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参加完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四地刑事司法心理研讨会后,很高兴地看到了由范刚同志撰写的《刑事侦查心理学》书稿。在此,首先对其辛勤工作的成果和该书的即将出版发行,表示由衷地祝贺!
我国的法制心理科学研究经两代人近三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丰富心理科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如何使以犯罪心理学为主的法制心理科学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并增强实践性,是我国法制心理学面临的任务,尤其是如何使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司法实践,提高揭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更是在当前各类刑事犯罪高发的形势下,法制心理科学有关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并通过其深化学科研究,提高学科的理论水平,改善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我国法制心理学当前和今后的方向及任务。刑事侦查心理学是法制心理科学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是在犯罪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犯罪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侦查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犯罪心理学等法制心理学科研究的理论归宿之一,因此,也是法制心理科学理论研究并应用和服务于司法实践的重要学科领域。同时,它的研究及其实践,又为深化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该书作者在潜心犯罪心理学等学科教学研究二十多年的基础上,近四五年来同武伯欣教授一道或带领学生,将理论研究应用于侦破实践,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等部门,侦破了不少重特大疑难案件,从而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研究与侦破实践相结合,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撰写了《刑事侦查心理学》一书。本人认为,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全书紧紧围绕刑事侦查实践中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分析说明,对解决刑事侦查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该书较好地将犯罪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与刑事案件的侦查实际相结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解释了犯罪人行为活动与其心理活动之间,心理活动与影响、制约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体现和反映了犯罪心理学等法制心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中的价值与作用。三是内容新颖。就《刑事侦查心理学》而言,该书首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谎言及其涉案人识别的心理学方法以及辨认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等,并将上述内容作为专门章节进行介绍阐述,不仅及时地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反映了有关犯罪心理学及其司法心理学的前沿研究,而且充实和丰富了刑事侦查心理学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和反映了犯罪心理学等法制心理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中的价值与作用。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商榷的问题。例如,未将刑事侦查人员的心理素质及其心理健康的调适与训练等问题设立专章进行介绍阐述。另外,绪论后,直接就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与方法等专门问题进行介绍阐述,缺乏学科逻辑关系的过渡,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此,还需作者在以后修订再版时予以考虑。
瑕不掩瑜。虽然尚存在上述不足,但该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值得肯定的。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并对我国法制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罗大华
200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