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库全书——金匮要略
15099000000029

第29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大阳经伤也。

注曰:人身阳明脉络在前,太阳脉络在后,故阳明气旺无病则能前步,太阳气旺无病则能后移。今倾趺之后致蹶,而不能如平人能前步,不能后却,必须刺腨肠入二寸者,盖腨肠者太阳脉之所过,邪聚于太阳,脉之合阳承筋间,故必刺而泻之,谓伤止在太阳经也。然太阳经甚多,而必刺腨肠者,盖腨肠即小腿肚,本属阳明,太阳脉过此,故刺之使太阳与阳明之气相通,则前后如意耳。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者,藜芦甘草汤主之。方未是(见)。

注曰:人身四肢属脾,然肌肉之气统于阳明,但足属足阳明,手属手阳明,若手指臂常肿动,乃手阳明有痰气壅闭。更身体,是肌肉间阳明之气不运而肌肉肿动也。藜芦能吐风痰,甘草能安中气,故主之。全方未见,故阙。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注曰:转筋之病,大概是土不能安水。至于臂脚直,则风淫于脾矣。脉上下行微弦,是有痓之意。仲景云:夫痓家,脉伏坚直上下。又曰:脉伏而弦,总是风入之象。此更转筋入腹,则是肝邪直攻脾藏,此时如贼犯王城,无暇缓治,故以鸡屎白之下气消积捷于去风安脾者,先靖其内乱,而后徐图安辑耳。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注曰:痛连少腹,皆谓之疝,故古有心疝、肝疝等名。此名狐疝者,因其独见于外肾,偏有小大,而又上下不时,故特名阴狐气,以状其病之阴阳闪烁而不定也。药用蜘蛛散,蜘蛛有攻毒之能而抽丝结网,皆在少腹,故用为向导,而加桂枝以伐肾邪,使阳道行,则阴气自消也。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

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虫。

注曰:腹痛不必皆有虫,因虫而痛亦有之,其初时当必凭脉以别之。故谓腹痛概由寒触,其正所谓邪正相抟,即为寒疝也。

寒则为阴脉必沉、卫气必结,故弦乃洪大,是反得阳脉,脉不应病,非因外矣。故曰“有蚘虫”。然未详蚘虫本证之痛状,此段单重在辨脉也。

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注曰:此论蚘病之不因藏寒者也。故其证独心痛,吐涎而不吐蚘。然其痛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寒之绵绵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寒逐积之药,俱不应矣。

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杀虫,蜜与甘草既以和胃又以诱蚘也。

甘草粉蜜汤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注曰:蚘虫之为病,藏寒、藏燥皆能使之不安,故上条粉蜜甘草,乃杀虫与润燥之方也。若蚘厥,厥者,逆也,此与藏厥相类。藏厥由无阳,蚘厥亦因藏寒不能自安而上入,但邪有浅深,故藏厥则烦无暂安。蚘厥则须臾得止,故首言当吐蚘,以见因寒而蚘不安,致蚘上入膈,非无蚘而竟烦之比也。唯因蚘则动静不常,故既烦复止,及复食而呕且烦者,闻食臭而蚘欲得食,则更上而吐出也。其原由寒,故类聚辛热以温之,监以黄柏,而加乌梅、黄连以安其蚘,参、归以补其虚也。

论曰:黄连之苦可以安蚘,则前甘草与蜜何以亦能安蚘也?

不知上条之蚘因燥而上入,致使心痛则为攻心之贼,故以白粉杀蚘为主,而加甘蜜以润其燥。若蚘厥未尝攻心,且蚘因藏寒不得已而上入其膈,故以乌梅、黄连伏之为主,而加辛热以逐藏寒。所以一心痛而不吐蚘,一吐蚘而不心痛,此是二条大分别也。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蘖六两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十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