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15047800000060

第60章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可以说加快西部大开发,已从愿望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无疑给位于西部内陆长期受经济发展滞后困扰的甘肃,提供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甘肃旅游业要以此为契机,在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布局中正确定位,以自身的大推进、大发展为实现甘肃各项事业的繁荣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以思想的大解放正确认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具有成本小、利润大,投资少、见效快,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效益高等特点。旅游业是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反应十分敏感的先行产业,也是产业关联度极高的推进型产业,能够创造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带动效益三个层次的产出效益。旺盛的旅游业能够以较大的乘数效应刺激和推进第三产业部门及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能够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资源流、信息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旅游产业是一项先导性产业和推进性产业,是一项“引爆”产业和“无形贸易”,具有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生态效应、扶贫效应相结合的复合效应,具有类型效应、集聚效应、强度效应和种量效应的产业比较优势,具有交易乘数、产出乘数、就业乘数和收入乘数的规模产业优势,因而,旅游产业可以名符其实地称为国民经济的“第四产业”。在旅游业的认识问题上,由“将旅游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办”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认识在逐步深化,但是都没有准确地反映旅游产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赋予“第四产业”的地位,既是旅游产业内在属性的客观反映,更是实践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甘肃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迅速积累建设资金,增加就业门路,改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利于宣传甘肃的新面貌、新形象、新成就,提高知名度,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向甘肃;有益于全省居民汲取异地先进的文化营养,转变全省人群的内陆封闭意识,激发人们致力改革开放的精神潜能;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实现脱贫致富。当前,我们面临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刻,我们要在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格局中,充分构建旅游业发展的大体系,树立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突破的观念,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第四产业来认识、来抓,齐心合力,共同把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把握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总体轮廓

1.人文和自然景观多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甘肃旅游资源有三大优势: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优势。二是以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优势。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优势。这三大资源优势是吸引国内外游客来甘肃旅游的主体因素。特别是以敦煌莫高窟为龙头的丝绸之路旅游,是甘肃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作为品牌产品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招徕力量。可以说,甘肃具有旅游业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鲜明的特色产业。

2.地理位置特殊,区位特色明显。甘肃位于大西北的中心地带,和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相连结,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通道,具有“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的美誉,在开发大西北和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位置,区位特色十分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省已形成以兰州为中心、比较全面完善的运输体系,陆空交通较为发达。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批重要的交通设施建设正在紧张进行。甘肃虽地处偏远,但发展旅游业有自己的区位优势。

3.社会经济总体背景差。甘肃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许多企业缺乏投入,设备老化,包袱沉重,长期处于亏损状况,难以对甘肃经济的腾飞起到突破性作用。旅游业肩负着改善全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和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4.旅游业发展滞后。按照国际惯例的衡量标准,旅游产业在一国的GDP中的比重应不低于10%,而甘肃旅游业比重很小。以1998年为例,全省旅游业总收入17.64亿元,仅占全省GDP的2.01%,而同期全国旅游收入3400亿元,占全国GDP的5%,差距显而易见。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说,相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来说,甘肃旅游业明显处于落后地位,与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相比较,极不相称。这固然有地理位置偏远、地域狭长、季节差异较大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本省本地旅游业重视不够,对旅游资源认识不清,对旅游市场定位模糊,促销力度和形象宣传不够,对发展旅游业信心不足,发展旅游业宏观环境不好造成的。

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将有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人员流入,无疑对甘肃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第四位客源输出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西部大开发中,甘肃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可挖,前景十分广阔。

三、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制定甘肃旅游业的开发布局和总体思路

在新世纪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格局中,甘肃旅游业的发展要在立足于客观把握省情和现状的基础上,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思考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形成新世纪甘肃旅游业的开发布局和总体思路。

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甘肃旅游资源优势和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努力把兰州建成西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并进而以兰州为中心发展甘肃旅游业。使甘肃在全国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线地区并进而成为旅游业大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要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使旅游业在促进甘肃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成为甘肃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创汇、创收型产业之一,形成产业规模,逐步发展成为甘肃国民经济的第四产业。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甘肃旅游业的开发布局和总体思路是:以兰州、敦煌、天水三座旅游城市为核心。大力开发西、中、东三个重点“旅游中心区”。以兰州为中心,以甘南(藏族风情、草原风光和拉卜楞景区为主体)、临夏(回族风情、松鸣岩、莲花山景区为主体)和平凉(崆峒山、王母宫、灵台、关山景区为主体)、白银(黄河水上旅游、龙湾石林景区为主体)为两翼,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形成西、中、东三点突出,沿丝绸之路分布的旅游经济带。

完成上述目标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大市场、大开发、大管理路子。体制上,实现由一般事业型向现代化经济产业型转变;产品开发上,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市场开发上,实现由单一的国际市场促销向国际、国内、出境、边境,全方位、多层次市场开发转变;管理机制上,实现由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向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的综合管理转变;发展方针上,发挥丝绸之路优势,突出甘肃特色,国际、国内并举,旅贸文相结合。具体表现在:

——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兰州为中心,以已经形成规模经营的西、中、东三个旅游中心区为基础,全面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带动甘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坚持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提高全民旅游意识,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突出人文资源重点,突出西部特色,全力推进甘肃旅游上规模、上档次、上质量、上效益,在创名牌产品、拳头产品上下功夫。在改善旅游环境、旅游秩序,全面提高旅游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使旅游业走在全省经济建设前列。

——坚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把旅游业开发建设所需资金的立足点放在大力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内资上。

——坚持国际国内旅游“两手抓”方针,以国际旅游带动国内旅游,以国内旅游促进国际旅游的发展。

——建立和理顺旅游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法洽旅。

——按照国际化要求,加强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努力造就具备现代化旅游经营意识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队伍。

——强化旅游规划和市场管理,努力达到旅游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要落实甘肃旅游业发展的以上构想,我认为主要要抓好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形象驱动、政府主导四个方面。

1.调整旅游市场结构,奋力拓宽客源渠道。甘肃必须坚持国际、国内、出境旅游并举发展。国际旅游要以扩大自联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甘肃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目标;国内旅游要以炒活甘肃旅游市场,拉动内需,提升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目标;有资格从事出境业务的旅行社则要以出境旅游作为新的增长点予以大力支持。

2.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旅游产品开发的中心任务,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特别是加强与西北兄弟省(区)的协作,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产品在国际上的品牌效应,打好这张牌,努力实现甘肃旅游产品的更新、优化和升级。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甘肃旅游业的整体形象。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整理,展开强大的宣传促销攻势,通过系统、长期、大规模、多手段的连续宣传,把旅游资源开发成精品名牌产品,提升甘肃旅游业的整体形象,改变以往人们对甘肃比较片面的认识,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更多中外游客,促进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

4.实施政府主导战略,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各方联动,这就需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由政府营造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做好工作。省上要制定一个高水平的发展规划,要站在旅游业的发展前沿,宏观、综合地把握旅游业发展方向,对全省旅游业总体形象、产品结构、要素配置、市场定位、措施保障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