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理论很精微,而色诊的理论则更为精微,这是因为色诊中有的内容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病症不同,气色也会不同,但是,如果推而广之,加以扩充,继续类推下去,虽然有难以形容的地方,也是可以初步讨论的。
如从五气应五色的原则来看,风气应青色,寒气应黑色,暑气应红色,湿气应黄色,燥气应金色。风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开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是阳邪;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头痛、出汗、脉浮缓的表征。寒是阴气盛的表现,故称阴邪;寒邪侵人,机体的阳气会奋起抵抗,阳气本可制阴祛寒,但若寒气太盛,阳气则反而为寒邪侵害,所以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脉象紧张有力的表征。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邪是阳邪;暑邪伤人,便会出现高热、心烦、面赤、脉象来势迟缓、脉体宽大但触之无力的表征。湿是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是阴邪;湿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所以湿邪侵人,易伤阳气,又因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所以侵入后最易滞留于脏腑经络之中,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出现食欲减退、小腹胀满、小便淋漓、脉象往来艰滞不畅的表征。
脉象浮缓的,其尺部的皮肤也浮缓;脉象紧张有力的,其尺部的皮肤也紧张;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的,其尺部的皮肤也滑润;脉象来势迟缓,脉体宽大但触之无力的,其尺部的皮肤也滞涩;脉象来势极大,但去势渐衰的,其尺部的皮肤会突起;脉象虽细弱如丝,但连绵不断的,其尺部皮肤会收缩。将色、脉与皮肤合并而检验察看,那么风气使脉象浮缓的,皮肤就会出现青色而舒缓的情形;寒气令脉象紧张有力的,皮肤就会出现色黑而紧的情形;暑气使脉象来势迟缓,脉体宽大但触之无力的,皮肤就会出现红色而生气减弱的情形;湿气使脉象往来艰滞不畅的,皮肤就会出现黄色而滞涩的情形。像这样的话,风寒暑湿的颜色虽难以描述,不是也可以用心去剖析的吗?
不仅如此,又如,喜则气散,怒则气逆,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悲则气消,也可以凭借气的变动情形而加以拟议。这是为什么呢?
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里的热,在地为五行里的火;在人体主血脉,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徵,在五声为笑,在人体的变动为忧,在七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上为喜。在表现方式上,喜色往往是油然而生的。适度的喜乐,能使人精神愉快,心气舒畅。心藏神,如果狂喜极乐,心又藏神,就会使人的心气弛缓,精神涣散,并出现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
肝气上通于目,它的变化在天是六气里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中为筋,在五色中为青,在五音中为角,在五声中为呼,在人体的变动为握,在七窍中为目,在五味中为酸,在情志中为怒。在表现方式上,怒往往会导致气逆。怒伤肝,是因为情志用得过度,使肝气升发太过而上逆,并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呕血、昏厥等症。
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里的湿,在地为五行里的土;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人体的变动为打呃,在七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变动上为思。在表现方式上,思往往会导致气结。脾主运化,喜欢正常地运转而厌恶郁结,但思虑过多,则会使脾气郁结,出现胸脘痞满、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症。
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寒,在地为五行中的水;在人体为骨,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吟,在人体的变动上为战栗,在七窍为耳,在五味中为咸,在情志变动上为恐,在表现方式上,恐往往会导致气下。肾主管蛰藏,是封藏的本宫,喜好静而不喜好动,恐惧则使气机下陷,出现肾气受伤的一系列病症,如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
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里的燥,在地为五行里的金,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人体的变动上为咳,在七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变动上为忧,在表现方式上,悲往往会导致气消。忧伤肺,“悲则气消”是指过度的悲忧会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总的来说,喜色是油然而生的,怒色发出时是很严厉的,贪婪的神色和气,使人愉悦,惧色是威逼之下产生的,忧悲之色则是惊恐无声的。色是气的外荣,人体内部的病变或健康状况可以通过气色、气味、体态等外在的症状反映出来,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
将以上理论进一步推展开来,则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会使人毫毛竖立,皮肤闭塞,内里发热。”皮肤既然闭塞了,那么面色也就闭塞了。这里可由《内经》说的皮肤闭塞而知其面色也已闭塞,反过来,又可因病人的面色闭塞而知其皮肤闭塞,还可以因病人的面色闭塞、皮肤闭塞而知其为风寒所伤。
《伤寒论》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这里的太阳,指太阳病。太阳经主表,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会引起营气和卫气失和,表现为头颈痛、腰脊部肌肉强直,怕冷无汗。同时,脉象表现则是,轻按皮肤即可明显触及,稍加用力则觉力度稍减。从怕冷无汗这一症状,则可知其皮肤闭塞,从皮肤闭塞又可知其面色闭塞。这里可因怕冷无汗而知其面色闭塞,并可因面色闭塞而知其怕冷无汗。又可因怕冷无汗而知其头项痛、腰脊部肌肉强直,并可因头项痛、腰脊部肌肉强直、怕冷无汗而知其为“太阳病”,其病是因为伤于风寒所致。
《伤寒论》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怕冷、体痛、呕逆。”这个时候,身体尚未发热的,面色可能黑而惨淡无光,这是外寒,即寒邪外侵体表,还未深入时所表现出来的颜色;身体已经发热的,面色可能隐隐呈现红色,这是表热,即热邪尚在体表,还未深入时的颜色。若没有出汗,就说明其色已经闭塞;若已出汗,说明其色已开;若即将出汗而尚未出汗,则其色应当有“闭而欲开”之象。
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面红的微、甚,而知其热的轻重;因其面上红色的浮与沉,而知其热势的进退;因其面上红色的散、抟,而知其病的散聚;因其面上红色的泽、夭,而知其病的成败。而且,六部、十法与四时、五色,没有不可以推断的。伤寒如此,其他各种病也是这样,但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还在于医者自己,我很难完全用文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