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计学(第三版)
15069800000008

第8章 审计准则(2)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一)突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

与以前制定的审计准则相比,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更加突出了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不足,严格了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切实承担起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

(二)实现了国际趋同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在体系结构、项目构成和基本内容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其中体系结构与国际准则体系完全一致;项目构成上,除个别项目不适用而未纳入外,涵盖了国际审计准则的所有项目;在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在审计的目标与原则、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析、审计结论的形成和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的设定等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一致。将国际审计准则中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写入了指南。

(三)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新审计风险准则通过改进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提高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主线,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弥补了建立在传统风险模型上的审计实务的缺陷。

(四)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准则的基础。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准则体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其中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又可分为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以下分别简称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审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即从正面来表述结论,如“我们认为,根据××标准,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审阅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阅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即从反面来表述结论,如“基于本报告所述的工作,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根据××标准,××系统在任何重大方面是无效的”。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共包括48项准则,其具体构成是:

1、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项);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至第1633号(41项);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1项);

4、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和3111号(2项);

5、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和4111号(2项);

6、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1项)。

三、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构成。其中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一)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明确鉴证业务的目标和要素,确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鉴证业务类型。该准则共九章六十条,主要对鉴证业务的定义与目标、业务承接,以及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鉴证业务的要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遵守该准则以及依据该准则制定的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如果一项鉴证业务只是某项综合业务的构成部分,该准则仅适用于该业务中与鉴证业务相关的部分。如果某项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但在其他所有方面符合审计准则、审阅准则或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和责任方可以协商运用该准则的原则。但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报告中应注明该报告仅供责任方使用。

注册会计师执行司法诉讼中涉及会计、审计、税务或其他事项的鉴定业务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当参照该准则办理。

某些业务可能符合鉴证业务的定义,使用者可能从业务报告的意见、观点或措辞中推断出某种程度的保证,但如果满足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执行这些业务不必遵守该准则:

(1)注册会计师的意见、观点或措辞对整个业务而言仅是附带性的;

(2)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书面报告被明确限定为仅供报告中所提及的使用者使用;

(3)与特定预期使用者达成的书面协议中,该业务未被确认为鉴证业务;

(4)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中,该业务未被称为鉴证业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共包括41项,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审计准则涉及审计业务的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审计6个方面。

1、一般原则与责任

规范审计业务的一般原则与责任的准则具体包括以下八项: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审计准则首先明确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该准则明确指出,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并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职业怀疑态度、合理保证、审计风险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该准则主要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连续审计、审计业务的变更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该准则旨在规范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程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责任,主要从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等方面,从执行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层面上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规范。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该准则主要规范了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该准则对舞弊的特征,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职业怀疑态度,项目组内部讨论,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审计证据,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无法继续执行审计业务时的考虑,以及审计工作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该准则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明确执业责任,主要从管理层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对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考虑、发现违反法规行为时实施的审计程序、对违反法规行为的报告和解除业务约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注册会计师接受专项委托审计并报告被审计单位遵守特定法律法规的业务不适用这一准则。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与治理层责任相关的重大事项,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地与治理层沟通。该准则从沟通的对象、沟通的事项、沟通的过程和记录几个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进行了规范。

(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当出现更换注册会计师的情况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主动地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该准则旨在规范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分别对接受委托前、接受委托后的沟通和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时的处理进行了规范。

2、风险评估与应对

近年来,国内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日益加剧。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陈出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工具,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会计中估计与判断的成分不断增加,审计对象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扩展,会计信息电子化程度的加深都迫切要求注册会计师采用新的审计理念和技术。在此背景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我国新修订的审计准则改进了传统的风险导向模式,修订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以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关于风险评估与应对的准则是审计准则的关键组成部分。

规范风险评估与应对的审计准则共五项,即: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后,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审计工作,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该准则对计划审计工作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入手,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该准则对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了规范。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有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将记录交易和处理相关数据,或执行交易并履行受托责任等工作委托给有关服务机构。该准则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和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的报告。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审计工作中一个关键环节之一是确定重要性水平,该准则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原则,明确重要性概念以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该准则对此进行了规范性指导。

3、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与审计证据有关的审计准则共有12项,包括: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支持。该准则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需要实施的审计程序。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在对存货的审计中,监盘通常是必须实施的一项程序。该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监盘结果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