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金匮要略
15099000000001

第1章 校记

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曾任长沙太守,故又有张长沙之名。

为中国古代着名中医药学家,一生“寻求古训,博采众方”,而着《伤寒杂病论》。

后世以为,《金匮要略》为《伤寒杂病论》中一部分,共3卷25篇,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着,与《伤寒论》一起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准则,被后世推崇为中医经典着作。

徐彬,字可忠,清代医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确切生卒时间不详。曾从师于李士材、喻昌,颇得师传,并尊《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中之“六经”,深谙仲景学说。徐氏着述颇丰,编撰有《金匮要略论注》、《伤寒方论》(一作《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伤寒图说》、《注许氏伤寒百证歌》等。

《金匮要略论注》为徐彬于清康熙十年(1671)所撰,徐氏将《金匮要略》整理编次为24卷(原书分3卷),每卷列一种病证,文中有注有论,注释简明,论辨精当,引经析义,见解独到,密切联系临床,特别注重脉证辨析,揭示脉证规律,属《金匮要略》注本中较好的一种,为医家称道和必读。

该书问世后有多种版本,今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参考清光绪五年(1879)扫叶山房藏版点校而成。点校是书首先对全书进行句逗,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异体字、古今字改为现通行规范字;错字则予以更正,将正确的字放在错字后面的括号()中。为保持原貌和中医特色,能不改动的字词尽量不改;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一些中医学中常用或含义特殊的字出尊重原意,如“脏”、“腑”

一律用“藏”、“府”二字。

《四库全书》本之《金匮要略论注》有少量字、句和章节的缺漏,书中注以“阙”或“缺”,今根据“扫叶山房藏版”增补,并用括号[]标明。

陈仁寿

2007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