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5131500000053

第53章 内外交困(7)

福星号为招商局旗下的轮船,船上装载浙江海盐等12县漕粮7270石,货物849件,修造津栈木料8排,计61只,乘客65人,船主、管账、水手等53人。[41]事后只救起客人18名,船主、账房、水手等35名,死亡65人。

福星号海难的消息传到天津,李鸿章深感震惊。因为遇难者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大清官员,其中有五品同知衔、知州衔、守备衔官员9人;六品通判衔2人;七品知县衔、县丞衔10人;九品官员3名。[42]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为了确保轮船招商局在海运方面的竞争力,李鸿章跟江南各省份多方沟通,将其漕粮运输业务定向委托给招商局。福星号运送的浙江漕粮正是送往北方救急的7270石大米。

李鸿章在天津得到黑水洋海难汇报,立即给北京写了一份报告,将海难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北京方面能够立即责成分管黑水洋海域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跟英国方面交涉,彻查海难缘由,提出国际赔偿。李鸿章的报告送抵北京,亲王大臣们都备感惊讶。

黑水洋隶属于分巡苏松太兵备道管辖,监管海运粮道军事安全的道台冯焌光成为案件调查的负责人。兵部以六百里加急迅速向冯焌光发出光绪皇帝的命令:“亟须彻底查究,责令赔偿,著饬道员冯焌光照会英国刑司领事速将此案秉公会记,按照条约办理,毋任延狡。”[43]4月8日,收到皇帝命令的冯焌光通知了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Sir Walter Henry Medhurst)。

广东人冯焌光跟广东商帮关系密切,曾是曾国藩的老部下,一度担任江南制造总局的总办,是李鸿章工业改革的干将,福星号海难发生前不久就任分巡苏松太兵备道道台。冯焌光深知麦华陀不好对付,这位英国爵士在中国多个省份担任过领事,曾经因为扬州教案,两度率领英国军舰直逼南京,要两江总督将扬州知府撤职查办。

冯焌光知道,在面对麦华陀这样的外交老手时,只有拿出军人的气魄才能镇得住对方。所以,一见到麦华陀,冯焌光很是气愤地说:“不独漕米客货全数就淹,竟致江浙两省押运委员以及仆从水手人等同时溺毙至数十人之多,异惨非常,殊堪骇诧。事关中外交涉,案情重大,不能不彻底根究。”冯焌光当即决定,与麦华陀“亲提审断”。[44]

麦华陀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会同冯焌光的两名手下,在上海县仵作的主导下,对捞回来的尸体进行验殓。冯焌光提出,要将福星号跟澳顺号的船长提到公堂进行讯问。三天后,麦华陀回复冯焌光,按照英国的法律,如果船只遭遇不测,出现船货丢失人员伤亡的情况,船长自己到司法机关投案的,不必缉拿;如果不投案者,该领事会进行缉拿。澳顺号船长已经到领事馆自首,不必缉拿。麦华陀通知冯焌光,4月12日可以公开审理黑水洋海难案。

朝廷官员的命只值区区50两

4月12日,冯焌光带着一帮官员到“英皇在中日高等法院”,可是麦华陀很遗憾地告诉他,因为黑水洋海难事关中英交涉,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无权参与此案审理,只能前来“听讯”,如果审理结束,中方觉得判案不公,才可“复行查讯”。麦华陀还告诉冯焌光,对于招商局遇难员工及其他死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应妥善处理。

冯焌光一听就火了,自己无权审案只能听讯,还要负责善后安抚,而澳顺号的责任还要等法庭审理后才能见分晓。更让冯焌光愤怒的是,麦华陀还警告他,根据双方船主的问讯笔录显示:当日雾大,不可能是一艘船的问题,他们希望两艘船都没有问题,那样是最好的结局。[45]

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刘坤一对海难案很有信心。他在给冯焌光的一份批示中写道:按照国际通行的航行章程,凡船只遇有雾时,都要缓行,黑水洋大雾,英国商船澳顺号却“行驶猛疾,致将招商轮船撞沉”。面对24名朝廷命官跟41名老百姓的无辜死亡,还有7270石漕粮的巨大损失,“英皇在中日高等法院”应该按照国际公约,“秉公提讯断赔,勿任稍有偏袒”。[46]

李鸿章在批示福星号海难案的文件时态度强硬:照国际行船规例,福星号海难案发生,责在澳顺号,澳顺号“不得任其狡赖,是为至要”。[47]

冯焌光相当谨慎,他建议招商局聘请对英国法律精通的律师参与诉讼。招商局立即聘请了英国律师担文(William Venn Drummond)出任中方的辩护律师。

“英皇在中日高等法院”的审理开始了,可是冯焌光发现,法庭没有扣留澳顺号。他担心,如不扣船,福星号上的人命跟漕粮赔偿便没有保障。麦华陀回复冯焌光:“以扣留澳顺轮船追赔船货,应由法院主政,领事向无此权。”冯焌光一听又火了,历次的中外教案、商业纠纷,哪一次不是领事出头:“轻者向地方官理结,重者调水师兵船,帮同办理,甚至毁我炮台,扣我船只,尚有许大权柄。今于澳顺一船,何独无权扣留?”

案子拖到了4月30日,招商局最后等来了一个失望的判决:澳顺号轮船在此案中并无明显过错,责任需由双方共同承担,“所有澳顺号船主、副手牌照准发还”,案件审理费由澳顺号船主缴纳。核算后,澳顺号只需赔偿白银八万多两。

朝廷命官死了24名,英国法院的判决却没有给中方一个说法,这令大清帝国官场震怒。招商局立即以65人死亡为由,向法院提出扣押澳顺号,可是澳顺号的船主已经趁着礼拜日逃走了。麦华陀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推脱致歉,反而给冯焌光写信指责担文,说什么如果不是担文在辩护的过程中多次细抠法律惹恼了澳顺号船主,船主也不会溜之大吉。

澳顺号船主跑了,遇难者的抚恤金还要继续向英国索赔。冯焌光找到麦华陀协商,麦华陀建议,给每人五十两白银。反复磋商后,官员每人得抚恤银三百两,普通乘客得一百两。协商之后,英国方面再无动静。李鸿章批示:一定要力争,成为将来处理类似案件的陈例。招商局派担文远赴伦敦告状,英国政府一看,责令怡和洋行暗中赔付,不过不能将案件在报纸上曝光。[48]

英国赔付漕粮的银子不好拿,抚恤银更是迟迟不见影儿。北方的粮食紧张,为了保证漕运验兑通畅,招商局决定,先自掏腰包补买7270石大米运往天津。可是,很多清贫的朝廷命官还有老亲在堂,孤儿在抱,他们的突然逝世令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李鸿章决定,从天津海运委员会上海局的结余经费中拿出三千两,官员每人家属得抚恤银一百两,家丁每人得三四十两。[49]

刘坤一听闻伦敦消息,长叹一声。当时,英国驻北京使馆的翻译马嘉理在云南刺探军政情报时被民众枪杀。刘坤一在给总理衙门的一份报告中说,现在接受英国人处理福星号海难方案,“将来马翻译之案,或可借此调停。”[50]可是,威妥玛不愿意跟北京谈判马嘉理死亡案,扬言要调集英国海军舰队跟北京死磕,甚至再度攻下紫禁城。清政府执政精英们被吓坏了,立即责成总理衙门请赫德斡旋,希望威妥玛能够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24名朝廷命官沉尸黑水洋,英国领事跟法官视若草芥,肇事者逃之夭夭。可笑的是,一个刺探军政情报的英国翻译死了,英国驻华公使就扬言要带领舰队攻打北京。

黑水洋海难深深地刺激了帝国官员脆弱的灵魂,在强权之下,祖宗家法跟仁义道德脆弱得不堪一击。在北京总理衙门扩大会议上争吵不休的亲王大臣们此时真正意识到,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别说保护天下苍生,就连朝廷命官的命在洋人眼中都一文不值。

注释:

[1]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2]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3]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4][日]藤井志津枝:《近代中日关系史源起》。

[5][日]外务省调查部:《大日本外交文书》第6卷。

[6][日]东亚同文会编著,胡锡年译:《对华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7]《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9]《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1]《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卷2,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2]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奏稿》,清光绪(1875—1908)铅印本。

[13]《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4](清)郑观应著,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6]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7]李鸿章:《李文忠公选集》,大通书局1987年版。

[18][日]中村政则:《日本国家史》(4)近代I,东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19](清)缪荃孙编:《续碑传集》卷7,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

[2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1]《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132,华文书局1964年版。

[22]《清史稿》卷三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23](清)斌椿:《乘槎笔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4](清)张德彝:《航海述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5]《清史稿》卷三百七十六,列传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26](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1,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7](清)郑观应著,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8]《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6,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29]《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6,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3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1]《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2]《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7,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33]《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历史》,乌文版。

[34]《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35]《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3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7]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8]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9]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杜文溥:《杜牧禀赋津员董同乘福星轮船在洋被撞沉没》,《重订江苏海运全案新编》卷6,《恩恤事宜》。

[41]《王增福供词》,光绪元年三月初一日,招商局档案:《福星轮船被英轮撞沉交涉》,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馆藏号:468(2)-12。

[4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元年四月十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折。

[4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上谕档》光绪元年四月十四日。

[44]《苏松太兵备道冯(焌光)文》,光绪元年三月初三日,招商局档案:《福星轮船被英轮撞沉交涉》,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馆藏号:468(2)-12。

[45]《英领事麦照复》,光绪元年三月初六日,招商局档案:《福星轮船被英轮撞沉交涉》,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馆藏号:468(2)-12。

[46]《刘坤一批示》,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招商局档案:《福星轮船被英轮撞沉交涉》,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馆藏号:468(2)-12。

[47]《李鸿章批示》,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招商局档案:《福星轮船被英轮撞沉交涉》,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馆藏号:468(2)-12。

[48](清)张荫桓:《律师》,《三洲日记》光绪十二年,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49](清)杜文溥:《杜牧等禀淹溺员董家丁于沪局节省经费内先行接济各该家属》,杨守岘等纂:《重订江苏海运全案新编》卷6,《恩恤事宜》,光绪十年刊本。

[50](清)刘坤一:《致总署》,光绪元年四月初六日,《刘坤一遗集·书牍》卷14,中华书局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