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管理沟通实务
15033800000038

第38章 跨文化沟通(2)

2.按文化主体进行划分

我国文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主体地区,每一个大的文化区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亚文化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长江文化是南方的主体文化,又可划分为吴越文化、闽越文化、岭南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滇文化、黔文化、江淮文化、桂文化等地方文化。黄河文化是北方的主体文化,又包含了关东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西域文化等。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聚合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构成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陆大道在论述中华文化的区域差异时,将中华文化分为七大文化圈:

(1)东北文化圈。东北文化圈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满汉民族大融合的多元文化区,是具有关东特色的农业文化。

(2)游牧文化圈。游牧文化圈包含内蒙古文化区,其文化深沉、豪放;北疆文化区,其文化热情、开朗;南疆文化区,其文化欢快、活泼。

(3)黄河流域文化圈。黄河流域文化圈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典型的有齐鲁文化,它包含了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墨家文化、纵横家文化,但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其突出特点是正统性、传承性、稳固性和辐射性。齐文化的特色为祟物利、卑义礼,尚变革、恶守常,重兼容、轻一统;鲁文化讲究礼义廉耻,追求完美人格,提倡忠诚爱国,推祟勇敢务实。此外,中原人杰地灵,有大量名山胜迹,有繁荣昌盛的文化艺术和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燕赵文化具粗犷、豪放、激越、慷慨的锋骨侠风;黄土高原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与宗教文化以及黄土高原人特有的豪放、开阔、慷慨、激昂的心理氛围等。

(4)长江流域文化圈。长江流域文化圈的特点为纤细、文雅、秀美、精巧、机智。其中吴越文化区以典雅秀丽的文化景观和细腻、婉转、圆润、悠扬的音乐艺术为特色;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兼容并包、渴求开放,追求和谐、讲究休闲,具有多元性、多重性和延伸性;荆湘文化区则保留着浓郁的楚文化内涵,尤其湖湘文化中,蕴含着一种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鄱阳文化兼具中原文化的朴实奔放、岭南文化的文雅秀丽和吴越文化的精巧细腻等特点。

(5)闽粤台文化圈。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特征,同时又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并具有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多元文化区。

(6)云贵文化圈。该文化圈包括云南、贵州及广西等省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处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过渡地带。

(7)青藏文化圈。该文化圈中,西藏文化景观具有强标志性、超稳定性和神秘性等特点,并以纯真散漫、豁达开朗、勤奋坚毅为其特有的民风。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力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握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五、主要国家典型文化的特点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俗习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他人沟通时,既要注意地域文化的不同,也要注意国家、民族习惯的不同。作为管理者要注意,遇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要研究一下他们的文化特色,这样可以避免犯忌讳,比较容易达成目标。

1.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可以比喻成麻婆豆腐。餐桌礼仪上,谁坐主位、谁坐次位,都是权力、关系的线索。“麻婆豆腐”本身就体现了首创这道菜的人名,传递出人情味和亲切感。这道菜的原料是普通的豆腐,加入佐料后,马上变得味道鲜美。这跟人际关系一样,普通平淡的关系,一旦被确认为朋友,马上变得特殊,相处起来别有滋味。

2.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可以比喻成水蜜桃,皮薄、汁多、核硬。“皮薄”代表美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很容易建立,走在美国街头的外国人常常有美国人向他们问候致意;“汁多”代表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表现自己独特的一面;“核硬”就是强调隐私,虽然人际关系容易切入,但到一定程度时,个人隐私空间是无法进入的。

3.英国文化

英国文化常被比喻成教科书,教条而正统。英国人特别重视繁文缛节,世界上大多数行政体系都是他们设计的。英国人自以为非常完整的行政体系是一种规矩,所以与英国人做事情不要走捷径,不要绕弯子,也不要和英国人打擦边球,他们喜欢一板一眼,这是英国人的习惯。英国人体谅对方,做事尽善尽美。初见面以握手为礼,不常拥抱。待人客气有礼,不论职位高低,都以礼相待。他们很注意风度,所以尽管有不同意见,也不让他人难堪。

4.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可比喻成海绵,能大量吸收外来文化。有人估计日本的绳文文化只相当于中国的仰韶文化,但在数百年间便跃进到接近先秦文化的水平,而这段路程中国走了两三千年;西方从文艺复兴到殖民主义时代经过了数百年时间,而明治维新却只有数十年。这种极其成功的文化上的跃进在世界上除日本外无第二例,充分显示了日本民族的聪明才智。

5.法国文化

法国文化可比喻为玫瑰花,浪漫但傲慢刺人。法国人喜好社交,社交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国人诙谐幽默、天性浪漫,看到愁眉苦脸的人会觉得胃疼。他们的纪律性差,当他们约会迟到时,不要感到惊讶。法国人比较傲慢,自尊心很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法国的最好。法国的时装、艺术和美食在世界上都是有口碑的。和英国人一样,法国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他们对艺术品和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情有独钟。

6.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可比喻为记事本。每个德国人都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满了和谁的约定、要做的事。记事本代表德国人的时间观是线性的,必须提前预约,遵守约定,在某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记事本还代表德国人的秩序观很强,解决问题都是以先来后到的方式进行。

德国人在社交场合上举止庄重,讲究风度,漫不经心的态度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社交场合见面一般握手,与朋友熟人相见会拥抱亲吻。德国人态度严谨,注重细节,对上司的命令必须服从。德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迟到或过早到都被视为缺乏礼貌。在商务谈判中对方会很固执,但只要认同条款,他们会严格执行。

第二节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跨文化沟通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最要保证。要真正实现跨文化沟通,一方面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树立世界意识,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兼容并蓄的胸襟,以宽容、平等、谦逊的态度相互接纳;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和研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除交往过程中的沟通障碍,保证跨文化沟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研究的核心是文化与沟通的关系。D.Hymes把沟通解析为十几个构成项目后,又归纳为八个大项,并用“SPEAKING”一词的八个字母来分别代表它们,提出对沟通事件的分析框架。本节使用该框架分析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S代表setting和scene,即背景和场合。前者指时间、地点等沟通活动发生的具体物质环境,后者则指抽象的、心理的环境,也可以说是社会和文化赋予背景的特定含义。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公开和私下、严肃和轻松等区别。同样的背景,在不同的文化中,有可能被视为不同的场合。什么场合适于进行什么样的沟通活动,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尽相同的规定。

P代表participant,即参与者。参与者的许多特征和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社会地位、出身背景等,都有可能影响沟通。在具体的沟通活动中,哪些特征和因素会对沟通产生影响,影响会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文化的取向。在有些国家(如朝鲜和韩国),年龄常常被人们看得比较重要,沟通也就因参与者年龄差异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样的情况在不看重年龄因素的文化中是没有的。

E代表ends,即目的,包括按惯例(即社会文化约定)所期待的结果(outcome)和各参与者的个人目的(goals)。文化不仅决定着按沟通惯例所期待的结果,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参与者个人的沟通目的。在极为注重人际关系的文化环境中,许多沟通活动的目的是建立、维持和发展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在那些强调个体存在的文化中,人们更多地用沟通来塑造自我、表现个性。这种差异甚至会存在于同一文化之中。

A代表act sequence,即沟通行为顺序,包括信息的内容(话题)与内容的表述方式和形式。不同的沟通活动会有不同的行为顺序,即使是同一种沟通活动,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行为顺序(尤其是在方式和形式上)也会各不相同。例如,说汉语的人在谈话中习惯于先说原因、理由,后讲结论或观点,而说英语的人却正好相反。书面沟通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写同类题目的文章,美国人的论述一般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而韩国人则倾向于相反的顺序。

K代表keys,指的是基调,包括说话的语气、表情、姿态等。基调有各种各样的,可以是认真的、嬉戏的、夸张的或嘲讽的,也可以是不动声色的或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的。一种沟通活动应当以什么样的基调去进行,能否在其进程中穿插或变换为别的基调,对此,文化因素时常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在正式场合作讲演或报告,其基调一般是认真严肃的;但是,相比之下,美国人的基调变化(如插入夸张、幽默等)就明显比东亚国家的人要多。这一差异在课堂教学的师生沟通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发现。

I代表instrument or channel,即媒介和渠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使用的是哪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如方言、语域等),是口说还是书写。在具体的沟通活动中,媒介和渠道的选择与运用都有可能随着场合、参与者、沟通目的、沟通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这些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为语言与语言变体常常是从文化上将某一人群区别于其他人群的主要依据之一。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存在语言及其运用上毫无差异的两个属于不同文化的群体。文化不同,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通常也不一样,这无疑给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往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不同文化在沟通中对语言媒介的依赖程度也有较大差异。在低语境文化中,如德国文化,沟通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语言媒介;相反,在高语境文化中,如中国文化,传递信息不仅用语言,还更多地依赖于沟通环境等。

N代表norms,主要是指人们沟通时语言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各种规约。具体来说,就是沟通参与者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说的时候说什么,对谁说,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说等。毫无疑问,沟通的规约基本上是文化的规约。在沟通中,人们一般只能在文化所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选择说什么、什么时候说、以什么方式说等。文化不同,规约也不相同。以说什么为例,英语国家的人可以比较自由地谈论天气、工作、个人爱好等,却不大可能和人随便谈论自己的年龄、收入、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这和中国的情况就不大一样。什么时候说合适,文化上同样有差异。中国人请客或会见别人,通常只提前一两天邀请或约定,而英国和美国人则习惯于提前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邀请或约定。

G代表genres,即体裁,是指沟通活动中话语的类型,如诗歌、寓言、神话、祈祷、笑话、谜语、诅咒、演讲、书信、评论、公告等。不同的体裁适用于不同场合,使用范围是有限制的。婚礼上可以说笑话,葬礼时就不适宜;在球场上诅咒关系不大,进了教堂则不允许。尽管大多数体裁是不同文化所共有的,但是文化不一样,同类体裁的运用范围与沟通功能就不完全一样。以诗歌为例,它在中国文化中长期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不仅是重要的文学类型,还常常用于人际交往,有时甚至被当做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就很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