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15047800000057

第57章 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及类型特征(1)

一、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水平及状况

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群众自发阶段。主要表现是各类农产品在传统种植区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批量化。同时,集体、农户以及城市流通企业自发地对外拓展市场,各类流通服务组织蓬勃兴起。

第二阶段,1992一1995年,进人政府自觉引导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加强了对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把政府引导和利益驱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双向调控,进一步搞活了流通,促进了生产和加工。

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进入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稳步推进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已经全面起步,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是: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及目标已经明确,上上下下已达成了共识。近两年,河西各地(市)认真总结农民群众的实践,根据本地的实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分别制定了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及目标,其基本内容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和财政增收为目标,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把农工商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对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经营体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商品化,加快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根据这种总体思路,河西各县、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分别制定了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为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指明了方向。

2.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已初步确立。确立支柱产业及主导产品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首要工作和中心环节。如果支柱产业及主导产品不明确,实施产业化就没有重点,就无从下手。近几年,河西各地(市)、县(市)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都相应确定了适合自己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如武威市确定了制糖、酿造、面粉、淀粉、蔬菜五大支柱产业,并以发展牛、羊、猪、鸡、锦丰梨、苹果梨、早酥梨、甜菜、洋葱、精细蔬菜为重点的主导产品。张掖市以粮、畜、菜、果、种为主导产业,并以小麦、玉米、猪、鸡、牛、青红椒、苹果梨、苹果、红枣、小麦和玉米良种等为重点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及主导产品的确立,突破了传统农业“小而全”的旧模式,进行专业化生产,发挥了各地的比较优势,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了基础。

3.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依托。只有规模化的基地,才能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产业化的诸环节才能正常运作起来。河西地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按照发挥优势,相对集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一方面对原有的商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扩大经营规模,力争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另一方面通过荒滩荒地开发,建立各种开发区,培植新的高科技商品基地。如张掖地区已形成45万亩玉米、35万亩油料、20万亩啤酒大麦、10万亩甜菜、12万亩瓜菜、27万亩优质梨、5万亩红枣、135万口生猪、32万头牛和1200万只羊的生产基地。全区新建了13个农业开发示范区和一批规模养殖、高效农业示范场点。全区粮食商品率达到60%,其他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5%以上。一定规模的基地,为实施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4.龙头企业逐步壮大。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具有开拓市场,掌握供求信息,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和效益。因此,河西各地(市)近年来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积极改造老龙头,大力培育新龙头,使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增强了对农户生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酒泉市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130多个,张掖地区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50多家。在河西众多的加工龙头企业中,已有像凉州皇台酒厂、张掖市党寨脱水蔬菜总公司、临泽新华猪产业开发集团、酒泉市银达天河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有雄厚实力的企业集团,它们无疑将成为带动河西农业产业化向高层次发展的巨型“龙头”。

5.连接区内外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市场开拓已见成效。市场是产业化的终极点,具有搞活流通、实现产品价值、引导商品生产的重要功能,其吸附和辐射能力的大小,影响着基地的生产、企业的加工和整个产业链的运转。从一定程度上说,市场才是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龙头。因此,河西各地(市)都把培育市场体系、拓展销售渠道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目前,张掖地区已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和贸易市场144处,其中张掖市南关、西关蔬菜批发市场已进入国内大型批发交易市场之列。全区有10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办起各类流通组织1000多个,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20多亿公斤。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办事机构,开通了兰州至广州“金张掖”号列车,沟通了与区内外大市场的连接。民勤县动员千军万马搞流通,在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的优势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支持国有、集体、个人10万大军进入流通,从事农副产品和农资购销活动,使全县各类经济作物的商品率提高到90%以上。

6.狠抓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举措,涉及农、工、商、技等各个方面,要使各方面协调配套并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抓好组织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的全程系列化服务。为此,张掖地、县均成立了主导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具体抓主导产业的科学规划、市场开拓、技术引进、宏观指导,严格按“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的要求办事。酒泉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两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全市支柱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并把支柱产业建设项目、任务目标列入乡镇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政府各涉农部门,调整管理体制,加快职能转变,现已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技、畜牧、种子、农机、水电、林业、农经、供销、金融等9大服务体系。

7.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农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产业化不断上水平、上台阶的首要因素。河西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围绕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尤其在日光温室、节水灌溉、良种繁育、地膜种植、工厂化养殖等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目前,张掖、高台、山丹、临泽、酒泉、武威等市县,农业科技应用率已达90%左右,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达50%左右。尤其是张掖市已跻身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之列,其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的建成,更是为河西乃至全省农业进一步上台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经过以上几方面艰苦努力,在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取得的进展,使河西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从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提前跨入小康;使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现在,河西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从总体上已经改变了过去单一粮食生产基地的格局,正在成为集粮油、糖料、肉类、蔬菜、果品、禽蛋、棉花、水产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商品基地,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经济雏形。

二、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类型及特征

农业产业化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在河西各地悄然崛起。概括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其特点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产业和产品,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龙头企业,它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产品基地,基地延伸到千家万户,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组织。根据一体化组织内各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紧密程度,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