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旅游文化
15034300000050

第50章 旅游文学(4)

(二)长于抒发内心世界

民歌往往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例如,《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

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这首山西民歌据说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这首歌不但山西人在传唱,山西邻近的内蒙古、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有许多人也在传唱。

(三)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代相传中,不同时期(或时间)、不同地区的不同歌唱者,常按个人需要,将某首现成民歌作为蓝本,进行即兴编词,民歌具有见啥唱啥、想啥唱啥的特点。民歌的这种性质让其具有天籁之音的气质。同时在世代流传中,民歌根据时代的特色又有不同的变化,这也让民歌更加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色,如《孟姜女》、《鲜花调》、《剪靛花》、《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儿少年》、《青春舞曲》、《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些民歌都为人们耳熟能详。

二、民歌欣赏

(一)上古及先秦民谣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歌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沧浪江的水清澈哟,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的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跟。这种顺随自然、道法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令人羡慕。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在民歌传唱过程中,不仅升华了原创民歌的思想精神,而且借用民歌的风情来表达现实的遭际。正如此民歌表层意思,一位姑娘思慕王子,希望能与其百年好合,但是却镜花水月,终成一场空。《越人歌》在后世的吟唱中,却被屡屡用来表达政治意愿。由此可见,民歌在不同场合下演绎便会含有不同的表达意向。

(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上邪》、《有所思》、《江南可采莲》、《敕勒川》、《西洲曲》这些优秀的民歌都是得时代风气之先,充满了民间的气息。在此时期,因为政府的参与,民歌大量被发掘。同时,由于时代动荡,世族南迁,使民歌中展现了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也呈现出北方豪放、南方柔情的特征。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全诗繁简安排独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三)唐宋民间词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菩萨蛮》是敦煌曲子词中的名作,比古老的民歌《上邪》更具生活气质和质朴品格。民歌的坦白无饰,直指人心的本色语言,更让人震撼。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像文人词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天上月,

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

这是一首敦煌曲子词,采用女子口吻,把女子希望争取平等爱情的愿望,以及对于心上人负心的悲痛在曲子中充分表达出来。执著感人的情意与平实常见的景物因感应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对真情的称颂,对负心的谴责,民歌风味极浓。这首歌写于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民歌充满了女性气质。

(四)宋明清文人民歌

相思令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北宋诗人,人称和靖先生,钱塘人,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未娶妻,与梅花、仙鹤为伴,称为“梅妻鹤子”。此首民歌体的《相思令》,浅显易懂,用意幽深,朗朗上口,充分描写了两情相悦的男女双方难舍难分的送别以及别后的刻骨相思之情。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字容若。晚清时期,人们掀起了研究纳兰性德的高潮。陈廷维、况周颐、朱孝臧、王国维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撰文畅谈自己对纳兰性德的欣赏之情。尤其是王国维先生,把纳兰词中的“夜深千帐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等句誉为千古壮观,还将纳兰性德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发自然之声”的杰出代表作。

(五)现代民歌

现代民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很多现代民歌在表现领域、表现力度和个性化方面都独具特色,体现了原生态、新民谣的特色。但是由于民歌的传承性的特点,很多现代民歌是在古代民歌的基础上加工锤炼的,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马路天使》的主题曲《四季歌》,就是仿《子夜歌》的创作方式来重新创作的,传唱于大河上下,红遍了大江南北。

四季歌

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旁。

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轻纱起高粱。

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奴愿做当年小孟姜。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在中国古代,《史记》记录了大量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是著名的地理游记,《》则是魏都洛阳寺庙建筑的参观记。

2.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可将对联分为回文对联、和缺字对联等。

3.旅游文学的不同形式都孕育在中国文学的各种形式中,主要有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神话传说、等形式。

4.民歌的特点具有、即兴性和变异性。

二、赏析题

请赏析下面的岳阳楼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

三、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民歌的“坦白无饰,直指人心”?

2.民歌有历史传承性,如何看待新民谣?

3.请谈谈在旅游游记中更多地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和胸怀。

4.旅游胜地多楹联,请多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楹联文化知识。请试着对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上联)嵩明山高日月明

(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上联)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篷,下九江

案例分析“中国爱情圣地”——晋南普救寺

位于山西晋南永济市(古称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镇,有一地名谓“西厢村”,在西厢村“峨眉原”上,有一座古庙,名“普救寺”。该寺距市区12千米,始建于隋朝初年。此寺之名,源于佛教的“广施法力,普救众生”之意。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一部《西厢记》杂剧,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剧中的主人公崔莺莺与张生的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佳话,便在寺中发生。普救寺也因此而驰名天下。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因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并使普救寺成为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人们为了追忆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送普救寺一个芳名——中国爱情圣地。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中国风景名胜与古代旅游文学的烘托共生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实训拓展

实训内容编写《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实训目的巩固有关中国旅游文学发展历程和特征的基本知识;

深化对于中国旅游文学文体特征及其鉴赏的认识实训准备搜集并整理自春秋建制以来,历代文人抒写和咏唱地区风光景物的诗词、楹联和游记;

遴选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旅游价值三者兼具的作品作为《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的确定篇目,并按照不同的体裁,以时间为序,将选定篇目划分为诗词、楹联和游记三个文类;

结合所能找到的资料,运用旅游文学作品的鉴赏知识,展开合理想象,为全部选文拟写具有一定层次的赏析性文字,为部分选文拟写趣味性与思想性俱佳的文学小故事实训过程布置实践内容;

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搜集诗词、楹联和游记;

教师指导学生选文;

教师指导学生拟写赏析性文字和文学小故事;

教师指导学生编定《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实训地点景区景点、计算机实训室、图书馆实训小结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训报告实训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编辑、统稿、校稿、排版、印刷等工作,最终形成《地区旅游文学简明手册》的纸质文本,以此作为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效结合的最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