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5131500000005

第5章 改革前夜(4)

1862年3月14日,赫德给李泰国的函电称,议政王、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奕已经委托赫德代为向英国购买中号兵船3艘,小号兵船4艘以及船上所需火炮弹药。赫德在函电中将奕的海军舰队采购计划转手委托给李泰国,使李泰国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伦敦采购操盘手。

面对这么一笔庞大的国家采购,无论是奕还是赫德,心情都是非常迫切的,都希望这笔买卖尽快成交。赫德在函电中交代:“现在舰队的建造已获批准,恭亲王急于见到它早日到来,因为你所熟知的种种原因,毫无延迟地把造好的舰船遣送来华,将是至关重要的。就我来说,我将尽力迅速获得款项并寄给你,我深信你必能尽力设法,使舰船能迅速装备起来并遣送来华。”[28]

赫德的信函让已经回国的李泰国很是激动,他立即给赫德回函:“关于此事,以往我曾经屡次向中国高级官员建议,他们也据以上奏。正因为如此,我才获得批准,购买‘孔夫子’号炮舰。在天津谈判时,我又亲自提出这个问题,并在我的授意下,《天津条约》才增加了关于中英共同肃清海盗的条款,这个条款的措词也使我有根据促使清政府购置船只。”[29]

1862年6月16日,李泰国接到赫德的书信,立即就去了英国外交部拜会了外交大臣罗素勋爵。李泰国给罗素勋爵的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希望英国政府批准他为大清帝国在英办理购买军舰并招募海军官兵,以便成立一支“英中联合海军舰队”。李泰国在报告中强调:“这支部队不会在任何方面妨碍女王陛下的政府,反而会使它在没有进行直接援助时,享有一切好处。”[30]

李泰国在伦敦游说罗素勋爵期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给罗素勋爵的信函也送抵伦敦,普鲁斯建议英国政府支持李泰国的计划。罗素勋爵将李泰国以及普鲁斯的报告向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进行了汇报。帕麦斯顿将报告转交给海军部,海军部大臣萨默塞特给罗素勋爵的意见是:“这件事如果不致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将不失为一件大好事,应受到你的鼓励和支持。”[31]

奕在北京城苦等李泰国的舰队开到中国海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笔庞大的国家采购计划,正落入英国政客们的一个巨大阴谋之中。英国政府为了控制奕组建的帝国海军舰队的领导权,鼓励英国军官“报名去海关任职”,以便“英国政府同意将他们出借”。[32]

1862年5月9日,李泰国给赫德发了一封密电,将伦敦对大清帝国舰队领导权的控制意图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了舰队司令人选。李泰国密电中提到的舰队司令是一位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Sherard Osborne),这位阿思本上校两次参加鸦片战争,对中国军队了如指掌。为了垄断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大权,英国政府密令李泰国跟阿思本签订聘请合同,由阿思本执掌舰队。

为了将舰队控制在英国政府手上,英国政府的法律专员致函枢密院办公厅,希望政府能够通过红头文件的方式,下令舰队的英国将士必须统一由李泰国跟阿思本领导。英国枢密院很快发布饬令,要求“不论在陆上或海上,任何人只能听命李泰国和阿思本,而不能听命其他人,这样才能合法地应募为中国皇帝服役”。[33]

为了保证阿思本执掌大清帝国海军舰队,并同太平军作战,李泰国要求英国政府取消1854年颁发的关于大清帝国内战的“中立条例”。英国海军部根据李泰国的建议,发给了阿思本组建舰队的许可证,同时酝酿了一个特别法令——以国家的名义授权李泰国跟阿思本为大清帝国组建海军部队。[34]

强国之梦的伟大军事改革竟成为鬼佬们的政治游戏。伦敦的政客们发现,大清帝国长江沿线的海军掌握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手中,为了避免舰队指挥权旁落,普鲁斯给奕发了一份强硬的照会:“这支部队应直属于帝国政府,只接受帝国政府的命令,只对帝国政府负责,并据此与地方当局协同动作,但不接受地方当局的节制。”[35]

普鲁斯的照会犹如一把利剑,搅得奕不安。

英国人只接受政府命令,现在大清帝国的议政王是奕,很显然,英国人这是要将奕绑架到他们的指挥棒上。奕非常清楚,自己尽管是议政王,可是坐在龙椅背后的还有两宫太后,她们才是帝国真正的主人。奕一旦答应英国人的要求,两宫太后一定会警觉,因为同治皇帝刚刚登基,奕一旦掌握军权,慈禧太后就能想到当年的多尔衮!

多尔衮率领满洲八旗鼎定中原,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旷世奇功。顺治皇帝即位后,多尔衮权倾朝野,被顺治皇帝称为“皇父”。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以谋逆大罪之名,褫夺了多尔衮生前所有的封爵,“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36]

奕跟多尔衮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年轻之时跟兄弟争夺皇位,夺位失败后,一个成了打江山的功臣,一个成了救江山的功臣。多尔衮南征北战,让大清帝国江山一统;奕纵横捭阖,跟英法联军签下了和平条约,让洋夷军队撤出了京师。多尔衮开国建制;奕期冀改革图强。

奕不想重蹈多尔衮的覆辙。

奕还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曾国藩。如果将长江沿岸的海军指挥权收归到自己手上,那么汉族武装集团一定会强烈反弹。太平军依然占据着江南,大清帝国要安内攘外,团结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成为必然选择。

这是一场隔空的绝杀,以奕为首的北京派通过政变抓住了帝国大权。英国政府却在伦敦给奕背后顶上了致命火枪。曾国藩也是如芒在背,宿松的那一次秘密会议已经成为云烟。在这风云变幻的改革前夜,汉族武装集团领袖曾国藩别无选择。

注释:

[1]“侮辱恭亲王”(Humiliation of Prince Kung),载《纽约时报》。

[2](清)黄:《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2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9]《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0]《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1]Prescott Clarke and John Stradbroke Gregory:Western Reports On the Taiping:A Selection of Documents,London:Croom Helm Limited,1982.

[1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3]《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4]《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上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

[15]《郭嵩焘日记》卷一,“咸丰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纪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6]《何桂清等书札》,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美]丁韪良:《花甲记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美]丁韪良:《花甲记忆: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咸丰起居注·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国学文献馆出版社1983年版。

[20]小横香室主人编:《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清人逸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1]《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2]李德林:《暗战1840》(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

[23]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

[24](清)李慈铭著、吴语亭编注:《越缦堂国事日记》第1册,文海出版社1960年版。

[25](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曾左二相封侯”,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6]《清史稿·宗室肃顺传》卷三百八十七,列传一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27]《北华捷报》,1861年12月21日。

[28]1862年3月14日赫德致李泰国函电。葛松:《李泰国与中英关系》附件四。

[29]1862年5月9日李泰国致赫德函电。葛松:《李泰国与中英关系》附件四。

[30]《英国蓝皮书·关于为中国政府在英国聘用海陆军官兵的文书》(1862)第一号文件。

[31]1862年6月15日萨默塞特致罗素勋爵函电。葛松:《李泰国与中英关系》附件四。

[32][英]赛克斯编著,梁从诫译:《太平天国问题通信·英国公使违反指示的手法》,载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编:《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一辑)。

[33]1862年8月29日法律专员致枢密院办公厅奏折。葛松:《李泰国与中英关系》附件四。

[34]《英国蓝皮书·下院关于中国事务的文件》(1863年)。

[35][英]布鲁纳等编,傅曾仁等译:《赫德日记》,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年版。

[36][意]卫匡国:《鞑靼战纪》,中华书局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