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新解说
15070600000028

第28章 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1)

心理学的目的旨在揭示心理现象的原因及心理运作的机理。众所周知,心理现象的本体来源是人的主体结构,心理运作的发生基础则是人的主体结构的运动和变化,它们是存在和发生于主体身上的事件。而探索心理运作的机理,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和心理运作的影响决定因素,显然,人的主体结构就是心理现象和心理运作的最重要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因此,探索主体结构参与和影响心理活动的具体机制和方式,就成了揭示心理奥秘和行为规律之必需。下面,我们就要对主体结构影响行为的内在机理及其具体形式做详细的探讨。

一、主体结构是一切行为的本体来源

(一)主体结构的特质决定了行为的内容与形式

首先,主体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主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行为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决定权,对行为的走向具有主动性、自由选择性以及对行为的控制和操作能力。另外,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主体不是消极被动地去承受,而是以自己特有的结构、特有的方式去积极地应对。因而,主体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行为的舵手。

在这里,“决定”的本质就在于,主体所具有的功能、属性、本领等,都是主体特有的身心结构所蕴含和赋予的,主体结构对这些功能特性及其动态的表现——行为具有特殊的规定和限定作用: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只能这样表现而不能那样表现——行为只能在主体结构所规定的区域或范畴内运转、变化!这就是说,主体之所能、所为尽管是花样繁多、难以计数的,但是,一定都被约束和限定在特定的框架和范畴内,主体无论怎样表现,都不会超出其结构所设定的范围,因而是无限但有界的。

正因为如此,现实中,主体所发出和产生的任何行为,所兴奋和所表现的一切内容,一定是主体所有、所会、所能的,一定是其结构规定和允许的,是主体结构实际或潜在拥有的,是主体结构库所能包容和承载的,是主体按照自身的规则节律输出、表现和释放的:有什么类型的主体结构,就会产生什么行为;有什么主体内部成分,便会输出、表现什么;哪部分内容兴奋了,相应的功能特性便会表现出来——特定的行为总是由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主客体条件下产生的,超出其内部储存的,不符合结构状态的,主体是做不出来的。

另一方面,主体任何的行为表现一定是内部结构的外在投射,因此,通过主体特有的行为表现,可以间接推测主体身心结构的实际状况。例如,通过主体的社会行为,可以推测出主体的性格特征和人格特质;通过主体的认知活动,可以推测出主体的智力和能力特征;通过主体的选择行为,可以推测出主体的价值取向;通过主体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上的表现,可以推测出主体身体方面的特征,等等。总之,主体的结构特征与主体的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而且,主体所有的行为表现必然在主体结构的范畴内,并且永远是主体结构的子集!主体的决定作用可以从发动、维持、抑制、参与、影响、制约、控制、左右等术语所表征的机制上获得证明。

那么,为什么主体结构能够决定人的行为表现呢?

人的任何行为,从其发生的动力基础看,产生于主体某种结构倾向的兴奋与冲动;从其内容与形式的构造来看,则来源于主体相应内存的参与和加盟。也就是说,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人”做出的,是从主体内部输出的,是结构倾向的外显。换言之,主体的任何行为表现一定是主体某种结构内存的兴奋,一定有其内部的原因和基础,一定可以从内部找到相应的依据,这其中所体现的正是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而从更本质的意义上来看,行为是主体身上发生的事件,是主体结构某种内存及特性的表现与流露,是流动着、兴奋着、显现着的主体结构。因此,行为对主体具有绝对的特殊依赖性,摆脱或超越主体结构范畴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当然,这其中客体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是无论如何,主体对行为都具有独一无二、无可争议的第一决定权。

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我们还可以从行为赖以存在的生物基础和生理机制上获得证明:主体结构的每一种内部成分,无论是来自于先天,还是得自于后天,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心理性的,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和生理基础,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都是以某种特定的物理的、生化的组织方式作用并印刻于神经心理结构,从而构成此内容特有的图式。这种代表或反映了主体结构特征和特性的图式,在大脑神经系统中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习惯性通路,有其特定的功能固着性,主体一兴奋就自然地遵循此模式,必然地依循此通路,原则上不会产生其他兴奋。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储存其他模式,因而无法表现,也可能是虽存储了其他模式,但这些内容的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够,熟练性不够,兴奋频率不够,没有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因而在特定的生存竞争中,总要让位于能够代表主体功能特性或者说与主体功能特性相匹配的那个图式。即便可以产生非主流的其他兴奋,也是勉强的,需要意志和理智的参与,需要额外地付出努力。因此,大脑的神经心理特性,决定了主体总是轻车熟路地按照业已形成的联结、通路、模式去兴奋、去表现。

(二)来自生物世界的启示

关于主体结构对行为的作用,如果我们不是仅仅局限在人的范畴内来讨论,而是站在更广阔的生物群落立场上,从各种生物结构特征的比较中,可能会更清楚、更透彻地理解结构对于行为表现的制约作用。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生物乐园,其中生活着难以计数、花样繁多的生物种类,每一生物无论从其外表形态还是从其生活习性上,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机体与众不同的生物结构,更本质上来看,则在于每一生物个体所独有的遗传基因,正是有机体特有的遗传基因以及与之相适宜的生物结构的决定作用,才出现了生物种属之间的差异,也才出现了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有机体是陆生还是水生,是草食还是肉食,是耐寒还是耐热,是喜欢群居还是乐意独处,是善于奔跑还是精于飞翔,是依靠眼睛感知还是依靠听觉定位,是一胎单生还是一胎多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由有机体的生物结构决定的,生物结构不仅决定了有机体先天具有的特征,还同时决定了这些先天的潜质在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可能实现的程度和发展的水平。例如,无论哪种陆生动物,也不管经过怎样的训练,其短跑速度都不会超过猎豹,这便是生物结构的限定作用。现实中的生物个体便是这种既秉承了其亲代的遗传特质又经过后天的经验充实和环境塑造,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应对环境、实现自我,进而表现出独特风采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总之,每一种生物都以自己特有的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而在千姿百态的生物群落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都在一些可表征的维度和向量上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只要通过比较,是可以一一展现出来的。

以生物的感知功能为例,有的生物主要依靠触觉,有的主要依靠听觉,有的主要依靠嗅觉,大多数高级动物则主要依靠视觉,每一种生物都是依靠其遗传所赋予的相对较强的感应功能而与世界相接触、相交流的。另外,同样是视觉,有的具有极强的视力,几百米外仍能洞若观火,有的则是近视眼,几米之外便模糊一片;有的动物具有夜视能力,有的则只能在光线强的条件下看见东西;有的动物不能看见静止的图像,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产生视觉反应;有的动物面对五彩缤纷的五彩世界,却只能产生黑白影像;有的动物对可见光无法感知,却对红外光分外敏感等等。再如,同样是嗅觉器官,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动物极端敏锐,能分辨极为微小的气味差别,例如狗就有极为发达的嗅觉感知和嗅觉记忆功能,而我们人尽管也有嗅觉,但无论如何训练,永远也不可能赶上狗的水平。所有这些特点,都是有机体之生物结构命中注定的,有些方面通过学习与训练或许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一些有限的改观,但是,大多数生物特征要想获得本质的改变,只能有待于长期进化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学限制因素。总之,结构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显示它的存在。从有机体内部来说,有机体任何形式的生命运动和机能活动,无不是生物结构的驱动和作用,有机体只能在其结构规定和允许的范畴内活动表现,永远不会超越这个红线。例如,我们无论采取怎样的办法都不可能让狗学会飞翔,让牛开口说话,让鱼离开水而在陆上漫步,让老虎不吃肉而能健康生活,所有这些,都因离有机体的生物结构相距甚远,强烈地违背有机体的自然属性和遗传本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有机体外部来看,任何客观的影响和自然的力量都不是万能的,尽管在一定范围内,它们能够使有机体获得相应的改变和提高,但是,其影响也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外部要求与有机体的遗传潜质不存在太大的对抗时,这种效力才会发挥。而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有机体的生物结构对其行为表现强有力的制约和限定。

就人的主体结构而言,它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有机体一样,其一切功能属性也都是由其特有的组织结构决定的,并且这种决定绝不仅仅限于人的遗传特质,更体现为人的先天结构与现实客体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现实结构上。

具体来说,人的身高体重,五官特征,直立行走,表皮无毛,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全身一共有106块骨头,以及十月怀胎,近20年的成长期,七八十年的寿命,体温37℃,心率是在60~100次/分之间,每天需要大约2升多的水,需要消耗750克氧气。另外,人在断炊断水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大约72小时,人缺氧5分钟就可死亡,人能承受的最大过载是9G,等等。所有这些外显的或内在的生理特征和特性都是由人的物种结构决定的,而且这种决定绝不仅仅表现在人的静态的生理特征上,还表现在人的机能特性和行为表现上。以人的感知功能为例,人的各个方面的感觉功能都有一定阈限,只有这一范围内的刺激才会引起感觉:人的耳朵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而在此范围之外的次声波或超声波人是听不见的;人能看见的可见光范围波长约在390nm~770nm之间,而所谓的红外光或紫外线则是人眼所不能看见的;还有,在晴朗的黑夜中,人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在两加仑水中加一茶匙糖可以辨出甜味,在安静的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怀表的滴答声,等等。另外,从人的运动机能上来看,人百米速度的极限大约是9秒2,人跑万米的最短时间大约是25分左右,人在水中短距离的行进速度大约是2.5米/秒,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身心结构对其机能特性及其行为活动特有的决定作用。再者,从人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人在刚出生时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成年后有很大的不同,那时,人的各种机能组织都很不完善,无论从他的身体方面,还是从他的心理方面,都不具备成年人所具有的功能和本领,例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还不会坐、站、行走,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没有学会言语,身体素质还很弱,容易生病,等等;而到了老年,无论从感知功能,还是从身体状况,与青年人相比,都呈现出明显的退化,其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也鲜明地打上了岁月的痕迹。再如,从人类的性别差异也可以看出结构对于行为表现的决定作用。例如,由于男女具有不同的身心结构,使得男女幼儿在游戏时就表现出天然的差异,男孩子天然地偏好刀枪之类的玩具,女孩子则更乐意选择小娃娃之类的玩具。而更为明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外表形态、生理特征上,更表现在诸如人的气质、性格、智力能力、兴趣爱好等人格特质方面,而且绝不仅仅限于在人的先天特质上,更表现在人的后天经验上,这种由后天的经验环境所导致的差异常常更为许多理论所津津乐道:例如,专业品酒师比普通人有着更强的味觉分辨力,而画家、制作染料的技师能够分辨出更多的颜色,如仅黑色就可以分辨出上百种。这就是说,人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是先天和后天的结晶,经过得当的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充实,人的各方面的生理机能是可以大大提高的。正是由于环境因素具有特殊的人格塑造功能,才使得主体结构的发展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为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留下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总之,无论从物种的类属特征,还是从人类的个体成员之间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都充分证明了结构对于机能特性的无可争辩的决定作用,正是这种结构的差异,才使得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着如此绚丽多姿的生物种群,也才使得人类能够利用上天赐予的优越的与众不同的功能结构,创造出如此璀璨多姿的现代文明。

以上,我们简单地浏览了有机体之功能特性与其机体结构的对应关系,也简要地谈了主体之身心结构对其功能特性及其行为表现的决定作用,其意义无非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主体结构对于行为的特殊意义。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主体结构所具有的功能、意义,了解主体的不同成分所能决定的行为类型和行为特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阐明主体究竟怎样决定具体的行为。

二、主体结构决定行为的内在机理和具体形式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从总体和宏观上初步了解了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了解了行为受制于主体结构的内在根源,但这只是对主体决定作用的一种总的表征和概括性的说法,下面,我们还要对主体结构参与影响行为的具体形式及其内在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