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计学(第三版)
15069800000057

第57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3)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如食品)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必须指出,存货的计价测试与存货质量测试的审计密切相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

五、存货的截止测试

(一)存货截止测试的含义

所谓存货截止测试,就是检查已经记录为企业所有,并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中,是否含有截止至该日尚未购入或已经售出的部分。存货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正确确定存货购入与售出的截止日期,是正确、完整地记录企业期末存货的前提。如果被审计单位当年12月31日购入货物,并已包括在当年12月31日的实物盘点范围内,而当年12月份账上并无进货与相应的负债记录,这就少记了账面存货和应付账款。这时若将盘盈的存货冲减有关的费用或增加有关收入,就虚增了本年利润;相反,如果在当年12月31日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并记入当年12月份账内,而这张发票所对应的存货实物却在次年1月3日才收到,未包括在当年年度的盘点范围内,如果此时根据盘亏结果增加费用或损失,就会虚减本年的存货和利润。

(二)存货截止测试的方法

1、检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销售)发票与验收报告、入库单(或出库单)

在一般情况下,档案中的每张发票均附有验收报告与入库单(或出库单),因此,测试购销业务年末截止情况的主要方法是检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与入库单(或销售发票与出库单,下同)。如果12月底入账的发票附有12月31日或之前日期的验收报告与入库单,则货物肯定已经入库,并包括在本年的实地盘点存货范围内;如果验收报告日期为1月份的日期,则货物不会列入年底实地盘点的存货中;反之,如果仅有验收报告与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验收报告单上面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并以暂估价记入当年存货账内,待次年初以红字冲销。

2、查阅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

存货截止测试的另一审核方法是查阅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凡是接近年底(包括次年年初)购入或销售的货物,均必须查明其相应的购货或销售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对于未收到购货发票的入库存货,应查明是否将入库单分开存放并暂估入账;对已填制出库单而未发出的商品,应查明是否将其单独保管。

对于测试完成后发现的截止期处理不当的情况,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做必要的会计账务调整。

第四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支出。主要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通常企业职工薪酬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如果计算错误,就会影响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正确性,所以审计人员应重视对职工薪酬的审计。职业薪酬业务的审计,主要涉及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

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义务;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和支出依据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

1、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对本期职工薪酬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1)检查各月职工薪酬的发生额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若有,应查明波动原因并做出记录;

(2)将本期职工薪酬总额与上期进行比较,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大幅增减变动的原因,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关于职工薪酬标准的决议;

(3)了解被审计单位本期平均职工人数,计算人均薪酬水平,与上期或同行业水平进行比较。

3、检查本项目的核算内容是否包括前述明细项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应在本项目核算。

4、检查职工薪酬的计提是否正确,分配方法是否合理,与上期是否一致,分配计入各项目的金额占本期全部职工薪酬的比例与上期比较是否有重大差异。将应付职工薪酬计提数与成本费用相关科目进行勾稽。

5、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计量和确认:

(1)国家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如五险一金等;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如职工福利费等,应据实列支;

(2)被审计单位以其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产品或商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的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被审计单位将其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4)被审计单位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该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的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5)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以董事会决议为依据,并符合有关规定。

6、审阅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抽查应付职工薪酬各明细项目的支付和使用情况,检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履行审批程序。

7、检查被审计单位实行的工薪制度:

(1)如果被审计单位实行工效挂钩,应取得主管部门确认效益工资发放额的认定证明,并复核确定可予发放的效益工资的有关指标,检查其计提额、发放额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纳税调整;

(2)如果被审计单位实行计税工资制,应取得被审计单位平均人数证明并进行复核,计算可准予税前列支的费用额,对超支部分的工资及附加费作纳税调整。

8、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中是否存在拖欠性质的职工薪酬,了解拖欠的原因。

9、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辞退福利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0、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恰当披露:(1)是否披露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2)是否披露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3)是否披露应当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4)是否披露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5)是否披露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6)是否披露其他职工薪酬。

第五节营业成本审计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从事对外销售产成品(或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活动和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包装物等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一、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

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与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成本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对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制造业的产成品销售为例,它是由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期入库产品成本,再减去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求得的。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应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产成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其实质性审计程序包括: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汇总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金额,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3、取得或编制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相符。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再由审计人员审核确认,也可以由审计人员自行编制。该表考察的是本期转出结转产成品数额是否与产成品项目的本年增加数、生产成本相符。但审计人员在拟通过倒轧表确认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之前,应先通过控制测试确认:(1)“生产成本”中记录的确系生产产品过程中所耗用的;(2)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配是合理的;(3)成本在各产成品或在产品间分配,应有计算分配单、在产品盘点表以及约当产量或折算系数等依据。

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的基本等式如下:

原材料期初余额+本期购进额-原材料期末余额-其他发出额=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费用,下同);

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产品生产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主营业务成本。

4、检查主营业务成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并做出记录。

5、审查主营业务成本计算与结转是否符合配比原则。审计人员应通过核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产成品”明细账的有关数据,并与被审计单位销售产品的发票、出库单等核对相符。这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本期所结转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时间、产品品种和数量是否一致。例如,某公司2006年度账面记载“主营业务收入——甲钛”1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甲钛”90万元。但经审查,销售甲钛数量为450吨,而企业结转成本的数量为400吨,少结转成本数量50吨,从而多计利润11.25万元。

6、审查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结转是否遵循了一贯性要求。审计人员应抽查数额较大的销售业务,通过验算、核对来查明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前后一致,有无通过改变发出存货的核算方法人为调节销售利润的现象。

7、检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的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等)有无充分理由,会计处理是否确。

8、确定主营业务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并注意其他业务成本是否有相应的收入。

2、与上期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比较,检查是否有重大波动,如有,应查明原因。

3、检查其他业务成本内容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配比是否恰当,并择要抽查原始凭证予以证实。

4、对异常项目,应追查入账依据及有关法律文件是否充分。

5、确定其他业务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