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5131500000012

第12章 京湘合流(2)

李泰国跟阿思本在伦敦还设计了舰队的军旗,这是一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灵魂。中国战场上有一句俗话:人在旗在,旗在士气在、阵地在。舰队军旗围绕英国来做文章,做成一面多国联合舰队的旗帜。李泰国的行动令英国贵族大为开心,英国海军部发出军事训令,要求在舰队效力的皇家海军军官要尊重李泰国为大清帝国选定的海军旗帜。

李泰国在伦敦的秘密行动令在上海的赫德感到压力十足,因为只要阿思本舰队开到中国海域,按照伦敦的计划,华尔的洋枪队就要从中国消失。可是贺布没有立即让华尔的军队解散,而是通过联合执掌的方式进行渗透。赫德担心,华尔现在同贺布是一种合作方式,一旦贺布全面接管华尔的雇佣军,那些美国、法国、德国等多国流氓军人会不会心甘情愿接受英国人的指挥。

更为要命的是,华尔的这支部队背后有一位小伙计出身的中国官商杨坊,没有这位中国官商旗下钱庄的资金输血,华尔的洋枪队不可能不断地扩充实力。贺布现在虽然已经充分获得了华尔的信任,可是还没有得到杨坊的明确支持,加上华尔是杨坊的女婿,所以贺布要想接管洋枪队,难过杨坊这一关。如果洋枪队失去了杨坊的资金支持,即使贺布控制了这支部队也只能是英国人的负担。

赫德想到了巴夏礼,现在这位领事跟江浙以及广东的商人们关系融洽,这帮商人终于通过巴夏礼出兵江浙将曾国藩的部队逼到上海,商人们对巴夏礼是感恩戴德,那么只要巴夏礼站出来作出一个要跟李鸿章的部队一同深入江浙的态度,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定会反弹,让大清帝国官商杨坊操控的华尔洋枪队冲锋在前,到时候可以一箭双雕。

华尔之死

华尔已经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杨坊其实是在蒙蔽美国大使馆跟贺布,因为此时华尔压根儿就不是大清帝国的子民,还没有中国国籍。江苏巡抚薛焕当时兼任南洋通商大臣,自然要跟杨坊这样的官商走在一起。为了帮助杨坊解决华尔的国籍问题,薛焕在1862年2月25日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

薛焕在奏折中先是将华尔围剿太平军的功劳说了一大通。当然,萨维治一枪打烂华尔脸的那一段没说。薛焕在一通表扬之后,向皇帝提出要赏赐华尔四品官头衔,他认为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为大清帝国卖命剿匪。可华尔不是中国人,怎么能赏给他官衔呢?薛焕告诉皇帝,华尔三番五次向美国大使馆打招呼要脱离美国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穿中国服饰,剃中国头型。[5]

一个雇佣军头目要脱离自己的民主国家,三番五次申请取得专制国家的国籍,这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很是罕见。同治皇帝还不懂事,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精英们对这位死心塌地要为帝国卖命的洋人很是不理解,一方面下令褒奖华尔,另一方面密令薛焕暗中调查华尔的背景,甚至要将华尔的言行记录下来送报京城。

李鸿章到了上海发现,杨坊他们一手操控的华尔洋枪队现在已经跟英国人合流了,巴夏礼跟上海商人们秘密制订的三大军事行动计划,就是要让华尔的洋枪队打头阵,成为深入江浙腹心地带的棋子。不过李鸿章很快掌握了华尔跟贺布的恩怨,隐隐感觉英国人将华尔推向前线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华尔死。

英国人为什么要弄死华尔?

李鸿章很快明白了英国人的意图,他们是要为海军舰队扫清犬牙交错的雇佣军势力。李鸿章跟曾国藩进行了频繁的书信沟通。围剿太平军是汉族武装集团在清政府立足的筹码,为了最终拿下金陵,现在包括淮军在内的湘军集团就一定要顺着以杨坊为首的商人借洋兵“助剿”的“人心”,利用“华夷混一”已成的局势,[6]壮大湘军集团的势力。

英国人要弄死华尔,赫德不是玩一箭双雕吗?英国人既然都在学中国兵法谋略,八股文士出身的李鸿章跟曾国藩怎能不回敬一下赫德?于是,李鸿章给曾国藩的信函中提出“上海总要他(英美等国)保护方好,似当与委曲周旋”。李鸿章认为,英美出兵保护上海意在获得更多利益,中国方面可以跟他们周旋,一方面作出合作的姿态,一方面加紧自强,到时候既可以笼络上海滩商人的心,也能笼络列强。

曾国藩对巴夏礼以及上海滩商人早就拟订的军事行动计划一直耿耿于怀,他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三番五次强调:“宁波、上海,皆系通商码头,洋人与我同其利害,自当共争而共守之;苏、常、金陵,本非通商之口,借兵助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7]

曾国藩跟李鸿章决定要求外国部队只能“会防不会剿”。[8]李鸿章跟曾国藩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外国军队只能在上海地区“会防”,不能深入到苏、常、南京等地区“会剿”。1862年5月17日,法国侵华海军上将卜罗德在上海奉贤南桥被太平军击毙。法军立即龟缩在租界,这让李鸿章跟曾国藩暗自欢喜,现在至少法国军队不能向江浙一带扩张了。

刚到上海滩的李鸿章部处于看热闹的状态,贺布跟华尔率领的部队像疯子般扑向太平军,可是太平军势头太猛,迅速拿下了嘉定、青浦等地,这样一来英国军队也不敢贸然离开租界了。很快,英法商议将军事行动范围定在“上海30英里半径以内”。[9]

李鸿章跟曾国藩“会防不会剿”的目的达到了,可是贺布心里很不踏实,因为英国人还没有完全掌握洋枪队。一直提供资金支持的杨坊心里也不踏实,只有华尔不断在围剿太平军的战场上攻城略地,自己才能加官晋爵,有了枪杆子跟官帽子,生意才会做得更大。

华尔的洋枪队必须不断地冲锋陷阵。1862年9月20日,华尔在慈溪城外跟太平军交火,突然被一发子弹击中。第二天,华尔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时华尔官居三品副将。华尔死前,同治皇帝还在派人调查华尔的底细,强烈要求华尔穿大清帝国臣子的服装。一直不听话的外国雇佣军兵头华尔,在死后装入棺材的时候,终于被帝国官员穿上了长袍马褂儿。

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佗一听华尔死了,立即给苏松太道吴煦发来照会,要求让贺布全权接管华尔的军队。[10]李鸿章立即给同治皇帝上疏,坚决反对英国人接管华尔的军队,建议让出钱的杨坊统带这支部队。同治皇帝给李鸿章下了一道圣旨:“常胜军如不听调,李鸿章派员接替。”华尔旧部控制权旁落,这让英国海军部相当地窝火,远在安庆的曾国藩哈哈大笑。

师生的金权暗战

跋扈的白齐文

阳光穿透纱窗,洒满整个书房。杨坊正在书房里盘点着自己的金银珠宝,这是他觉得存放珠宝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人会想到书房就是黄金屋。当合上账本的那一刻,杨坊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表情。

杨坊站起来,将官帽戴在头上,跨出书房,路过一个长长的走廊,经过女儿杨章妹的闺房。十多天前,这里还是女儿杨章妹跟女婿华尔的卧房,现在华尔已经穿上大清帝国臣子的官服,被埋在了松江城内玉皇阁北,留下杨章妹形单影孤。

突然,听见客厅外传来了争吵声,来人叽里呱啦说的都是鸟语。杨坊听出是美国佬白齐文(H.A.Burgevine),白齐文是华尔之前的副手,现在跟自己共同掌管洋枪队。这位美国佬在1862年3月15日与华尔一起,在上海举行了归化入籍仪式,正式成为大清帝国子民。杨坊对白齐文印象并不好,认为他简直就是一只吸血乌贼。

不用问,白齐文是来要军饷的。杨坊今天盘点家里的金银珠宝可不是为了给白齐文发军饷。现在龙溪郭氏家族的万丰商船号正在清算账目,杨坊的泰记钱庄跟万丰商船号有业务往来。杨坊挪用了郭氏家族的资金,一旦郭氏追账,泰记钱庄就可能出现挤兑风潮。

杨坊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万丰商船号的郭氏家族,而是李鸿章。这位远道而来的李大人让人琢磨不明白,他不太喜欢英法的军队深入到江浙前线,可是他却不断地为华尔邀功,让洋枪队冲锋在前。尽管杨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穿着大清帝国的朝服,但毕竟是小伙计出身,在政治博弈方面,跟经过八股系统培训出来的李鸿章相比,自然差得就远了。

李鸿章向同治皇帝保举杨坊继续管带洋枪队,一方面是不想让这支部队落入英国人之手,更为重要的是这支部队可以成为淮军的先锋队。李鸿章已经摸清了杨坊的家底,这家伙之所以能够豢养军队,是因为背后有一大批宁波商人在撑腰。如果能将杨坊拴在自己的枪口下,宁波商帮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的钱袋子。

杨坊除了具有钱庄、航运、客栈等公司的老板身份和上海官场的苏松太粮道官衔之外,还有一个职衔:四明公所董事。“四明公所”就是宁波商人在上海成立的宁波会馆。这个会馆于1797年成立,随着上海商业的迅猛发展,四明公所的重点也转向了上海。四明公所主要是由宁波的商贾巨富投资成立的,设有董事局,在会所发生所有重大事件的时候,董事局全权负责处理。

四明公所以及其他金融集团供养洋枪队的资金都存在泰记钱庄,华尔也将洋枪队的资金统统存放在泰记钱庄。白齐文私闯杨公馆,是因为洋枪队的资金出了大问题,曾经同为华尔副手的福瑞斯特(Forrester)在华尔倒在战场上的时候,偷走了洋枪队的账本,从杨坊那里敲诈了一大笔属于洋枪队的军费。[11]

白齐文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是这位美国佬脾气很差。李鸿章到达上海之前,大清帝国上海军队每次跟洋枪队联合出战都是让洋枪队去冲锋陷阵,所以白齐文对大清帝国的军队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可能是看多了的缘故,白齐文对初来乍到的李鸿章一样没有好感。

李鸿章摸清了白齐文的脾气秉性,决定利用自己的职权跟福瑞斯特的敲诈来降伏宁波商帮。此时,龙溪郭氏发现杨坊的钱庄挪用了其往来款,已经将杨坊告到江苏巡抚衙门。身为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一方面暗中将龙溪郭氏状告杨坊的官司给压下来,理由是事关剿匪大计;另一方面密令上海当局不予理睬追讨军费的白齐文,并告知白齐文洋枪队在泰记钱庄没有存款,泰记钱庄也没出现退还军费的事情。

杨坊傻乎乎地以为李大人帮着自己侵吞宁波商帮、各大金融集团以及洋枪队的军费,他万万没有想到,赖账势必激怒白齐文。这正是李鸿章希望看到的结果。白齐文蠢猪一个,气冲冲闯进杨坊家中。杨坊拒绝承认泰记钱庄拖欠洋枪队的军费。杨坊的赖账令原本脾气火暴的白齐文气急败坏,当场将杨坊揍了一顿,并带着一帮兵痞子,抢走了杨坊家中跟钱庄的4万两白银。

白齐文在光天化日之下抢走洋枪队军费,这让李鸿章抓住了把柄,立即上书朝廷,以“不遵调遣,劫饷殴官”为由,将白齐文的职务解除。杨坊跟吴煦自然成为了倒霉蛋。李鸿章给皇帝的奏疏上说:“该道等创募此军及换人接带,始终主谋。又有督带之责,不能实力钳制,办理不善,咎亦难辞。”[12]杨坊遭遇革职,整个上海滩官场商场震动,李鸿章实际上成为上海滩的新主人。

师徒间隙

上海滩一夜之间变了主人,远在安庆的徐寿跟华蘅芳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这令曾国藩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两位科学家当初在上海看了几本书,还是那种“二把刀”翻译的,怎能从中领悟到欧美造船技术的精髓?蒸汽机原理、轮船结构都是徐寿跟华蘅芳不能解决的,徐寿万般无奈地从头开始研究发动机原理。曾国藩可等不了他们现学现卖,于是两位科学家推荐了吴嘉廉和龚云棠等科学家进入安庆。

科学家是越来越多,可是曾国藩高兴不起来,因为一帮子科学家在一起更乱套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跟主张,可是谁都没有真正在造船厂跟机械厂待过,更没有人见过欧美人怎么造轮船,所以一帮人“日夜凝思,苦无法程”。[13]

曾国藩一直很有耐心地等待徐寿一帮人能够将轮船模型弄出来,只要有模型了,造船就不再是难题。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科学家们都没成功。曾国藩冷静下来后想到一招,现在大清帝国的江河湖海有那么多外国轮船,只要弄两艘洋轮到安庆,就可以让科学家们拆卸学习。

奕已经将战舰购买权委托给了赫德一干人马,现在曾国藩要自己弄轮船的话,可是明目张胆地跟奕对着干。湘军集团现在可没有那么牛气,敢直接跟奕对着干。曾国藩想到一招,对朝廷说上海滩有两艘破船,只要修修补补就可以开到安庆,到时即可围剿太平军。

赫德是人精,他了解到曾国藩在安庆捣鼓自己的轮船,一旦让他造船成功,英国人的生意就黄了。赫德立即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目的就是要将曾国藩造船的事情给搅黄。赫德在信中告诉奕,在上海滩确实有两艘旧船,都是之前打击水上盗贼用的,“并非打仗之船”。[14]

曾国藩弄破船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奕为了打造大清帝国的海上舰队,曾经让咸丰皇帝龙颜大怒,现在眼看英国人的战舰就要开到帝国海域了。曾国藩一旦造出战舰,即便英国战舰全部开到天津让禁卫精英们把控,依然无法从军备上钳制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奕决定利用风雨飘摇的吴煦做文章。

身为官场的老油条,吴煦自然对曾国藩、奕等人的钩心斗角洞若观火。吴煦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强调欧美轮船有兵船跟商船区分,兵船自然是政府掌控,从来不向他国租售,货船可以租售,但是不允许充作战舰。尽管有人出售商船,但都是木质不坚,多有暗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