的一条完整的环形运输线。血液循环一旦停止,则会造成运输障碍,脑、心、肾等是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而耐受力又低的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脑,缺血3~10秒会意识丧失,缺血5~10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或死亡。

生命的物质交换站——微循环

人体的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有毛细血管,迂回曲折,相互交错成网。

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其壁特别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层细胞的间隙可允许一些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腔特别细小,管径只有千分之九毫米左右。最细的毛细血管整个管壁仅由一个上皮细胞围成。毛细管腔内的血液流动也特别缓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泛。例如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人,如果将其全身肌肉中的毛细血管连接在一起的话,其长度足够绕地球一圈的。

微循环血液速度调节,主要依局部组织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乳酸、组织胺等)的浓度及激素水平等进行。例如,当组织处在安静状态时,代谢速度较慢,代谢产物较少,局部的毛细血管网大部分关闭,血液减少。经一定时间后,由于局部血流的减少,又使局部代谢产物蓄积,毛细血管网广泛开放,加快血液速度,以运走蓄积的代谢物。

输送血液的压力——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因为血液使血管充盈,则对血管壁造成一种侧压力,就叫血压。它来自于心脏收缩时释放的能量。由于血血压检测是人体健康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在沿着血管流动的过程中,需不断克服阻力,消耗能量,所以血压在循环过程中是逐渐下降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压,是血管壁受到的侧压力与大气压之差。临床上一般是用血压计在上壁的肱动脉处测量。血压的单位过去用毫米汞柱表示,如今使用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千帕(kPa)”来表示。动脉血压在心脏一缩一舒的过程中也是变化着的。一般在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心脏在舒张时,动脉血压所降到的最低值就叫舒张压。医生一般在测量之后,就用一分子式形式记录下来,例如16/10kPa,就代表某人收缩压16kPa,舒张压是10kPa。健康成人的血压正常值一般是收缩压13.3~16kPa,舒张压8~10.7kPa。如果收缩压持续高于21kPa,或舒张压超过12kPa,则是高血压;如果收缩压持续低于12kPa,则是低血压。老年人因为动脉管壁硬化,弹性较差,易患高血压。如果血压过高,心脏负担过重,久而久之,易出现心力衰竭,另外血管内壁也易受损伤。例如脑血管受损出血,造成脑溢血,危及生命;如果血压过低,又会造成供血不足,使器官组织缺血,尤其是肾、脑、心等。

血型——细胞膜上的特性标志

根据人类的外表颜色特征,可将人类分为许多类别,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由于人类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等)膜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的不同,使它们各具特征性抗原。根据细胞特征性抗原的不同或者有无,可将血液分为若干血型系统。目前已经科学研究确认的仅人类红细胞的特征性抗原至少有15个类型,也即有15个血型系统(如ABO、RH、lewis等)。其中ABO血型系统是发现最早与临床医学关系最密切最常应用的。

早在1890年,人们就发现人类红细胞膜上可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人类血清中也存在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ABO血型系统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的A和B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分为A、B、AB、O等4个基本血型。红细胞膜上仅具有A凝集原的就是A型血;仅具有B凝集原的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均具有的就是AB型血;O型血者无A或B凝集原。实验研究还发现,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结合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结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在血管中发生溶血反应,所以A型血里无抗A仅有抗B凝集索;B型血里仅有抗A凝集素;AB型血里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血里同时具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在临床上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凝集原与受血者的抗凝集素有无凝集反应,所以最好是同型输血。O型血素有“万能代血者”之称,因为它不含有A或B凝集原;而AB型血又称“万能受血者”,因为它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考虑到人类除ABO之外,还有许多血型系统,所以临床上输血之前都要做配血试验。人的血型是遗传所得,终生不改。

那么,血型是怎样遗传的呢?原来,血型是由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ABO血型系统是由A、B和O等3个基因所控制。在每条染色体的某个点上都必然有1个A基因或B基因或O基因,三者必居其一。其中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因子,而O基因是隐性因子。所谓隐性因子就是伴随A基因或B基因而不会表现出来的基因。我们知道,子代的遗传特性根源于父母双方性细胞的染色体。就是说,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如果子代从父母那里得到相同的血型基因(如A和A或B和B),称为纯合子;如果不相同(如A和O或B和O),称为杂合子。纯合子表现为与父母相同的血型,而杂合子则表现为显因子的血型。所以人体内所具有的血型遗传基因和血型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相同。其规律是:具有AA或AO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表现形式为A型;具有BB或BO遗传基因的人,血型表现形式为B型;具有AB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为AB型;而只有OO遗传基因的人,才表现为O型。

根据这样规律,我们就可以由父母的血型推断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和不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液循环的通路——动脉和静脉

汽车在公路上才能行驶;火车在铁轨上才能奔驰;即使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飞行的飞机,也只能占据自己的飞行航道中规规矩矩。不然,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动脉和静脉则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动脉和静脉(当然还有心脏和毛细血管)共同结成了一张封闭式的网络,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通路。

人体是一个对称性的结构,因此,动脉的分布也大致遵循此规律。如左臂有一根肱动脉,右臂同样也有一根。动脉将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带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它所携带的是含氧浓度极高的动脉血,故其颜色是鲜红的。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后,便向以心脏为中心的四周蔓延。有通向颈部至头颅的;有指向四肢的;有进入腹腔脏器中的;当然,也有一些分支返回,营养心脏本身(称冠状动脉)。这些动脉常有1~2根静脉和神经纤维伴行,随着向远端行走,渐渐变细,细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网,此时已到达它的目的地——如胃、肠、手指尖、皮肤等器官和组织中。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将携带的氧传递给周围组织,并带上周围组织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微静脉。

静脉与动脉相反,它始于毛细血管,终止于右心房。在向心脏汇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周围的属支,所以,变得越来越粗。因静脉中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故颜色呈黑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