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党员发展
十六师四十七团党委在解放战争时期,很重视发展党员工作。
1949年通过整军运动、诉苦教育、火线入党,把那些在战场上勇敢杀敌、冲锋在前的官兵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战斗力。1950年,四十七团进疆后全团拥有1054名党员,占全团总人数2139人的49.3%。1951年因工作的需要调出党员236人,全团还有734名党员,占全团1713名指战员的42.8%,党员所占的比例比较高。1951年,为落实中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团党委提出“积极而又慎重”发展党员的方针,团场建立起一个“同情组”的组织,25岁以上的人入党必须经过先加入“同情组”这一个程序,加入“同情组”一年以上可直接转为预备党员。25岁以下入党必须从优秀青年团员中发展党员。1952~1956年吸收的党员比较少。1955年底只有408名党员。1957年反右斗争后,对非贫下中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旧知识分子入党就更难。
1957~1966年,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发展党员。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红星二场党的各级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许多党员被停止了党内组织生活。红星二场临时党委于1968年12月16日开始“整党”,以人划线,进行“吐故纳新”突击入党,把那些老革命、老党员、立场坚定、坚持党性原则的同志视为“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起作用”的党员,进行“吐故”,于次年1月25日整党结束。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肯定中国知识分子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在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重视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
2001年,全场党员总数524人,其中女党员76人,少数民族党员11人。年龄结构为25岁以下21人,26~30岁124人,31~45岁62人,46~54岁168人,60岁以上149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5人,大专48人,中专67人,高中98人,初中187人,小学95人,文盲24人。
红星二场历年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性别、族别、行业分布等结构组成情况。
二 党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