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15047800000072

第72章 要明确提出党校教育现代化问题(3)

首先,这是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担负的重要任务决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身居党政要职的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全面正确地领会、贯彻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肩负起伟大的历史重任,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各级党校既然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学校,自然就应该把教育干部全面正确地领会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作为重要任务担负起来。其次,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决定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整党工作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建设,任务很重,但归结起来是一条,即今后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服从政治路线。既然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有两个基本点,党的建设就必须保证这两个基本点。党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不仅要看到执政党的地位给党的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要看到改革、开放、搞活的新条件、新环境,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考虑在改革和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而要提高党的建设水平,首先要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这个任务自然也落到了党校的肩上。党校应做好新时期党的建设这篇大文章。第三,这是由这条路线本身的极端重要性所决定的。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是在总结建国后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它来之不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八年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证明这条路线的真理性,它反映了我国的客观实际,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群众已经从这条路线里得到了实惠,衷心地拥护它。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维护这条路线,并把它长期坚持下去,决不允许对它加以改变和歪曲。党校应该教育新老干部深刻领会这条路线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并学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去贯彻执行,这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对于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有重大意义的。第四,这是由干部队伍对党的路线认识现状所决定的。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理解和认识,从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是明确的,积极拥护的,并能带头贯彻执行,否则我们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形势。但也确实存在一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这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暴露得很明显。比如,有的人就不承认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有两个基本点,只承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个基本点,把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说成是“纲”和“目”的关系,贬低改革开放的地位和意义,否认了改革开放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新贡献、新内容;有的人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借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排斥改革、开放、搞活,或借口改革、开放,搞活,否认四项基本原则,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前者是用僵化的观点对待四项基本原则,后者则是用自由化的观点对待改革开放;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持怀疑、保留态度,认为是经济体制改革把经济搞乱了,说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开放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源,企业承包租赁是“搞私有制”,厂长负责是“取消党的领导”,搞联产承包是“破坏集体经济基础”,认为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一大二公”、“物价稳定”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商品经济就是干资本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要导致“两极分化”;有的人在理论研究中,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是否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这个判断进步或倒退的主要标准,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结果,把被实践证明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说成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把一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却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东西,颠倒了是非。以上种种认识的出现,在充满新旧两种体制的矛盾冲突的改革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奇怪的,我们也不必去划分什么改革派、保守派、反对派,但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不解决,就会妨碍对三中全会路线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贯彻执行,影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党校在解决这些问题、以统一干部对党的路线的认识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

因此,无论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的重要任务和所处的重要地位讲,还是从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讲;无论从这条路线的极端重要性讲,还是从干部队伍的现状来讲,都要求把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作为干部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就是说,党校培养的学员,必须具有鲜明的党性,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能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并使二者在自己身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全面正确地领会贯彻三中全会的路线作为党校干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必须加强党校自身的建设,特别是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这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当前,围绕这条路线的教育,在思想理论上要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国情。现阶段,我们讲实事求是,讲理论联系实际,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其“源”概出于此。这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总根子、基本出发点。只有正确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才能准确理解和自觉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它的两个基本点,排除“左”和右的错误干扰,脚踏实地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党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要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文献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论述,弄清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弄清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质的规定性,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这样,才能把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教育,置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其次,要全面把握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唇齿相依”的关系,不是什么“纲”和“目”的关系,“鸟”与“笼子”的关系,也不是什么“天平的两端”。一方面,在改革、开放、搞活中渗透、体现着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实际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党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另一方面,在四项基本原则中也渗透、体现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因为不改革、开放、搞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调动不起来,生产力就不能大大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性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就只能同贫困捆在一起,丧失它的吸引力,其结果,必然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给资产阶级自由化帮大忙。所以,不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吸引力,也就难以真正坚持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全面理解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呢?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这两个基本点本身。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僵化的观点去理解四项基本原则,也不能用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搞活,丢掉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僵化的观点,就必然得出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正确结论。从党校的情况看,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般是搞不起来的,因为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素质总体是比较好的。但僵化的问题倒是要认真加以注意的。由于长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一些论述的教条主义的理解,由于受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我们建国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僵化的、“左”的思想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势力,成为正确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主要障碍。只有在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的同时,大力克服陈旧的、停滞的、僵化的观点,大力排除习惯势力的影响,提倡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三中全会路线两个基本点的教育任务。

第三,要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教育同解决干部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教育,只有紧密联系实际,不回避尖锐敏感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围绕两个基本点来说,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反映出来的怀疑、动摇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和错误认识。如认为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发展“超前”了,主张进行资本主义补课的“补课论”;认为党内不正之风所以难以克服,是因为没有别的党派制衡,故主张实行多党制的“多党论”;认为民主自由是天赋人权的“天赋论”;认为马列主义只是一个学派,已经过时,不必信仰的“学派论”;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是多元的,反映在思想上、政治上也应该是多元的“多元论”等等。这些观点在一些大学和学术界的某些领域里风靡一时,干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类是在改革、开放、搞活实践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包括工资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差别问题,还有现在进行的改革究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前面列举过的对改革开放的种种错误认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联系的实际。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育者必须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根源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给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回答。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探索、创新结合起来。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及其两个基本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典范,学习这条路线也要本着这个精神去进行。首先,我们应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这是我们观察分析一切事物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识别、抵制错误的东西,自觉扶植新生的事物,防止在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僵死的教条,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给予科学的回答,以此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使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比如,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在研究和探索,提出过自己的设想和预测,但他们从未提出过什么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把它宣布为终极真理,加以凝固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是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可是,在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却把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唯一模式,似乎这就是社会主义,舍此没有别的。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是给社会主义附加上去的东西,并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所固有。因此,把坚持和创新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的新发展、新贡献。比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是要取消商品经济的,而我们党却从实际出发,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并把建立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模式确定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学习和讲授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它的两个基本点时,一定要把坚持和探索、创新结合起来,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学习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同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紧密综合起来,克服已往忽视学习、研究现阶段党的文献和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倾向,充分认识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本身就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完整地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总之,把全面正确地领会和贯彻三中全会的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作为党校干部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并为此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