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1.运输与物流的区别
物流在时间上的刚性约束和弹性调整,决定了它是远远超出运输范畴的系统化管理;物流服务在范围上具有延展性,不同于运输只注重实物的流动,它还关注信息流和增值流的同步联动;物流服务是为企业营销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其出发点是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益为中心的;物流服务须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在某种意义上,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2.运输与物流各环节的关系
(1)货物的包装材料、包装规格、包装方法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输。
(2)运输活动必然伴随着装卸活动。一般而言,一次运输前后往往有两次装卸活动。
(3)存储保管是货物暂时停滞的状态,是货物投入消费前的准备。货物的存储量虽然直接决定于需求量,但货物的运输也会给存储带来重大影响。
(4)运输是地区之间或仓库(物流中心)之间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输送活动;配送一般是由配送中心或商店向客户提供的短距离、少量物品的输送活动,在配送前需要将货物分拣,使之小单位化。
3.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运输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中心活动。物流过程中的其他各项活动,如包装、装卸搬运、存储、配送等,都是围绕着运输而进行的。运输对于物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是物流网络的构成基础。物流系统是一个网络结构系统,由物流节点与运输配送线路构成。没有线路活动,节点将成为孤立的点,网络也就不存在。
(2)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统具有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形质效用三大功能。时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空间效用主要通过运输来实现,形质效用则主要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
(3)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运输是物流各功能的基础与核心,只有运输合理化,才能使物流结构更加合理,总体功能更加优化。
此外,运输还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要素,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运输的参与方主要包括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托运人和收货人的共同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将货物从起始地转移到目的地;承运人作为中间环节,期望以最低成本完成所要完成的运输任务,以获得运输收入最大化;政府要维持市场交易中的高效率,形成稳定的运输环境,促使经济持续增长;公众关注运输的可达性、费用和效果,以及环境和安全上的要求。
运输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单一方式经营人、专业承运人、联运经营人和运输服务中间商。承运人最基本的类型是单一方式经营人,这种集中程度使承运人高度专业化,有足够的能力和高效率。专业承运人是提供专门化服务的运输企业。联运经营人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在最低的成本条件下提供综合性服务,组成一站式服务。运输服务中间商主要有货运代理人、托运人协会及经纪人。其中,货运代理人将来自各种客户手中的小批量装运整合成大批量装载,然后利用专业承运人进行运输;托运人协会在作业上类似于货运代理人,但托运人协会是自愿组织起来的非营利实体;经纪人实际上是运输代办人,通常以收取佣金方式达到盈利。
(三)物流运输系统概述
1.物流运输系统的特征和类型
物流运输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运输服务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其技术相适应,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运输服务质量。
(2)运输业者不仅在各自的行业内开展相互竞争,还与运输方式不同的其他运输行业的企业竞争。
物流运输系统按其运营主体性质不同可分为自营运输系统、营业运输系统、公共运输系统和第三方物流运输系统。
(1)自营运输系统。自营运输系统是指货主运用自备车辆运输,并且自行承担运输责任,从事货物运输活动。
(2)营业运输系统。营业运输系统是以运输服务为经营对象,为他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输费用的一种体系。
(3)公共运输系统。公共运输系统是指由政府投资或主导经营的各种运输工具及相关基础设施等组成的统一体系,又称为综合运输体系。
(4)第三方物流运输系统。第三方物流运输系统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它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物流运输服务。
2.物流运输方式
物流运输方式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有不同分类方式。
(1)按运输的范围分,有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2)按运输的作用分,有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3)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有一般运输和联合运输。
(4)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有直达运输和中转运输。
(5)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分,有管道、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五种运输方式。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运输的特点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运输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解决了运输过程中配货难的问题;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加强了对运输过程的监控,实现了对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在传统物流模式的运输过程中,配货问题是企业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配货信息资料的匮乏、货源信息的闭塞是造成配货难的主要原因,由此而造成的货车空载率过高又导致了能源的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总成本。配货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利、高效的商务平台,企业通过网络发布和获取各种信息,拓宽了信息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市场供求信息得到了充分的释放,物流企业信息匮乏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从而解决了企业运输配货难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企业通过对运输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了运输的效率以及运输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运输过程的总费用,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车辆中的货物进行全程监控管理。对车辆的监控包括对车辆运行路线、运行费用(如运输过程中的油费、车辆损耗、路途费用)等的监控,对货物的监控则主要是指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特性等变化的监控。
所谓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货物进行实时跟踪,以达到减少风险、提高速度和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运输过程的透明化是电子商务背景下运输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二、电子商务下的运输管理概述
(一)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合理化
1.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指运载工具的选择,其具体内容包括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多式联运的选择、自用运输的选择以及运输服务中间商的选择。在具体决策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物品的特性。物品的特性是指物品的不同性质,如易毁性、危害性、易腐性、易窃性、易爆性以及单位价值等。
(2)运输服务价格。运输服务价格等于运输货物的在途运费加上提供额外服务的所有附加费用再加上运输端点费用。
(3)运输时间。运输时间指的是货物运输从起点到终点所耗费的平均时间。
(4)运输安全性。运输安全性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往往受到当时特定的运输环境的制约,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此外,在进行运输服务选择时,有些因素是企业运输决策者所不能控制的,如供应商和买方之间的合作基础、分销渠道中的相互竞争、运输服务水平对价格的影响、运输费率、产品种类、库存成本的变化和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等。
2.运输合理化
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是指导运输管理及营运的两个基本原理。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批货物量分摊,从而使得单位质量的运输成本降低。此外,规模运输还可以获得运价折扣,这也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有所下降。距离经济又称为递减原理,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运输合理化可以促进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加速再生产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节约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缩短时间,加快物流速度;还有利于节约运力,节省能源。不合理运输是指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违反货物流通规律,不按经济区域和货物自然流向组织货物调运,忽视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工,装载量低,流转环节多,从而产生浪费运力和增加运输费用的现象。不合理运输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例如,对流运输,即凡属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相互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或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
(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例如,过远运输,即调运货物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迂回运输,即货物绕道而行的运输现象。
(3)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例如,重复运输,即货物本可直达目的地,但由于某种原因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运输现象。
(4)运力选择不当的不合理运输。它是指未选择运输工具的技术优势,不正确利用运输工具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常见的有违反水陆分工、弃水走陆的运输,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的运输等。
(5)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的不合理运输。例如,对于货主而言,本应选择整车运输而采取零担托运,应当直达却选择了中转运输等。
运输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准确、经济、安全。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包括: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如配载运输、合装整车运输;提高技术装载量,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发展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合理运用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分区域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等等。此外,企业还可以综合使用运输管理决策分析技术,包括运输问题的线性规划技术、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及运输问题的图上作业法等。
运输优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目标。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定量且可测评的。
②模型。模型必须真实地反映实际的物流运输过程。
③数据。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和全面。
④集成。系统集成必须全面支持数据的自动传递。
⑤表述。系统优化方案必须以一种便于执行、管理和控制的形式来表达。
⑥算法。算法必须灵活地利用独特的问题结构。
⑦计算。计算平台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在可接受的时间段内给出优化方案。
⑧人员。负责物流系统优化的人员,必须具备支持建模、数据收集和优化方案等所需的领导及技术专长。
⑨过程。商务过程必须支持优化,且具有持续的改进能力。
⑩回报。投资回报必须是可以证实的,且必须考虑技术、人员和操作的总成本。
(二)基于互联网的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运输计划管理、选择运输公司与运输方式、安排运输服务工作、发运和货物跟踪、验货和确定运费、审验和付费、延期和滞留、索赔、运输预算管理等。电子商务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基于互联网的运输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运输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电子商务物流运输过程的管理。
基于互联网的运输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效地整合了运输资源,加强了各种运输功能和物流形式的联系,从而打破了传统运输条块分割给电子商务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多个运输代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没有网上运输业务时,专业运输企业可照常运营传统业务;当运输代理提出物流请求时,专业运输企业又可迅速建立现实供应链接,提供相关运输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大量闲置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中小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平稳过渡。
第三节电子商务下的配送管理
一、配送中心概述
物流企业的各种货物经过运输环节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之后就进入了配送中心,最后经过配送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手中。
(一)配送中心的定义
配送中心是指接受并处理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的多品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组配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
(二)配送中心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减少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
(2)产生规模效益。
(3)有效减少库存量,提高库存保证程度。
(4)与多家厂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有效而迅速地反馈信息,控制商品质量。
(5)是现代电子商务活动中开展配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