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低下的孩子,如果年龄很大才被发现,治疗起来往往很困难。如果能早期发现,尽早寻找病因,加强启蒙教育和训练,智力是有可能提高的,甚至能恢复正常水平。如果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发现孩子有智力落后的表现,则应及时给孩子进行全面的智力诊断。这不仅包括智力测验,还要结合孩子的继往患病史、家族史、母亲孕产期情况及现场观察,才能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如果诊断确为智力低下,家长也不要悲观绝望,要及时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开发他现有的潜力。
幼儿智力幵“要适度
现代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英国的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对幼儿进行过度智力开发,反而不利于其成长。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父母在与幼儿相处时,不应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智力开发”的内容,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有一些家长用强化、机械的方法来培养孩子。有一个小朋友,2岁的时候认的汉字就够他去读报。可是上了学之后,老师发现这个小神童一点儿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极为孤僻,而且独立生活能力极差。用这样早期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说是畸形发展的,很不正常。
早期智力开发应掌握两个原则。首先,智力开发也要全面,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智力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其次,是了解孩子的。
年龄特点,讲究遵循教育的规律。为什么把0-6岁的孩子称为学龄前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不适合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把学习和痛的体验画上等号,变得厌学,这才是最可怕的。在小学低年级教课的老师也都深有体会,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
早期教育是否适当应具体孩子具体分析,不能单纯以年龄来判断对孩子智力开发是否过早,对孩子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个性化教育,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不要盲目跟别的孩子比。育儿不能有超前意识的提法并不科学,在教育孩子方面,教育学家提出“跳一跳,摘果子”的观点,即在为孩子设计发展目标时,要让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为孩子订得目标,即使孩子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要求,说明发展目标太高,这就是拔苗助长。因此教育超前与否不能一概而论,一项教育对同年龄的两个孩子,可能就会一个难些,一个容易些。因此,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是一种多面的、动态的、多层次的过程,并且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注意,有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之分。定向反射是注意的生理机制。大脑的额叶、脑干、丘脑在调节随意注意方面有重要作用。
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由于条件性定向反射的出现,开始能够较集中地注意一个新鲜事物。5-6个月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一个事物,但持续时间很短。随着活动能力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孩子从出生后的第二年起,对周围很多事物感兴趣,也能稍长时间地集中注意某一个事物,专心地玩弄一个玩具,留心注意周围人们的言语与行动。到了幼儿期,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可以较长一段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听讲故事。由于学前幼儿仍以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例如四五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突然窗外传来一群孩子的欢笑声,他们的注意就会立即转向窗外。
有意注意在孩子入学之后,在教学的影响之下断续进行,但有意注意的形成却是孩子入学准备应有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说来,孩子在幼儿园通过活动所提出的一定目的,如组织参与游戏,尤其是参与一些比赛性的作业或劳动,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任务,他们就会不断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曾有研究报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2-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7岁为15分钟左右,7-10岁为20分钟左右,10-12岁为25分钟左右!3岁以上的为30分钟。
为了孩子能够适应曰后上学,对这些幼儿的注意力应当加以适当训练,方法如下:
(1)弹琴数数。由家长或老师弹琴,每弹一个音,让孩子数一个数,弹到某一个音时就停下,叫孩子说出一共弹了多少个音。
拍球数数。由一个孩子或大人拍球,每拍一下,让别的孩子数一个数,拍到一定数时,突然停下,看孩子能否说对拍球的总数。
物品变位。在桌子上摆几件物品,让孩子看清楚后,令他转过身去,将物品变换位置或取走其中的一二件物品,再让他转过身,说出物品的变位,或者说出被取走的物品名称。
数字变位。在黑板上顺序贴出1-10的10个数字,让孩子观察并认识这些数字,然后让他转过身去,把个别数字交换位置或者取走,再让他转回身来,迅速说出哪个数字变了位或者已被取走。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人的记忆产生和发展要经历较长时间。新生儿何时开始有记忆,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出生几天的婴儿,被抱成喂奶的姿势,会寻找乳头的位置和做出吸吮的动作,就是有了记忆。半岁左右的儿童会认出熟人和生人。周岁的儿童会去寻找玩过的不在面前的玩具。2-3岁的儿童可以念儿歌,或识字,有些3岁的儿童已能背诵很长的诗句和认识很多字。4-6岁的儿童记忆力在量和质上都有提高,记忆的范围扩大了,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延长了。6-7岁的儿童进入小学后,由于学习任务向他们提出新的记忆要求,促使他们记忆力的发展也达到新的水平。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
(5)复述图画。给孩子看一张或一组有趣的图画,然后移开,让他复述所见图画。
(6)看几何图。在黑板上画出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何图形,让孩子对各类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和计数,这样既训练他的注意力,也训练其观察力,提高其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幼儿忆力的培养
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出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不久就忘了。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及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幼儿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估女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摒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但是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幼儿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了解了幼儿记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后,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和加强儿童的记忆力。
(1)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年龄很小的孩子,由于“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出很多见闻。因此,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彩色的、有声响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和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对形象鲜明的、感兴趣的或引起他们高兴或惊奇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2)给孩子布置识记任务。为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能力,对2-3岁的孩子就可以布置有意识记的任务。最简单的可从要孩子去取一样东西或传一句话做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布置识记的任务可趋复杂。如要求记住游戏规则,复述一个故事或讲出参观见闻等。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成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记住。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要强迫自己花力气去记住它。而年幼儿童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记住。因此要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不能靠强迫命令,而是要激发起其学习兴趣。有的2-3岁儿童能认识很多字,有的年纪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由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能孜孜不倦去学的结果。
增强孩子记忆的信心。记忆力的好与差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难提高。只有有信心,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它记住。因此,家长切忌打击孩子记忆的信心。如有的家长骂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是白说”等,是很不妥当的。家长要了解其记忆的不足之处,记不牢或记不正确的原因,然后要耐心帮助他,要多给予鼓励,使孩子从小培养起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
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能提高记忆力,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将孩子引入记忆方法之门!让他知道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促使他去探索、交流、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提高记忆的目的。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没有创造能力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以下几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CD多让孩子参加有创造性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家长可以在孩子游戏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地提高。
(2)让孩子多接触图画,包括多看和多画。家长应多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和多看有知识、有趣味的图片,这些是孩子展开想象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画,鼓励其把头脑中想象的东西画出来。开始时家长可以先画一些基本线条,告诉孩子要画什么,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画完。这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适合孩子想象的特点,经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其想象力比不听、少听童话故事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最主要的是家长讲完后,让孩子马上复述。孩子可能在复述中有添枝加叶的地方,只要主题大意不变,家长就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泼冷水,以免挫伤孩子想象的积极性。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家长在培养婴幼儿的思维能力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
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巧妙地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
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能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有目的地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见识多了,其思维活动便能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6)家长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使其对这些知识得到充分的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对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思考的。
家长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思维过程中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较快地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
尊重孩孑的智力方
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之所以显得非常新奇独特,原来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的经验相对较少。事实上的情况也正是这样。头脑中经验的“点线”比成人少,一方面表明了孩子们心理上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的活动带上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色彩。这种认识应给家长带来这样的启发当我们试图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训练与培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把我们自己的智力经验教给孩子,其二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智力方式去活动。