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其实并不完全在于我们学习者个人,因为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人们一般的认识局限和认知障碍,使得大多数人注定与这些内容无缘,人们很难自动自发地摸索和总结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从而使自身的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高。真正要想使这种现状得以根本改观的,还在于全社会的觉悟,在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人的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以便设计出一些现成的方式方法和创立出有利于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为人们能力的提高提供最充分的外部支持。其实,如果我们广义地看待知识和能力的概念,二者本身就是相通的,这时,知识应该包括大脑和心理活动规律方面的知识,包括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术的知识,这样,能力便可以通过这些特殊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思维操作来加以系统地培养和训练,进而使人的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
(四)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之特征及关系
学习能力,是主体结构尤其是认知结构的功能特性,健全的个体天生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就会利用自己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等去进行认知与学习,这是无师自通的天赋本能。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人的认知与学习能力一出生就具备我们成人后的水平,人之初从父母那里只是获得了一种认知与学习的潜能,只是在后天的认知与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受认知对象与学习内容的刺激与诱导,借助于形形色色的认知与学习活动,其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才逐渐得到开启、表现和释放,并发展成为能够进行复杂认知的现实结构。另一方面,说主体生来就具备学习的能力,就会学习,并不是说其学习能力就如何的高妙和强悍,只是说具备了基本的和能够应付一般局面的心智操作能力,其所决定的学习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学习的规律,否则,便无法进行基本的学习。相反,人的天赋能力是有着很多局限性的,再加上后天不当或不完备的教育,更使其存在着种种缺陷和问题,这种有缺陷的认知结构及其能力,在现实中的表现必然有着大量的违规行为,严重偏离最佳状态,其效能自然也是不高的。因此,学习能力是需要用学习规律来雕琢和修饰的,是需要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武装的,是需要学习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加以强化和提高的。
学习行为,是指主体在学习中的操作和表现,是主体以其现有的认知结构而与特定的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产物。学习行为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是由主体认知结构的,另一方面是由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决定的,是主体根据学习活动的客观要求所进行的操作和运作。学习的具体过程就是学习行为发生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一切表现就是学习行为,由一系列学习行为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指向特定目标的行为链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主体学习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动态表现,认知结构的水平及其现场的实际发挥和操控,决定了学习行为的合规律程度,也决定了学习行为的具体效能。
学习习惯,是指熔铸在主体结构中的一些固化的、定势化、模式化的学习行为,是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固定化的应对与反应模式,这些习惯使主体在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以某种大致固定的方法、手段、态度、程序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学习行为及其所遵循和体现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正确与错误之说,有符合规律和违反规律之说,也有高效和低效之说,因此,学习习惯自然就有好坏之分。其中,好的学习习惯就是符合规律的行为模式,就是科学高效的行为模式,因而,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我们的认知操作更符合学习规律,能够有效地减少我们学习中的错误、偏差和浪费,能够使我们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效能。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因形形色色的失误和偏差给我们造成这样那样的损失和浪费,从而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
学习规律,是主体在进行智力活动和学习活动时所遵循和体现的规律,是主体结构的功能特性决定的,它存在并隐藏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支配和影响着各种学习活动的运行状况。学习规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样的,如感知的规律,记忆的规律,思维的规律,影响学习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等等。学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却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学习现象,通过多姿多彩的学习行为来发现它们、认识它们,并通过适当的加工和提炼,把它们转换为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然后指导我们的学习实践。总之,和其他的自然规律和法则一样,学习规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隐蔽性,它存在于学习行为的背后,决定着学习行为的实际运行,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学习规律,来解释学习行为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把它们演化为一些可操作和效法的学习的法则和规则,或者利用它们设计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实现对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和控制,把学习活动引导到我们所希求的状况上来。
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掌握特定的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方式、手段、办法、程序,是学习行为的理论化表征和描述。学习方法就产生、存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是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所遵循和采取的原则、程序、方式、手段等方面的理论表征,是对智力活动的行为模式、动作结构、运行轨迹的解析与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孤立的、与学习活动相脱离的学习方法,或者说孤立的、不包含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都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学习方法是学习规律的具体体现和存在形式,是学习规律的应用和实践,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是与学习规律的多样性相对应的,每一个学习方法,背后都有着特定学习规律的支持。同时,学习方法大都可以表征为针对学习的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的具体应用,就转化成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学习技能直接参与我们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实践,表现为形形色色的学习行为。因此,学习方法最终必须转换为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必须落实到学习中的具体操作和具体行为,并进一步拓展、固化并提升了我们的学习能力,才是其最终的价值和归宿,否则,只能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现实中,科学的学习方法既可以从具体的学习行为中去发现和提炼,也可以通过普遍的学习规律进行演绎和设计,不管来自何处,它们都可以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固定下来,然后,我们可以把其当作一种特殊的技能来学习。
学习策略,是人们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进程中所做的学习决策及其实施的方略,是学习者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的方式和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微型的学习计划。学习的方法也好,学习的规律也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理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们对学习的实际指导还必须回到学习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使用,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价值,否则,理论和实践就脱钩了。而能够促成这种相互联系和实际应用的,在理论知识与学习的具体实践之间充当桥梁作用的,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现场使用,是对各种具体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选择、组织与应用,只有通过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实中,当主体面对某种特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问题时,一定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某种应对策略,具体的情况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应对策略,也可能是依靠业已形成的固定反应模式草草设计一个粗略的应对办法,既可能行动之前有一个明显的准备期,也可能条件反射地直接就进入行动阶段。但是,一般来说,在面对问题和具体行动前,都有一个或局部或整体、或清晰或模糊、或有意或无意的策略准备或相当于策略性质的想法、意向,而行动之前的这种意识状态,对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清晰明确的策略更容易引发高效的学习操作,使学习方法和技能充分派上用场,进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模糊的、似有似无的策略,则更容易产生随意和有缺陷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正因为如此,学习策略本身以及对待学习的策略意识,才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因为,科学的学习策略再加上过程中的严格执行,会使我们业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效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总之,学习与认知是主体依托其天然的学习与认知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主体以其特有的认知结构而与学习和认知的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学习所涉及的各种概念或要素中,学习能力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功能体现,是学习发生的主观基础,它是主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经验的结晶,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方法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得到改善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发动和动态表现就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从内部来看是由学习能力决定的,从外部讲是由学习活动的性质决定的,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同时,学习行为还能够反过来改变或提升主体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也属于主体范畴,但它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实践,是学习行为的固化,是概括化和稳定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行为对学习能力的反哺和回归,是主体认知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于说到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它们都是外缘性的,是学习活动需要遵循的客观法则,是溶解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的,与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无论是学习行为的设计、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参照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如此,才能使学习主体从表层行为到深层习惯乃至本体化的能力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后,我们再回到学习的策略。学习策略是对上述几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应用和即时调控,所有参与影响学习的因素都必须通过这一环节和操作来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工作的好坏,对先前经验的最大化利用,对能力的充分发挥,对学习规律的遵守和学习方法的采纳,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万万不可忽视和小视的一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