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5246100000070

第70章 诊腹望法提纲

我曾经观看针灸铜人各部图像,见脐位于腹腔内,胃在肚脐的上方,肠在肚脐的下方。在人体腹部正中直行的是任脉。紧靠任脉两边的,是足少阴经。足少阴经两边,是足阳明经。足阳明经两边,是足厥阴经。足厥阴经两边,是足太阴经。少阳经则行于人体两侧,太阳经则行于背部。而腹部分属脏腑的部位,又与经脉循行线路不同。比如,心肺在胸膈的上面,肝胆在胁肋的里面,胃在脐上,肠在脐下,腹的上部属于足太阴脾经,脐腹属足少阴肾经,小腹属足厥阴肝经,冲脉、任脉则循行在人体胸腹中央,肾在季胁,以及左胁属肝,右胁属脾。这些都是医家应当用心研究的。

由此看来,人体虽然有上下左右不同、前后内外各异,但都可以按经络的循行,而分清脏腑所在部位。这样,对病症的辨别、治法的选用,就有确实可行的依凭了。

若腹部或两胁支撑胀满的,是胃的病变;胁下胀痛,经常叹息,口苦的,是胆的病变;腹部胀气,小腹部更厉害的,是三焦的病变;小腹胀满疼痛的,是膀胱病变;小腹胀满,牵引腰部疼痛的,是小肠病变;肠鸣疼痛,泻下不消化的食物的,是大肠病变;腹胀兼有月经、小便不利的,是脾的病变;气喘伴两胁胀满的,是肺的病变;腹部胀满牵引腰背的,是肾的病变;胁下胀满疼痛牵引小腹的,是肝的病变;小腹胀满,上冲胃脘直到心的,是足厥阴肝经病变;腹部胀满,大便不畅,气上冲胸中和喉咙的,是足少阴肾经病变;四肢冰冷、腹满,腹内肠鸣有声的,是足太阴脾经病变。

这些都是有关腹部上下部位的划分,和脏腑经络的辨别方法。分开来说,脏病为积,腑病为聚。积的位置,始终不移;聚的位置,转移不定。积聚的位置,在脐上的为逆,在脐下的为从。积聚的部位,皮肤厚实干枯的,多是气聚;皮薄而色泽发亮的,多是水肿。肿起的为实,陷下的为虚。腹部肿胀的,是病气有余;腹部凹陷的,是形气不足。腹部胀满,按上去疼痛的是实,按上去不痛的为虚。腹部胀满有时减轻,然后又出现腹胀的,为寒;腹部胀满不会自行减轻,而且大便结燥的,为热。

新生的积,疼痛而且可以移动的,容易治愈;如果无疼痛而且固定不移的,则难以治愈。腹部胀满而胃脘部未胀满的,可以救治;如果胃脘部也胀满的,无法救治;腹部胀满的,如果缺盆处凹陷的,可以救治;如果缺盆处没有出现凹陷,说明难治。腹部肿满,但腹壁有青筋暴露的,可以救治;如果腹壁没有青筋暴露,则说明难治。

腹部肿胀发展的顺序,从上到下的,是气肿,其邪在外;从下到上的,是水肿,其邪在内。男子从上身肿到下身,女子从下身肿到上身的,易治;男子从下身肿到上身,女子从上身肿到下身的,难治。肿胀先起于腹部,而后波及到四肢的,可治;肿胀先起于四肢,而后到腹部的,难治。肿胀迅速消退的,是正气战胜了邪气,可治;肿胀消退之后又迅速复发的,是正不胜邪,为不可治。石水从脐下开始,下至小腹,又慢慢向上蔓延到胃脘的,极难治愈。久病之后,腹部的肌肤粗糙得像鱼鳞,腹壁深陷贴脊,胃肠干瘪的,也难治。这些都是有关诊察腹部的要点。

至于按压腹部,凹陷不起,腹部颜色不变的,是肤胀;腹部按着有凹陷,但随手而起,好像按在装水的皮囊一样的,是水胀;腹部肿块忽大忽小,并且上下移动的,是蛔虫形成的蛔胀。腹部肿胀,以指弹腹部,声音空响的,是腹内有气;声音实响的,是腹内有水。

妇人腹皮宽大的,大多由于孕产较多形成的;妇人腹皮紧实的,说明孕产较少。妊娠期的妇女,腹形如簸箕,平而大的,是怀的男胎;腹形如锅底,拱而凸的,是怀的女胎。怀有男胎的腹硬,怀有女胎的腹软。腹形如覆杯状,大而平的,是男胎;腹形如肘尖参差,凸而拱的,是女胎。怀孕期间的妇女,如果腹部摸起来冰冷的,是死胎,腹温的则为活胎。如果是双胞胎,就叫人摸摸腹部,冷在何处,则死胎就在何处。

上述的各种症候,如果能加以综合分析,都是可以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