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恐龙科考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15047100000069

第69章 恐龙灭绝与气温骤变

对植物化石和海中浮游生物的研究说明,在一亿多年前,地球经历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气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学者认为,在距今7000~8000万年前,北冰洋的咸水因多种因素逐渐变成淡水,北冰洋堤岸发生缺口,使较冷的和较轻的北冰洋水流入其他大洋,形成一层冷流,海洋水温的下降,使大陆空气变冷,造成了白垩纪末期一个短暂的严寒时期,原来适于恐龙生存的热带和亚热带环境相继消失,逐渐被适合哺乳动物的温带环境所代替。这一变化使得恐龙逐渐衰亡。

有些学者推测,到70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曾一度变热。温度的突然升高,使得恐龙这种散热能力较弱的动物一时不能适应,造成了恐龙内分泌系统混乱,特别是生殖系统的严重破坏,致使恐龙断子绝孙。

我们知道,恐龙是热血动物。它不像其他冷血动物那样进行冬眠。这不仅是由于恐龙个体庞大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因为它们生理不能适应冬眠所致。我们都知道,相对来讲较小的表面积容易抵抗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它们身躯庞大,又没有毛发和羽毛的覆盖,所以不能够在变化的气候条件下保持体温恒定。假如在白垩纪末期全世界的气温下降,恐龙则正是由于它们本身的敏感而有所感受,这也是它们后来绝灭的首要条件。因为它们是热血动物,为了生存不得不恒定体温,但又缺少抗寒能力。这样,它们必须产生大量的热以保持体温,但是当四季更加分明后,特别是在低纬度地区,当一年一度的冰冻来临时。恐龙由于体躯庞大,即不能冬眠,又逃避不了严寒的袭击,只有被“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