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自身的人体科学(A卷 新编科技大博览)
15029700000027

第27章 人体探秘(3)

孪生之谜

世界上大约每100宗分娩中就有一宗是双胞胎,其中四分之一又是同卵双生。同卵双生婴儿一定是同性的,他们不仅相貌极其相似,就连经历、爱好也常常相同。为此,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对此都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自己是孪生又专门探寻孪生之谜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尼乌曼教授,搜集了许多动听、有趣,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例子。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对从小就被分开的孪生子,分手39年后又相遇,两人发现彼此都受过法律教育,同样爱好机械制图和木工制作,更令人称奇的是,两人的前妻同名,儿子同名,甚至续弦妻子的名字也相同。除此之外,他们还都喜欢去佛罗里达州的彼得堡度假。

还有一对从小分开的孪生姐妹,十几年后两人相约回家,并约好在车站见面。其中一位临时决定去剪发,见面时,她吃了一惊,想不到姐姐也同样剪了短发。两人还穿着同样的上装、同样的裙子、同样的皮鞋,提着同样的手提包!这使她俩惊愕不已。

美国还有一个三胞胎兄弟,1961年出生后,分别被三个不同的家庭所抚养。1980年,他们重逢了,彼此发现三人虽然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但是却有许多相同的习性,比如:喜欢吃意大利餐,喜欢听柔和的摇滚乐,还喜欢摔跤;

细胞分裂而且三人的智商虽然都很高,但数学同样都不及格。同时,三个人都接受过精神医生的治疗,甚至三个人重逢时,大家拿出的香烟也是同一个牌子。

近年来,我国在开展双胎或多胎的遗传研究中,也发现不少这种神秘的同步信息。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对40对孪生子的调查中,发现了一对孪生姐妹的情况:一次姐姐在校参加考试,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头痛并伴有恶心现象,当时孪生妹妹正在看电影,也突然感到头部胀痛,想呕吐,她只好中途退场。又有一次,妹妹在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正在家孪生子是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相同的受精卵而产生的中做家务的姐姐也突然感到腹部疼痛,等妹妹做完手术,姐姐的疼痛顿时消失了。

从双胞胎身上的这些奇特现象中,人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双胞胎在心灵上的沟通是怎样进行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同病相怜”、“心心相通”的呢?这些也正是科学家努力探求的问题。

人体会发光吗

人体会不会发光?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可笑,人们从来就没有见过人体发光,那还要问吗!但是,科学研究借助特殊仪器已经发现,人体会发光,而且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发光,只是这种光太微弱了,以致一般人都无法用肉眼看见它。

人体发出的这种光令人没有热的感觉,因此称为“冷光”。它是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信息。实验发现,不同的机体有着不同的发光强度。身体强壮的人,发的光强度较强,体弱有病者,发光强度较弱;爱好运动和体力劳动者,发光强度较强,脑力劳动和很少活动的人,发光强度也相对较弱。据研究测定,青壮年人的发光强度比老年人强一倍左右;而老年人与少年人相比,发光强度则相差不多。

同一人体表面,各处的发光强度亦不相同,但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在一个手上,手指尖的发光最强,其次是手虎口,再次是手心,最弱是手背。就同一人体而言,上肢的发光强度比下肢强。

研究还发现,人体所发出的冷光与人的生理状态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关系。例如,人处于疲劳状态时所发的光就较弱,而在精力充沛时所发的光就较强。当人体注射或服用高能量的药物后,其体表的冷光也会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人体的这种冷光与生命活动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一个健康的人体,其体表左右两侧相应的部位所发出的冷光是对称的、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如果生病,就会失去平衡,出现一个或几个与疾病有关的特定发光不对称点,称为病理发光信息点。因此,检查人体体表各个发光信息点的发光情况,是否对称,就可以推断此人是否有病。确定这个发光不对称信息点出现的部位,就可以诊断出所患的病症。例如,研究已得知,发光不对称点出现在涌泉穴部位的,一般是患肾炎;发光不对称点出现在足趾的大敷穴上,患的是肝炎等等。

深入研究人体冷光与人的生理状态以及器官情况,神经系统、经络血脉的关系,将为医学进步增添光彩。

牙齿是实心的小石子吗

人体之中最坚硬的部分是口腔中的牙齿。粗粗一看,牙齿如同一粒粒实心的小石子,其实它的结构并不那么简单。

牙齿从外形上看,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暴露在口腔内的是牙冠,镶嵌在牙槽里的部分是牙根,而牙冠和牙根的中间部分则是牙颈。最重要的是,牙齿的内部和外面的结构并不一样。

牙齿的外面一层是光亮坚硬的珐琅质,其硬度大大超过钢铁。珐琅质里面是牙本质,再往里是牙髓腔,牙髓腔内充满了血管和神经。

珐琅质主要起保护牙齿的作用,虽然异常坚硬耐磨,但最怕酸性物质腐蚀。如果一个没有刷牙习惯的人,牙缝中长期被细菌和食物残渣附着,由于细菌对食物残渣的分解作用,会产生酸性物质,突破坚硬的珐琅质防线,将牙齿蛀成一个大龋洞。这些龋洞一旦成了细菌和食物残渣的大本营,便会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牙齿将被越蛀越深。

当龋洞深入到牙髓腔时,里面的神经便暴露在外,只要一吃东西就会感到疼痛难忍。所以,千万别将牙齿当做实心小石子看待,而应该懂得去保护它。

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喝水喝得多,排出的尿液就多,喝得少,小便就少。看来,进入人体的水分变成尿液很简单,其实这中间要经过许多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在肾脏中完成。

肾脏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子,它长在腰后部的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大小如拳头,形状很像蚕豆。肾脏的结构分为生尿和排尿两部分。产生尿液的部分叫肾单位,它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肾小管是位于外面的一段弯弯的管子。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就像被筛子过滤了一遍,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被滤到肾小管中,于是就形成了尿液。

许许多多的肾单位,把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脏的排尿部分——肾盂,然后再通过输尿管进入到膀胱。

膀胱好像一个充满韧性的气球,主要作用是贮存尿液。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受到膨胀性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到大脑,大脑便发出“排尿”的命令。这时候,膀胱顶部的肌肉首先收缩,尿液出口处的括约肌开始放松,这样,尿液便源源不断地流向尿道,排出体外。

为什么胃不会消化自己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要经过口腔和柔软的食管,然后进入到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胃。胃像个口袋,是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它能蠕动,把食物磨烂。它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使富含纤维的食物变得十分柔软,还能增强胃蛋白酶的作用;胃蛋白酶能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便于人体吸收的氨基酸。胃的消化能力十分惊人,科学家曾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放到狗的胃里,几个小时以后,青蛙便不见踪影——被消化了。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胃液能消化掉肉,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胃不会被消化掉呢?原来,胃除了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还能分泌一种粘液物质。这种物质是胶冻状的,粘稠度很大。一般认为,粘液物质会在胃的内表面形成一层粘稠的粘液膜,可以保护胃表面不被坚硬食物损伤;同时这种物质是弱碱性的,可以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消化和腐蚀作用。

此外,胃壁细胞会不断地更新换代,老的从胃壁表面脱落下来,新生的马上取而代之。据估计,每分钟大约有50万个胃壁细胞脱落,每3天胃壁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所以,即使胃的内壁受到一些伤害,也可以及时得到修复。

通常,胃酸和胃蛋白酶是不会对胃壁进行消化的。可是,在大量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后,胃粘液膜和胃壁细胞容易受到损伤,使胃壁被分解,引起胃溃疡。

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能进行输血

很久以前,人类根本不知道有血型这回事,病人需要输血,任何健康人都可以输给他,可是这样一来,很多输进血的病人,病情反而迅速恶化,甚至莫名其妙地死去。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血液中一定含有某些不为人所知的物质,是引起输血事故的根源。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直到1902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兰特斯坦纳,终于揭开了血液的秘密,提出了血型的概念,并把人类的血液分为O型、A型、B型和AB型四大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血型不合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会引起血液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皱缩变形,引起生命危险。这是因为血浆里含有能起粘合作用的凝集素,而红细胞里则含有能被粘合的凝集原。凝集原有2种,A和B;凝集素也有2种,α和β。A和α、B和β是两对冤家,碰到一起就要打架,扭在一起产生凝集反应。

输血时,输入的血浆内所含的凝集素被病人体内的大量血浆所稀释,并且很快被破坏,不会兴风作浪,独有藏在红细胞里的凝集原,输到病人体内后到处走动,遇到冤家就要出乱子了,所以血型主要根据红细胞里凝集原来决定。

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4种:凡红细胞里含有凝集原A,血浆里含有凝集素β时,为A型;红细胞里含有凝集原B,血浆里含有凝集素α时,就是B型;红细胞内既含凝集原A又含有凝集原B,而血浆里一种凝集素也不含时为AB型;红细胞里不含任何凝集原,血浆里有凝集素α和β存生时,称为O型。

由此可见,人体自身的血液里A和α、B和β两对冤家没有碰在一起的机会;A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的病人,因为这时输入的红细胞内含有凝集原A会和B型血的病人血浆中存在的凝集素α相遇,同样道理,B型血也不能输给A型血。

血液仅仅是红色的水吗

人体的血液是鲜红的,看上去好像加入红色染料的水,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把一滴血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一些其他成分。

红细胞好像中间凹陷的微型红盘子,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血液经过肺部时,红细胞携带着吸进的新鲜氧气,随着血液流动送到身体的四面八方。在返回途中,再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废气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静止时为球形。在活性状态下,白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内。按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粒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异物的能力,并能直接杀死细菌,在人体内起重要的护卫作用。嗜酸粒细胞内含有组胺酶、水解酶等,可减轻过敏反应,并有杀伤寄生虫的本领。嗜碱粒细胞含有肝素和慢反应物质等。无粒细胞中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功能多与免疫有关。另一种无粒细胞是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内能分化为巨噬细胞。

血小板的形状很不规则,具有凝血功能。当人体受伤出血时,血小板纷纷拥向伤口处,分泌出特殊的凝血物质,使伤口处的血液凝固,避免继续出血。有些人因为血液中缺少血小板,伤口处的流血就很难被止住。

血液中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外,还有一部分是“无形成分”组成的血浆。血浆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酶和维生素等。

为什么头发会分叉

乌黑发亮的头发,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是健康的标志。我国古时候惯用“青丝三千”来形容头发之多。实际上,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12万根。

人的头发长短不一,最长的可达2米多。有些人头发的末端会一分为二,甚至形成几条细丝,医学上称为“毛发纵裂症”,也就是俗称的“头发分叉”。

好端端的头发为什么会分叉呢?原来,每一根头发都是由毛干和毛根组成的。毛干是露出在皮肤外面的部分,从外表到中心可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毛表皮”,最薄;里面一层称为“皮质”,最厚;中间一层叫“髓质”。毛根埋在皮肤里,外面包着筒状的毛囊,头发就是从毛囊里长出来的。毛表皮是由许多死去的角质细胞和角质蛋白组成的,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因为毛干是已经死去的细胞,所以人们在理发时一点也不感到痛。头发越长,头发细胞死亡的时间越久。科学家已经查明,造成头发分叉的主要原因是,头发中两种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明显减少,使毛发质地变脆,比较容易裂开。

此外,如果经常烫发,经常使用电吹风,常常用强碱性肥皂洗头,会使头发中的油脂减少,头发也就容易分叉了。身体弱、营养差的人,头发细胞活着时就“先天不足”,得不到正常发展,死后也容易分叉。

发现自己的头发分叉了,可多吃些黑芝麻、核桃和鸡蛋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头发生长必需的氨基酸、铁质等营养物质。

老年斑是怎样形成的

老年人的脖子、手背、面部两侧和上肢等部位,常常会出现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棕黑色斑点,这就是老年斑。它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通常,这些恼人的斑点是在50岁以后悄然出现的,可是有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已过早地出现了老年斑,而有些人却要到60岁以后才出现这些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