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风雨征程:浙江高校后勤改革30年
15105900000020

第20章 参考文献

[1]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富.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朱宝铜.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校后勤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O04,(6):38一39

[4]卜凡孝、李五一.前瞻高校后勤改革之“后社会化阶段”[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1)

[5]盛裕良.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

[6]李金全、高振民.当前高校后勤面临的形势及相应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7]夏鲁杭.托管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有效形式.中国教育报,2006.11

[8]黄健柏.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难点与对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6)

[9]赵淑梅.德国高校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第2卷第1期

[10]王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趋势研究[J].社科纵横,2007(3),第22卷第3期

[11]吕津、敬然.国外高教服务产业的模式及发展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

[12]张洪武.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5(2)

[13]梁金喜、林元、王国义.投资主体多元化: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第13卷第3期

[14]李培才.政府干预的程序问题刍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第15卷第2期

[15]于志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和谐后勤[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16]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战略选择[J].江苏高教,2003(1):124-126

[17]皮光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任务与政策支持[J].江苏高教,2006(4)

[18]卢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IT治理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19]程秀生、曹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现代企业的法律经济学价值[J].经济.社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批准号70532001)的成果]

[20]李盖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历程的分析与预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21]苏晓红、张淑萍.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之路[J].师范大学学报,2003

[22]李维安、王世权.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2007(4),第9卷第4期

[23]吕风亚.关于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01(12),第1卷第4期

[24]刘新田、张月利、刘卫军.前析高校后勤的社会责任[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

[25]郭志军.高校后勤改革模式的探讨,文章编号:1004‐468X(2004)02‐138‐03

[26]王鹏.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6

[27]刘华钢.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05(1):18-19

[28]胡开云.对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

[29]曹淑江.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高教,2002(1):84-87

[30]闵永新.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31]胡开云.对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

[32]王文焕.技术支撑在高校后勤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校后勤研究,2005(3),第1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